Wikipedia:城市論壇 (全部)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呢個係城市論壇 (全部)嘅頁面,係會列出現時所有嘅討論以便閱讀。去城市論壇睇吓城市討論嘅部份,又或者撳吓喺每一個小節中嘅編輯連結去表達你嘅意見。要睇吓喺呢一頁嘅全部修訂,撳喺上面嘅歷史連結,並依照螢光幕上面嘅指示。
撳吓呢度去清除喺呢一頁嘅伺服器快取(去睇響城市討論部份嘅最近更改)
歡迎嚟到城市論壇。哩一組嘅頁面係用嚟討論有關技術問題、政策,同埋維基百科嘅運作,被分做六個地方。請用下面嘅表去搵出最適合嘅部份貼文,或者貼喺「雜項」部份。您可以一次過去睇城市論壇所有嘅部份。城市論壇唔係一個喺唔活躍嘅討論中(喺歸檔後嘅七日後)加上最後評論嘅地方,跟住啲討論會再喺七日後永久噉移除。請喺貼文時簽名同埋加上日期(用~~~~或者喺編輯工具列中撳一下簽名掣)。
城市論壇部份 | |||||
---|---|---|---|---|---|
消息 貼文 | 監察 |
政策 貼文 | 監察 去討論現有同埋建議嘅政策 |
技術 貼文 | 監察 去討論技術性問題。有關wiki軟件嘅臭蟲報告請用MediaZilla |
提議 貼文 | 監察 去討論同政策無關嘅新提議。請參閱:長期提議。 |
協助 貼文 | 監察 去貼冇被幫助櫃枱同埋Wikipedia:詢問處覆蓋嘅協助請求 |
雜項 貼文 | 監察 去貼唔能夠符合任何類別嘅信息 |
我想…… | 去邊度 | |||||
---|---|---|---|---|---|---|
一次過瀏覽晒全部「城市討論」嘅議題 | 城市論壇 (全部) | |||||
知道點用維基百科 | 幫助櫃枱 | |||||
查詢特定嘅事實(例如邊個係第一位教宗?) | 詢問處 | |||||
為某篇文章提出建設性嘅批評 | 同行評審 | |||||
幫手解決某一篇文章所引起嘅爭執或者投訴某用戶行為 | 請求意見 | |||||
喺某篇文章加上您嘅評論 | 文章嘅對話頁 | |||||
睇其他維基媒體嘅計劃 | 元維基 | |||||
知道點樣喺一本書或雜誌度引用維基百科 | 引用維基百科 | |||||
報告複製自維基百科內容嘅網站 | 鏡像同埋分叉 |
多個7日嘅討論(根據最後嘅評論)會被移動到每個部份嘅分頁(叫做(小節名)/歸檔)。哩啲嘅討論會再喺嗰度保留7日。喺哩一段嘅時間嘅討論,如果可以嘅話,就可以移動到有關嘅對話頁。喺7日之後嘅討論會喺歸檔頁同埋主頁度刪除。佢哋之前嘅討論仍然可以喺佢哋嘅頁面歷史中搵到(可能會比較難搵到)但係唔可以搜尋到。
[編輯] 消息
[編輯] 「2006年香港維基人第二次春聚」邀請
-
- 邀請大家的維基人是:--Stewart~惡龍 (講講講!) 22:23, 31 三月 2006 (UTC)
[編輯] 2006香港維基人春聚 HK Wikipedians 2nd meetup 2006
- 日期Date:4月15日
- 時間Time:7.00pm - 11.00pm
- 地點Venue:水瓶座咖啡店Cafe de Verseau
- 最低消費Minimum Expense:每位約$20 (飲品一杯)
- 聯絡人Contact Person:Angus Lai
由於篇幅關係,詳情請參看這裏!
For more details, please look over here.
--Stewart~惡龍 (講講講!) 00:34, 13 四月 2006 (UTC)
[編輯] 香港地Wikipedia板開板!!
- 香港地Wikipedia板開板囉,歡迎加入討論。
- telnet://hkday.net 第四區>Wikipedia板
- 或Web介面 Wikipedia板
--Jasonzhuocn...._交流 21:18, 6 五月 2006 (UTC)
[編輯] 500
粵語維基出到第五百篇文章,可喜可賀。 --翹仔 07:59, 20 六月 2006 (UTC)
- 恭喜--Jasonzhuocn...._交流 12:31, 20 六月 2006 (UTC)
[編輯] English 維基學院有人想學粵語
http://en.wikiversity.org/wiki/Topic:Foreign_Language_Learning en:v:Topic:Foreign_Language_Learning#Chinese(Cantonese)-- Hillgentleman
[編輯] 電腦廣場對粵語維基的報導
響慧科新聞(一個電子剪報網站)裏面,睇到2006年11月7日星島《電腦廣場》對粵語維基百科嘅報導:
廣東話原來咁好玩粵語Wikipedia登場
港人上網習慣個個不同,有些網民喜歡本地網,有些則鍾情外地網;不過無論如何,總有一些人人啱睇啱上,最好完全本地化,令大小朋友通通易學易明。好似近年大受歡迎的網絡百科全書維基百科(Wikipedia)都因為本地需要,已推出完全廣東話版本,正如一登入網站即時見到「歡迎嚟到維基百科!人人都寫得嘅百科。」一樣,完全本地文化!
正文睇一睇
有關香港的文章,在粵語版Wikipedia的文章就跟正體中文版一樣,只是入文全以廣東話顯示;請留意內容中的入文:「考古證明,香港早響舊石器時代就有人住。响西貢黃地峒發現嘅石器同整石器嘅架生。响新界同大嶼山好多地方都搵到新石器時代嘅遺址。」石器時代的工具,在粵語版Wikipedia中將之改為「架生」,相信是以軟件將所有白話文中的詞彙直接轉換成廣東話的「傑作」!
「巴士阿叔」與星爺名留清史
年中hit爆全球的「城市故事」在粵語版Wikipedia亦有詳盡記載;「巴士阿叔」事件的起始及故事中四眼Elvis甚至上傳影片的中學生都全部記錄在案。除此以外,事件所引發的周邊故事,例如整件事件中巴士阿叔可能觸犯的香港法例都有網友詳細補述,完全是一本網上版的時事周刊式報道!
星爺紅遍整個八九十年代,在粵語版Wikipedia所記載的更多,同時因為以廣東話入文,所以文章顯得更深入民心,例如講述星爺電影系列中所有經典對白,亦只有全部以廣東話入文先夠全神!
記得周星馳在《賭俠》拍了一盒video寄給賭神的全部內容嗎?「昨日,我菲律賓工人行過街市,聽到有個賣魚佬講話有條友仔叫做賭神,係你。哈哈……我當堂嚇一跳,然後得啖笑。呢個世界,居然有人自稱為賭神,咁即係分明當我流唧?!嗱我就叫賭聖……」完全一字不漏,勁!
後記:
開發階段?
粵語版Wikipedia從三月啟航至今,雖然文章跟正體中文版的文章數目仍有距離,不過已經受到網民關注,最近的商人逝世消息已經有維基用家特意在粵語版Wikipedia中開新文記載,相信將來的粵語Wikipedia必定更壯大。
有乜好玩?
基本上粵語版Wikipedia與中文版沒有大分別,都是可任由網民修改Wikipedia上所有文章,唯入文後所有文字除繼續以繁體中文顯示,而所有文字顯示都以廣東話顯示,所以大家不難發現一些功能頁已經變成全廣東話詞彙顯示。
功能頁中,正文並不是指正式的內文,是指很「正」的好文章,另外「隨便揀嚟睇」功能就是由粵語版Wiki自由抽出一篇文章,所以有時粵語版Wiki過於廣東話化,也未必完全是好事呢!
時事輕鬆化
粵語版Wikipedia中仍然將一些近來發生的時事集中在「時人時事」中,例如最近北韓核試的事件中,粵語版Wikipedia以一句「北韓宣布響一個地下設施况面成功引爆冲一個核武。」似不在講時事的表達方式,令整件事輕鬆很多,相信能吸引一些厭倦Hard news的年輕一輩留意。
Wikipedia如何詮譯「廣東話」?
據粵語版Wikipedia所說:粵語,即廣東話或白話,屬於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的聲調語言。並於廣東中西部、廣西中南部、香港、澳門及東南亞部分國家或地區,甚至海外華人社區都有大量華人使用。不過粵語不單止在華人社區廣泛應用,更香港文化及南粵文化為中心,令到粵語具有強大影響力,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有較強生命力的語言之一。
-- Kevinhksouth 2006年11月10日 (五) 17:24 (UTC)
[編輯] 請各位留意下
請各位留意下正文提名中嘅新提名.....粵劇。--小為 2006年12月2日 (六) 18:36 (UTC)
[編輯] 維基嘅跨計劃方便搜尋器
我運用咗Google Co-op整咗個實驗性嘅搜尋器,連結
特點:
- 用嚟幫助大家搜尋維基各中文計劃嘅資料,同埋測試搜尋效果。
- 可搜尋維基嘅九大計劃:中文維基百科、中文維基詞典、中文維基教科書、中文維基語錄、中文維基文庫、元維基、維基共享資源、中文維基新聞及維基物種。
- 可搜尋另外三個使用漢字嘅維基百科:文言文維基百科、粵語維基百科及吳語維基百科。
搜尋測試:
- 用「Hillgentleman」嚟做實驗 (請唔好介意 ^o^)
- 用「惡龍」嚟做實驗
- 用「屋企」嚟做實驗
歡迎大家都嚟試試,睇睇有咩有意義嘅用途。--Stewart~惡龍 (講!) 2007年3月18日 (日) 15:00 (UTC)
[編輯] 2007香港春聚通知
-
-
-
- 請大家踴躍支持,積極參與!
- 邀請你的維基人是:--Stewart~惡龍 (講!) 2007年3月30日 (五) 08:33 (UTC)
-
-
[編輯] 政策
[編輯] 特殊頁
我想問聲特殊頁點樣編輯?好多特殊頁都未翻譯啵。 Mugi 13:09, 5 四月 2006 (UTC)
- 以而家嘅進度嚟去講,嗰啲地方係仲未翻譯嘅(呢個係需要管理員嘅權限,透過修改MediaWiki namespace去進行更改)。但係喺呢度好歡迎閣下去參與有關MediaWiki軟件嘅翻譯,去幫手進行翻譯或校對。當呢一段嘅翻譯同埋校對嘅工作完成之後,就會上載到BugZilla,由開發人員進行更新。到時就可以喺任何維基計劃中使用粵語介面。(p.s.由於我喺今個星期五有test,因此最快到到星期五夜晚先至會恢復介面翻譯工作。)--Shinjiman ⇔ ♨ 14:03, 5 四月 2006 (UTC)
- 哦,嗰個Wikipedia:用戶介面翻譯剩係得啲獨立嘅詞句,連繫唔到上下文,所以都幾難翻譯吓喎,睇到頭都暈。噉我仲想問吓Portal同Category嘅分別係咩呢?我見到英文版有用到Portal,但係中文版(唔係粵語版)嘅就剩係用咗Category喎,有咩唔同呢?又"si"唔記得簽名添,呵呵。係喇,上邊呢句個"si"字點寫先啱呢? --Mugi 16:11, 5 四月 2006 (UTC)
- Portal可以係叫「門戶」嘅意思。至於從WP:UIT更改或者從Special:Allmessages更改,佢嘅更改方法都係一樣嘅。只不過Allmessage係由 A-Z message 去排列;UIT中嘅字句係跟用途,按原始方式排列。但係Portal係唔包括喺MediaWiki嘅軟件中,有一小部分嘅message仍然要透過Allmessages去做翻譯。但始終應該先作好一個翻譯藍本(WP:UIT),然後先至到Allmessages進行翻譯,咁樣先至係最適而嘅做法。假如粵語維基詞典啟動,那就可以先用呢度翻譯好嘅藍本,再到Allmessages進行細微嘅修改,咁樣可以大大減少介面翻譯嘅工作量。--Shinjiman ⇔ ♨ 16:37, 5 四月 2006 (UTC)
- Portal係門戶嘅意思,不過從我等瀏覽者嘅角度嚟睇,佢嘅用處好似同Category冇乜大嘅區別,都係用嚟分層分類?唔知佢哋嘅底層實現係唔係完全唔同嘅呢?現時呢度嘅分類框架未完全建立,首頁嗰度淨係有個Portal嘅分層結構,Category嘅就唔多覺有……總之,我都係搞唔清呢兩樣嘢。AllMessages,又多咗一樣添,不過好似我都係改唔到嘅喎。係咪我淨係可以改到(WP:UIT)?如果喺嗰度改咗之後,點先可以睇到效果呢?我驚改錯咗都唔知。Mugi 17:15, 5 四月 2006 (UTC)
- 喺Allmessages改嘅嘢係即時嘅,只會應用到呢一個維基網站;而喺WP:UIT中修改嘅唔會即時更改,但呢一個將會上載到MediaWiki,作為MediaWiki軟件語言檔嘅一部分,嘅WP:UIT中嘅翻譯係必須經過翻譯、校對及檢查嘅過程嘅。簡單啲嚟講,兩種嘅修改都有各自嘅效果:
- Special:Allmessages
- 提供即時更改信息
- 更改只對一個維基網站有效
- 影響喺唔同維基網站嘅一致性
- 只有管理員先至可以修改MediaWiki namespace嘅資料
- WP:UIT
- 制作MediaWiki使用嘅藍本,或者可以講做做『模』。做好後需要上載到BugZilla怍出更新
- 使用字詞上較為一致
- 會影響所有維基網站,包括從MediaWiki下載嘅軟件
- 利用協作方式製作,經過校對程序,字詞錯誤機會大大減低,而且任何用戶可作翻譯
- Special:Allmessages
- 喺Allmessages改嘅嘢係即時嘅,只會應用到呢一個維基網站;而喺WP:UIT中修改嘅唔會即時更改,但呢一個將會上載到MediaWiki,作為MediaWiki軟件語言檔嘅一部分,嘅WP:UIT中嘅翻譯係必須經過翻譯、校對及檢查嘅過程嘅。簡單啲嚟講,兩種嘅修改都有各自嘅效果:
- Portal係門戶嘅意思,不過從我等瀏覽者嘅角度嚟睇,佢嘅用處好似同Category冇乜大嘅區別,都係用嚟分層分類?唔知佢哋嘅底層實現係唔係完全唔同嘅呢?現時呢度嘅分類框架未完全建立,首頁嗰度淨係有個Portal嘅分層結構,Category嘅就唔多覺有……總之,我都係搞唔清呢兩樣嘢。AllMessages,又多咗一樣添,不過好似我都係改唔到嘅喎。係咪我淨係可以改到(WP:UIT)?如果喺嗰度改咗之後,點先可以睇到效果呢?我驚改錯咗都唔知。Mugi 17:15, 5 四月 2006 (UTC)
- Portal可以係叫「門戶」嘅意思。至於從WP:UIT更改或者從Special:Allmessages更改,佢嘅更改方法都係一樣嘅。只不過Allmessage係由 A-Z message 去排列;UIT中嘅字句係跟用途,按原始方式排列。但係Portal係唔包括喺MediaWiki嘅軟件中,有一小部分嘅message仍然要透過Allmessages去做翻譯。但始終應該先作好一個翻譯藍本(WP:UIT),然後先至到Allmessages進行翻譯,咁樣先至係最適而嘅做法。假如粵語維基詞典啟動,那就可以先用呢度翻譯好嘅藍本,再到Allmessages進行細微嘅修改,咁樣可以大大減少介面翻譯嘅工作量。--Shinjiman ⇔ ♨ 16:37, 5 四月 2006 (UTC)
- 哦,嗰個Wikipedia:用戶介面翻譯剩係得啲獨立嘅詞句,連繫唔到上下文,所以都幾難翻譯吓喎,睇到頭都暈。噉我仲想問吓Portal同Category嘅分別係咩呢?我見到英文版有用到Portal,但係中文版(唔係粵語版)嘅就剩係用咗Category喎,有咩唔同呢?又"si"唔記得簽名添,呵呵。係喇,上邊呢句個"si"字點寫先啱呢? --Mugi 16:11, 5 四月 2006 (UTC)
- Portal畀一個主題一版過嘅總覽。方便佢去相關主題唔同嘅項目。而Category只係響文章分類,分完類就響下面見到。HenryLi 02:12, 6 四月 2006 (UTC)
[編輯] Unicode擴展漢字
邀請大家睇睇Wikipedia:Unicode擴展漢字,有無啲咩需要補充,特別係同書寫粵語有關嘅注意事項。--Hello World! (✉) 07:50, 14 四月 2006 (UTC)
[編輯] 廣東話正字
起咗版Wikipedia:廣東話正字, 重未寫好,但希望有熟呢方面嘅人幫手。呢版應該會幫到大家,響廣東話用字,唔同寫法之間作取捨。HenryLi 04:50, 15 四月 2006 (UTC)
[編輯] Babel 模板
Template:Babel模板已經啟用,大家無論想響自己個用戶頁貼幾多個用戶框,都可以用呢個模板,例如{{Babel|zh-yue|zh-3|en|de}}或{{Babel|en|zh|fr|de|es|vi}},唔駛再逐個 babel-2, babel-3, babel-4 ...... 整得咁辛苦。--Hello World! (✉) 11:40, 15 四月 2006 (UTC)
[編輯] 語言分類
剛啱見到呢段文,見到個大問題,就係以上只係一個日耳曼語族(Germanic)語言嘅列表,唔係德語方言列表。德語無錯係有二十種方言咁多,但英語、荷蘭語、丹麥語等係德語嘅方言嗎?
低地日耳曼語、低地德語,並唔係德語嘅方言。上表中只有9.盧森堡語、18.阿勒曼尼語、21.賓夕法尼亞德語,係德語嘅方言。其他只係日耳曼語族內西日耳曼語支嘅其他語言,其中有啲係近似德語嘅語言、有啲係近似荷蘭語嘅語言。
英國人就係將 Deutschland 同 German 炒埋一碟,用「日耳曼」稱呼德國。要小心唔好混淆呢啲名稱。 --✉Hello World! 00:06, 24 四月 2006 (UTC)
- 【華語/普通話】我猜作者的用意大概是要強調名單裡頭大部分的語言的編輯者都懂得標準德語(Standard German),就是說他們同樣可以被認為是「帶走德語人力資源的份子」,況且這些少數/弱勢語言份子的確可以經由德語版吸收所需的知識。至於日耳曼語族是否大致能夠對應漢語族(粵語、閩語、客語、吳語等),這我比較不確定,只能說有些漢語學者也認為漢語方言之間的距離不比歐洲某些語言的距離來得小。A-giâu 16:19, 23 四月 2006 (UTC)
日耳曼語族有個特點叫dialect continuum(方言連續性?),即係各個語言,某部分可以互通,但又通啲唔通啲、通唔晒。比如與德語較接近的低地日耳曼語、低地德語,就會同德語通多啲,去到弗里西亞語、荷蘭語等,就無咁通,再去到英語就肯定講唔通喇。(各位學過英文嘅維基人,睇得明德語嗎?英語同德語有60%相似喎)。
就以上日耳曼語族嘅特徵嚟講,漢語倒係有啲同樣嘅特徵,即係「通啲唔通啲」嘅特徵。SIL(參看ISO 639-3)就定出咗14個「大語言」(Macrolanguages),有時會宏觀咁當佢係一種語言(之下有各種方言),有時就會當佢係幾種語言嘅通稱。
但係,漢語同日耳曼語族好唔同嘅地方,係漢語係象形文字,而且漢語區響大多數朝代都有統一嘅政府,有流通全國嘅一統文字。方言發音嘅分別並無太過影響書面語。呢點就係漢語究竟係一個語言定係一個語族嘅爭論所在。--✉Hello World! 03:16, 24 四月 2006 (UTC)
不好意思,不會打廣東口語話,我打普通話好了。其實大家的爭論的起因還是因爲中國大陸民衆過分強烈的民族主義以及中華民族文化差異大的事實,其實這樣的爭論大可不必。Wiki的原則應該是方便所以Wiki的使用者,並最終達到“百科”的目的,為的是讓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的民衆都能利用網絡得到知識和智慧。所以分支出粵語版Wiki其實並不是壞事,之所以沒有分支出“上海話”,“昆明話”以及“四川話”等其他方言版本,是因爲中國大陸教學從小學就開始定義普通話為標準溝通語,而普通話的普及是必然的,國家的存在缺少不了語言統一的存在,但同時必須容忍地區文化語言差異。所以,在保留地方語言的同時,普通話只是作爲一個政府官方代表語言以及在同一國家政治範圍内不同地方文化語言的人之間的溝通工具。諸如“廣東話/粵語是一門獨立語言”或者“廣東話/粵語絕對是中文的一種方言”之類的言辭完全沒有絕對性,大可不必在這些觀點上做歧義或者爭論。“中文”一詞包括的意義廣大,粵語被認爲是同古漢語在語法,漢字之用上最相近的語言,其對於中文的附屬關係是必然的,但在這裡,“中文”並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語文”,而是“中華民族的語文”。個人觀點,請指正。User talk:winx2003 19:15 1/5/06
“普通話”、“上海話”、“昆明話”、“四川話”、“粵語”肯定係唔同嘅語言/方言,因為未學過就肯定唔識講。之但係佢地之間嘅分別,仍然比起漢語同其他語言為小。比如話,北方話同蒙古話嘅分別就肯定比起北方話同粵語為大。
「中華民族」呢個詞語都好具爭論性,尤其係離開「中原」較遠嘅民族,未必接受畀人歸類為中華民族。坦白講,除漢民族外其他民族使用嘅語言都唔係中文嘅任何一種方言。所以如要正式做分類時,應該用返「漢語」而唔係「中文」,用「中國民族」而唔係「中華民族」,就會比較清楚,避免「中國中心」。--✉Hello World! 00:21, 2 五月 2006 (UTC)
[編輯] 粵語輸入法
【以下呢個係廣告,如果睇唔順眼,可以刪去】
我之前整咗個輸入法,可以用倉頡碼同埋常用粵語拼音打出中文字,包括HKSCS所包含的用字。網址請去我個用戶頁度睇。--✉Hello World! 15:10, 17 四月 2006 (UTC)
你個網頁O係邊? --翹仔 08:10, 30 四月 2006 (UTC)
http://code.web.idv.hk/ --✉Hello World! 17:31, 30 四月 2006 (UTC)
-
- 唔係呀嘛-✉Hello World! 2006年8月26日 (六) 12:19 (UTC)
Here are two ways to input Cantonese to computer by pronunciation. One is web-based http://www.mdbg.net/chindict/webime_select.php, another is java-based http://home.comcast.net/~jbmbweb/cantoinput/index.html, Personally I recommend the input method based on jyutping(http://www.cantonese.sheik.co.uk/essays/jyutping.htm,). If you are a native-speaker of Cantonese, you can learn and begin to use the input method in a couple of hours.
[編輯] Edict of Nante
Edict of Nante is supposed to be "Edict of Nantes"—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68.48.32.65 (留言 • 貢獻) 響02:24, 18 四月 2006所加入嘅。
- Done. Thanx Anonymous. HenryLi 14:24, 18 四月 2006 (UTC)
[編輯] 有關"百度百科"
大家对百度的“百科”如何看?—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65.94.98.42 (留言 • 貢獻) 所加入嘅13:26, 27 五月 2006 。
[編輯] 請問外文譯名點樣處理?
隨住粵語維基既條目增多,我諗係時候要諗下呢的名要點……最明顯係球員,中華地區只有港澳用得比較少標準漢語(普通話/國語)譯名,尤其係球員、牌子個的。係咪要學中文維基咁兩者並行(不過既然呢度係粵語,就會用粵語名做正名……)?不過咁喎,例如球員名個的,有的其實譯「錯」架喎,咁係咪採取約定俗成?如果連粵語都冇相應「譯名」,例如而家頭版見到既歐洲城市摩受采,咁就照用標準語譯名?--Garytse 2006年8月28日 (一) 12:04 (UTC)
- 如果你有留意的話,香港嘅新聞界越益傾向採用大陸嘅譯名嚟命名(尤其係地名)--✉Hello World! 2006年9月2日 (六) 09:09 (UTC)
[編輯] 粵語維基百科 = 粗俗維基百科?
似乎有人認為粵語就應該寫得粗俗,又或者不堪入目都唔緊要。例子:
個人認為以上呢幾個文章應該改返用啲更加合適嘅名(用返本字或者正式嘅名)。無人反對嘅話我遲啲就搬同改寫,當然有心人可以幫手搬先嘅。:-)--Minghong 2006年10月13日 (五) 00:26 (UTC)
-
- 明康, 何以"賓周" = 粗俗? "賓周"一語何來?, 周公之賓??--Hillgentleman 2006年10月13日 (五) 02:46 (UTC)
- 何以扯旗=粗俗? 勃起=不粗俗?--Hillgentleman 2006年10月13日 (五) 02:46 (UTC)
- 如何定義'粗俗'?-Hillgentleman 2006年10月13日 (五) 02:47 (UTC)
- 正式嘅名 = 學名? -Hillgentleman 2006年10月13日 (五) 02:48 (UTC)
- 扯旗 行文客觀, 無辱人, 何以不堪入目? --Hillgentleman 2006年10月13日 (五) 02:57 (UTC)
名本身無話粗唔粗俗,係睇下點樣講。社會文化避忌一樣嘢,就唔會用原本個名,反而會借用其他名代替。當個名用得多,變咗要避忌,又借另一個名。賓周起原唔知,不過就畀人聯想起周公之禮,好可能本身係宛委之辭。啫啫可能係起自【雀】,係一個比喻,係同細路仔講嘅代用詞。扯旗好明顯係比喻。反而𨳍、𨳊呢啲以前越避忌嘅字先係最原本嘅廣東話。
睇內容似wiktionary,不過重未有廣東話wiktionary,留畀第日搬。 HenryLi 2006年10月13日 (五) 11:37 (UTC)
[編輯] 做 reference/notes/citation/footnote
- 英文做嘅 reference/notes/citation/footnote 幾好,有guideline添。粵語嘅維基至少有幾種做法:
- reference/notes/citation/footnote 叫乜?參考?注釋?注腳?來源?
- Template:Verify source 又叫乜? 加哩個 template ?
請大家傾吓?--- User:218.102.139.196, 2006年12月5日 (二)
[編輯] 楔類(續)
我覺得用「濕碎文」都ok... Kaenif.Teh.Skiech -- Forget it! Just talk! 2006年12月5日 (二) 04:36 (UTC)
- "楔" ="en:placeholder"?--129.49.88.146
[編輯] 維基榮譽
粵語維基都開咗半年有多,應該都要整番個維基榮譽啦掛,用嚟吸引用戶寫多D文,提高下D條目'數'同'質'。參考:zh:Wikipedia:維基榮譽與獎勵en:Wikipedia:Service awardsakoo 2006年12月14日 (四) 03:28 (UTC)
- 響好早嗰陣有人整咗個Wikipedia:星章,可以呢個用來獎勵其他用戶。--Shinjiman ⇔ ♨ 2006年12月14日 (四) 03:41 (UTC)
- 但係重爭緊D用編輯次數離獎勵嘅方法呀嘛... 如果整個嘅話,會提高用戶編輯的興趣... 唔知究竟係中文維基定英文維基嘅獎勵方法適合粵語維基呢?akoo 2006年12月15日 (五) 05:16 (UTC)
- 呢度邊個頁獻乜都好清楚。何必多事?徒増嗌交。---Hillgentleman 2006年12月15日 (五) 06:36 (UTC)
- 同意Hillgentleman嘅觀感,我響語體中文維基度都重係一位「助理編輯」,有乜嘢榮譽我都唔係在乎太多,總之有做過編輯嘅就會對維基有過貢獻喇。此外,我個人亦唔想見到一啲只有擁有維基榮譽先至可以做到嘅嘢,好似zh:Wikipedia:投票等,響語體中文維基度,呢種制度係一種唔好嘅先例。--Shinjiman ⇔ ♨ 2006年12月15日 (五) 07:04 (UTC)
- 英文維基百科嘅方式,就係我覺得某人某方面做得好唔錯,咁我就畀粒星佢係讚下佢。純綷係一種多謝人努力嘅方式,唔理邊個都可以咁讚下人。而中文維基百科就用咗東亞社會比賽方式,用編輯次數又好,乜嘢數都好,就係要見高低。
- 我就屬意英文維基方式,因為佢係一種簡單,善意,自發,個個人都可以做嘅方式;獎星畀人嘅人通常都係睇某人努力嘅質素,唔係淨係睇量。好似中文維基要見高低,就要搵人評審,有時又會有人唔服,甚至搞到有啲人要睇數來寫文,我就覺得唔係咁好。況且,貢獻嘅質素係人人都有眼睇。
- HenryLi 2006年12月15日 (五) 07:15 (UTC)
[編輯] en:Wikipedia:Attribution
英文維基百科en:Wikipedia:Attribution(en:WP:A, en:WP:ATT)取代咗en:Wikipedia:No original research 同 en:Wikipedia:Verifiability。---Hillgentleman | 書 , 二千七年三月三號(星期六), 格林尼治標準 23點35分37秒
- "歸屬"唔係好明。
- wiktionary:Attribuation: Gerund form of attribute; an explicit or formal acknowledgement of ownership or authorship.
- OED: Attribute:.... to assign, bestow, give, concede, yield, to any one, his right (property, title, authority, worship, honour...
- 直譯未惏起;( 「追認」?) 但意思應該係「根據」 (WP:A = WP:NOR+WP:V)---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二號(星期一), 格林尼治標準 22點54分52秒
追溯?
- En:WP:A 嘅果仁殼話「This page in a nutshell: All material in Wikipedia must be attributable to a reliable, published source.」
所有嘢都要可以 追溯 到可靠出版來源。---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二號(星期一), 格林尼治標準 23點03分00秒
[編輯] 日期嘅寫法
現時為只,寫日子一嚮都用阿拉伯數字(例:2001年),唔係二零零一年,未有新共識或討論之前,建議大家用阿拉伯數字嘅寫法。--WikiCantona 2007年4月1日 (日) 13:17 (UTC)
- 標題當然一致用阿剌伯數目,但內文自由少少得唔得?好似咁:[[1999年|一九九九年]]?---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一號(星期日), 格林尼治標準 21點23分40秒
- 同意,內文?當然由作者決定啦,自由嘅百科全書嘛,如果有人去改返,有人唔同意,咁就慢慢傾啦...--WikiCantona 2007年4月1日 (日) 23:06 (UTC)
[編輯] 廣東話發音
廣東話維基有啲字可能未必人人識讀, 我諗住試吓搵一啲深字加發音, 而家整咗兩個做試驗, 大家睇吓覺得點, 比啲意見應唔應該做落去? 我試咗兩個:孲𤘅子(聽), 屌(聽
),其實我希望最後會每篇文標題都有發音,同埋每篇文都有廣東話聲音版 - Hardys 2007年4月1日 (日) 14:23 (UTC)
- 好正,極正!very good idea ! 100% 支持! 整咗個 Template 出嚟:Template:發音,屌(
聽)或者 孲𤘅子(粵拼:nga4 nga1 jai2 聽
),format: 名(拼音方發:拼音 聲音檔)。--WikiCantona 2007年4月1日 (日) 23:55 (UTC)
- http://tools.wikimedia.de/~gmaxwell/jorbis/JOrbisPlayer.php?path=Ararzi.ogg&wiki=zh-yue ??
- 搞唔掂。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三號(星期五), 格林尼治標準 09點16分25秒
[編輯] 改「粵語維基百科」做「廣東話維基百科」
下面嘅討論係由Talk:廣東話維基百科響抄過黎嘅:
「粵語維基百科」搬到去「廣東話維基百科」我唔同意,叫「粵語維基百科」係共識,呢篇文嘅名應該用正名。--WikiCantona 2007年4月7日 (六) 23:09 (UTC)
- FYI,舊嘅共識:Wikipedia:Wikipedia嘅命名#Cantonese_2--WikiCantona 2007年4月8日 (日) 14:36 (UTC)
- 我記得傳統上叫廣府話、廣州話, 現時多數聽人叫廣東話。ISO係 yue. 但名唔應隨便改。呢度叫「粵語」定叫「廣東話」係唔係咁重要?且有人中意A,有人鍾意B,咁個正式名用A,頭版用別號B亦都係可行嘅折衷。
- 討論之後,正式提議請開新版。可參攷:EN:Category:Wikipedia proposals.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八號(星期日), 格林尼治標準 21點20分02秒
- 廣東話比較合理,因為係廣東人自己,外省甚至日本人都係咁叫。好少人會講話粵語。通常人地問,『你識唔識廣東話』,無乜人會講『你識唔識講粵語』。HenryLi 2007年4月9日 (一) 04:59 (UTC)
呢件係大事,唔同改日做號,或者分流做搞清楚,希望大家諗清楚,有幾點要討論:
- 叫「粵語」好似有強啲嘅歷史性。
- 成日話廣東話有耐歷史,遠至唐宋,唐宋時,廣東都未有。
- 「粵」就古老得多。
- 冇幾耐之前,「廣府話」、「廣州話」係咁叫,家下興叫「廣東話」。咁係唔係要考慮埋「廣州話維基維基百科」。
- 廣東話畀人一種「方語」,「地方」,唔得大體嘅感覺。只係「話」,唔係一種「語言」。「廣東話」好似矮化自己咁。
- 廣東指嘅係地方,粵指嘅唔只古時嘅地方,重係有文化嘅成份。
- 其他話咁叫:
- 英文係 “Cantonese”
- 國語係「粵語」
- 德文係 Kantonesisch
- 韓文係 "광둥"
- 日文係『広東語』
- 叫「粵語」有好鬼死文縐縐,冇人會話:「我識講粵語。」
- iso 係 yue,唔係 canton。--WikiCantona 2007年4月9日 (一) 07:05 (UTC)
[編輯] 四月十號
-
- 我對粵語維基百科改名中立。
- Bencwk,「只係會香港人先噉講」- 唔止。我有大陸、臺灣朋友都會叫「廣東話」;好少聽廣東省外人叫「廣府/州話」。
- 我地有無可能歡迎用任何廣東系嘅話作嘅文?惜至今未見人咁做。唔係咁常用廣府話嘅作文者只有陳生 Mr Tan 一個。
- Bencwk,想問清楚你嘅意思:
- 你嘅留言中,粵語同廣東話有乜分別?
- 雖然英文「Cantonese Wikipedia[1]」嘅Canton 係廣州,我地有無限定話只收廣府話,唔收其他?
- 你認為連網址都要改--係唔係個人意見?有無理據?
-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號(星期二), 格林尼治標準 07點33分08秒
- 改名嘅例:[2]: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號(星期二), 格林尼治標準 07點41分55秒
-
- 我嘅意思係好多香港人(當然重包括其他人, 但係根據呢度, 將廣州話講成廣東話係始於香港)都錯誤噉將佢講成廣東話, 正確講法始終都應該都係「廣府話」或者「廣州話」
- 粵語標準音係廣州話, 但係「事實上粵語的確切意思包括粵語的各方言,如台山話、平話等,其涵義比粵語標準音大得多」(參考:廣州話-註解1)。即係粵語可以細分為廣州話、台山話、平話等, 廣東話>粵語>廣州話
- 至於網址問題, 我諗我搞錯咗啲嘢..如果代表廣州話嘅ISO代碼係yue就無問題
-
- 總括嚟講, 「廣州話維基百科」較「廣東話維基百科」正確
- 其實我都唔係好熟悉語言方面嘅嘢, 好多都係上網搵資料, 如果有錯嘅話, 請指正
--Bencwk 2007年4月10日 (二) 08:41 (UTC)
- Bencwk, 上次有少少唔清楚:個計劃提議叫「Cantonese wikipedia」,而 Cantonese 有兩種意思,可泛指粵語或狹指廣府話;ISO 639-3[3] (嗰時未出)似乎泛指,但計劃嘅討論(睇下粵語維基百科嘅連結)中大家似乎用咗Cantonese 指廣府話。無討論其他粵語分支。: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號(星期二), 格林尼治標準 17點19分24秒
-- 其實廣東話>粵語>廣州話,係幾個唔同講法撈出來嘅結論,實質無咁嘅嘢。粵係廣東簡稱,又點樣分到廣東大,粵小呢個結論?不是很畸怪嗎?大家有所不知,在大清重響度嘅時候,今日廣州個意思同以往好唔同。當時連省城塊地都係番禺縣同南海縣一部份。而成個廣東省府就設響今日廣州個位置上面,所以外國人叫Canton,其實係無錯,因為嗰處就都係廣東省城。廣州呢個名,原本係同廣東範圍同義,大清亦都設有廣州府,不過就唔係管晒成個廣東而已。而廣州府嘅官員係坐響南海縣裏面。廣州由府變成市,係民國時代嘅事。家下好多人都好明顯亂估,根本連大清時呢一帶行政點劃法都未知,連行政都未清楚,又點知廣東話,粵語,廣州話,廣府話呢啲名點來,又點知香港同澳門點解會佢叫廣東話。
廣東話嘅研究其實一向都好貧乏。粵語呢個名,應該係民國時語言學家整出來,就好似整個湘語,即係湖南話,晉語,即係山西話,吳語,上海話寧波話等話。搞到好有系統咁。就算係咁,當時都唔會將廣東話同粵語分開兩種話來睇。至於廣州話,就更加後期先會有。以前人地只會話係西關話。其實沿住珠江流域(包埋支流),整體上大家都可以互通。只係離流域遠嘅地方,先至會聽唔明,所以叫廣東話係好正常。
香港一向保留唔少大清時期名詞,廣東話就係其中一例。廣東話咁叫,唔係天跌落。就連日本漢字都係寫廣東話,英文叫Cantonese。1950年之前,香港同廣東之人口流動,本來就好頻繁,講嘅嘢差無幾。點解嗰時大家唔叫廣州話,而叫廣東話。而香港同大陸叫法有別,都只因大陸發生巨變所致。為咗政治正確,夾硬將廣東話講成係廣東方言,意思係包括廣東省客家話、潮州話、乜話都包埋。既然廣東話畀人霸咗,唯有講係廣州話。
HenryLi 2007年4月10日 (二) 19:02 (UTC)
[編輯] 四月十一號
-
- Henry: 噉維基百科係咪都應該「政治正確」, 用翻「廣州話」呢個名詞比較好?
- 你嘅講法: 粤語 ≈ 廣東話, 但係又有人噉講:
- ﹝
- 如果以省名作代名詞,豈不是有三十幾種方言?“湖南話”“湖北話”“江西話”“浙江話”……此乃不學術嘅講法。
- “粵語”嘅「粵」同“廣東”嘅「粵」含意不一,唔可以以此作爲論戰。
-
-
- 中國有嘅,又何止三十幾種。民國以前,士大夫根本唔着重各地方嘅土話。係民國西學東漸,有語言學,先至開注意呢方面嘅嘢。初頭都係大約咁分,睇住大支來做,之後先至搞包羅萬有。好多出名嘅中國語言學家,好似林語堂,王力,都有研究呢方嘅嘢,當然佢哋就唔係專研究呢方面。
- 請問粵語嘅粵係講百越嘅出處。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孔仲南所寫的《廣東俗語考》,自序裏面就有一句,《謹將平日考得粵語之字。分類而著之篇。名曰廣東俗語考。是亦講求廣東言語學者所不廢也。》。裏面將粵語同廣東拉上關係,亦無講乜嘢百越。當時嘅人,係只係着重古語同粵語嘅關係,一啲都唔會諗到同百越拉上關係。如果粵可以咁歪曲來講,粵海關豈不是百越海關。
- 粵語通常用響書面之上,而廣東話,先至係人日常稱呼。所以書裏面,寫粵語係好平常。正如開京滬高速鐵路,滬就係書面做嘅名詞,令個名變得文雅。但唔會有問你識唔識講滬語,頂多問你識唔識上海話。語言嘅嘢,唔可以用學唔學術去介定,好似汽車家下都唔係蒸汽推動,輪船家下都無輪,火車都唔用火,鐘家下都唔係敲住來響,大家咪一樣照用不誤。每個名都有佢歷史故事。大家都眾說紛紜,係因為大家都聽返來,正如上面舉個sina blog,大家都一樣覺自表述,同我響度講又乜分別?
- 其實每樣嘢,每種思想都有發展時序。我講嘅唔係一定係正確,但係見到有違時代知識,我會提出反駁。我對政治正確無好感。盲就要寫成失明,窮人就寫成家境無咁富裕嘅人。語言竟然可以咁樣扭曲。HenryLi 2007年4月11日 (三) 05:39 (UTC)
-
- Henry Li,原來咁。邊度揾到料?可唔可以加的根據?
- 粵語呢個名,應該係民國時語言學家整出來 (?)
- 以前人地只會話係西關話。其實沿住珠江流域(包埋支流),整體上大家都可以互通(?)
- 我指民國時西關話係廣州正宗。。大抵互通,即係大家都聽明大家講乜。[4]
- 連日本漢字都係寫廣東話 (有幾耐?)
- 只因大陸發生巨變所致。為咗政治正確,夾硬將廣東話講成係廣東方言(?)
-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一號(星期三), 格林尼治標準 04點00分51秒
-
- 有啲要去大學圖書館搵資料,網上資料一般都係唔可靠,何況好多舊資料唔會有網上版。要時間先至做到。HenryLi 2007年4月11日 (三) 05:39 (UTC)
-
[編輯] 四月十四號
只有「粵語」同埋「廣府話」先係正確嘅詞語(叫廣州話係有問題,叫得廣州話,咁東莞話同中山話又點呢)。廣東話唔等於粵語,正如湖南話唔等於湘語,江西話唔等於贛語。佛山肇慶等人叫粵語做白話(呢個詞語本身又有幾個意思),而雷州一帶嘅人口中嘅廣東話係客語。堅持要用「廣東話」嘅人,我建議佢搵本叫《大話方言》嘅書去睇下究竟呢個係咩一回事。--✉Hello World! 2007年4月14日 (六) 13:35 (UTC)
「粵語」同「廣東話」都已經入咗去日常用詞度,就香港嚟講,兩個詞所指嘅嘢差唔多係一樣嘅,不過畀人嘅感覺係唔係一樣呢?之前 Bencwk 講,有「粵語長片」,但係無人講「廣東話長片」;有人會話「粵語流行曲」,無人講「廣東話流行曲」, 只係講「廣東歌」。每個用詞都有佢背後嘅歷史,佢哋邊個用先(先有)唔最重要,既然大家都用咗咁耐,要考慮粵語維基嘅目標讀者同埋用家對「粵語」同「廣東話」嘅用法同理解,先至係重心。就呢個改名嘅題目嚟講,最要考慮嘅因素有:「粵語」或「廣東話」邊個合 Meta:Language proposal policy 裏面嘅政策同埋指引呢?而家唔見大家有共識,再傾吓先啦。--WikiCantona 2007年4月14日 (六) 14:24 (UTC)
- Sl, 講道理,我地重傾緊;傾緊即係未定;有乜道理最好講曬出來,你見邊個堅持緊?叫人攞本書來睇,不如將你所指寫出來。你嘅論點同粵語 一文差唔多,估計多數人已經睇過。辯論入面,各有各講係無用嘅。亨利講咗一段道理,你有無反駁?。*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四號(星期六), 格林尼治標準 17點59分10秒
[編輯] 四月十五號
-
- 我上面已寫的「廣東話唔等於粵語,湖南話唔等於湘語,江西話唔等於贛語」,「雷州等廣東省西部人叫客家話做廣東話」。廣州話、中山話、東莞話、台山話、平話,全都是粵語的不同地區口音(貼切啲應係廣州音、東莞音,儘管無人咁叫),香港用的亦唔係全部都屬廣州話,最明顯例子係廣州話將個死字讀作屎音,香港極少人咁樣讀。故此粵語 ≠ 廣州話 ≠ 廣東話--✉Hello World! 2007年4月15日 (日) 12:41 (UTC)
-
-
- 其實係咪搞錯咗焦點呢?因為呢度講嘅,並唔係雷州人點叫,國語人點叫,英文人點叫,而係講講廣東話嘅人點叫。正如荷蘭話維基百科,英文點叫Dutch Wikipedia,日文叫佢オランダ語版ウィキペディア,葡萄牙話叫佢Wikipédia em neerlandês,但講荷蘭話嘅人就叫Nederlandstalige Wikipedia。中文點叫,雷州客家人點叫,一啲關係都無。做乜搞到咁複雜。中文維基百科繼續用粵語維基百科,英文可以一直用Cantonese Wikipedia,同呢度改名無相干。HenryLi 2007年4月16日 (一) 07:01 (UTC)
-
- 而家我地呢度有樣矛盾:「廣東話」同「粵語」似有唔止一個定義(至少:HenryLi 同 Sl 嘅定義唔同)。咁勞煩各位,若果可以,將你用嘅定義連埋根據寫出來。我無研究過,所以(暫時?)唔知。*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五號(星期日), 格林尼治標準 20點36分14秒
[編輯] 技術
[編輯] 粵語維基介面翻譯測試
響粵語介面重未正式搞掂時,可以先到呢度睇吓有關粵語維基介面嘅工程版本。--Shinjiman ⇔ ♨ 08:02, 17 7月 2006 (UTC)
[編輯] 繁簡轉換
我幫自己個 monobook.js 進行修改,加入手動繁簡轉換嘅 javascript. 以下哩個(Image:Wikisim1.png)就係出嚟嘅效果。如果有興趣試的話,可以將我個 monobook.js 嘅內容貼落去您個 monobook.js 度(注意勿把 User:Sl 改成其他東西)。--✉Hello World! 2007年1月18日 (四) 15:22 (UTC)
- 呢個可以話係響傳統字同簡化字之間轉換嘅暫時解決方案。但長遠來講,要響粵語維基度實行MediaWiki嘅轉換表轉換文字嘅話,就必須先要解決中文維基度嘅過度轉換問題,而且個轉換表係必須要響Subversion上嘅php檔着手。--Shinjiman ⇔ ♨ 2007年1月18日 (四) 16:19 (UTC)
- 呢個辦法只係權宜之計,有好過無咁解。因為呢個辦法響IE行得好慢。
另外有個唔好處,就係會連編輯框入面嘅字都會轉埋簡体。--✉Hello World! 2007年1月19日 (五) 05:20 (UTC)- 可以試下畀個script睇睇個Address bar,如果有action=edit或者action=submit嗰陣就唔好執行呢個程序,會唔會好啲?--Shinjiman ⇔ ♨ 2007年1月19日 (五) 05:25 (UTC)
- 已經改好咗喇--✉Hello World! 2007年1月19日 (五) 07:29 (UTC)
- 可以試下畀個script睇睇個Address bar,如果有action=edit或者action=submit嗰陣就唔好執行呢個程序,會唔會好啲?--Shinjiman ⇔ ♨ 2007年1月19日 (五) 05:25 (UTC)
- 呢個辦法只係權宜之計,有好過無咁解。因為呢個辦法響IE行得好慢。
注:上面段Monobook.js,你中意的話,貼落去其他維基項目一樣運行到。(所有嘢唔使改)--✉Hello World! 2007年1月19日 (五) 08:02 (UTC)
- 冇必要搞呢啲嘢。粵語維基都係統一用傳統漢字好啲。--我哋越人 2007年3月4日 (日) 12:45 (UTC)
- 我諗大家要顧及一下其他人係點諗。從來無人講過粵語一定要用傳統漢字來寫。--✉Hello World! 2007年3月14日 (三) 14:23 (UTC)
- 少少意見:我唔反對由繁轉簡(做顯示),寫就唔好喇。中文 Wiki 嘅簡轉繁錯漏百出,簡直係搞亂擋,唔好行條死路啦,等中文 wiki 搞掂先啦,本人以為繁簡轉換一啲迫切性都冇,係咁多。--WikiCantona 2007年3月14日 (三) 15:59 (UTC)
- 寫其實都無問題,會先用人手由簡轉返正。呢度都執過唔少。另外開一個tab轉返簡來睇。HenryLi 2007年3月14日 (三) 16:13 (UTC)
- 容許畀人將篇文由簡體手動改為正體,係一個較可行嘅方法--✉Hello World! 2007年3月15日 (四) 14:55 (UTC)
- 少少意見:我唔反對由繁轉簡(做顯示),寫就唔好喇。中文 Wiki 嘅簡轉繁錯漏百出,簡直係搞亂擋,唔好行條死路啦,等中文 wiki 搞掂先啦,本人以為繁簡轉換一啲迫切性都冇,係咁多。--WikiCantona 2007年3月14日 (三) 15:59 (UTC)
- 我諗大家要顧及一下其他人係點諗。從來無人講過粵語一定要用傳統漢字來寫。--✉Hello World! 2007年3月14日 (三) 14:23 (UTC)
其實簡化字寫粵語根本就係行唔通。由於簡化字方案係根據北方方言以作簡化,好多字嘅發音用返廣東話黎讀根本就係錯嘅。好似裏面個裏字咁,簡化咗之後變成里字,讀音亦都變埋。其實重有好多例子,例如﹕鬍鬚個鬚字變成須要個須字,輕鬆個鬆字變成松樹個松字等…
我認為,整簡化粵語維基唔係唔得,但係只限用傳統嘅簡體字,而唔係大陸根據北方方言自創嗰啲,即係唔會簡化到連讀音都變埋嗰啲字。例子﹕讀 -> 読、關 -> 関、繼 -> 継、觀 -> 覌, etc.
Reference: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E%80%E4%BD%93%E5%AD%97 —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72.20.237.200 (留言 • 貢獻) 響2007年4月14日 (六) 10:38所加入嘅。
[編輯] 當從伺服器追上主伺服器嘅時候,資料庫會被自動鎖上
追上 = 追緊?--Hillgentleman | 書 2007年1月28日 (日) 22:25 (UTC)
- 英文原信息:"The database has been automatically locked while the slave database servers catch up to the master" --Shinjiman ⇔ ♨ 2007年1月29日 (一) 06:08 (UTC)
-
- the slave database servers catch up to the master。即係"副機嘅資料要同主機同步"咁解呢?
- "資料庫會被自動鎖上"。廣東話唔使咁多被動式,轉成"會自動鎖起個資料庫"或者"自動鎖起咗個資料庫"。。會唔會好啲呢?
- 全句,家下副機嘅資料同主機同步緊,會自動鎖起個資料庫。
- HenryLi 2007年1月29日 (一) 07:46 (UTC)
- 同步緊--->同緊步? --Hillgentleman | 書 2007年1月29日 (一) 09:03 (UTC)
[編輯] /解
似乎個編譯器唔明 Template:果仁殼/解 係 Template:果仁殼 嘅子頁。---Hillgentleman | 書 , 二千七年三月十四號(星期三), 格林尼治標準 10點03分09秒
[編輯] 「This message will disappear in 3 edits」
我係 test.wikipedia 整咗樣嘢玩,不過用就可能無乜。 [5]---Hillgentleman | 書 , 二千七年三月二十號(星期二), 格林尼治標準 16點05分25秒
[編輯] [ [ : Category:甲|乙 ] ]
- 點解呢道可用[[:CATEGORY:甲|乙]]出個乙字,文言大典道唔得?---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三月二十五號(星期日), 格林尼治標準 11點24分36秒
[編輯] 跟踪 Wikipedia:詢問處
我喺詢問處加咗行嘢,如果你想一眼睼到上次幾時邊個寫過,可喺你用户頁加:
- Wikipedia:詢問處:{{Subst:上次編輯|20070418092950}}{{Subst:上次編者|Shinjiman ⇔ ♨}}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三月二十五號(星期日), 格林尼治標準 13點29分05秒
[編輯] Category:生命棋
- En:Conway's Game of Life.---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三月二十六號(星期一), 格林尼治標準 19點36分04秒
[編輯] 上載檔案介面
而家嘅上載檔案介面真係唔方便(比起 commons.wikipedia.org 嗰個),好似 Licensing 咁,一般用護都唔知點做,我而家淨係用commons.wikipedia.org 嗰個,點樣可以改呢?我可以點幫手呢?--WikiCantona 2007年3月31日 (六) 04:12 (UTC)
[編輯] 提議
[編輯] 首頁的跨語言維基連結
我認為唔需要列出咁多連結,應該學而家中文維基首頁咁樣,只列出同中文有關既維基,同埋文章數目過十萬既版本,例如法語維基。--Garytse 2006年9月21日 (四) 12:01 (UTC)
[編輯] 建議「其他語言」改為「第啲語種」
「其他」太過「文」,唔合乎一般人習慣,改為「第啲」會好好多。--我哋越人 2007年3月4日 (日) 12:38 (UTC)
- 是但。隨便。(我兩樣都講。):)---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七號(星期六), 格林尼治標準 21點15分17秒
[編輯] 我建议应该有简体转换
我虽然睇得明繁体,但喺有阵时睇睇下觉得唔自然咯。
同埋虽然MAINLAND啲人上唔到个网,但喺我地海外啲人上到啊。 —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Weidylek (留言 • 貢獻) 響2006年10月11日 (三) 01:01所加入嘅。
100% 反對!!唔自然係因為唔慣啫,哩啲係粵語,唔同書面語。 --WikiCantona 2006年12月14日 (四) 02:46 (UTC)
- 就算係有傳統字/简化字轉換,都一定要先解決本身嘅轉換字詞問題先可以用喇,你睇下zh: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有關自動轉換標籤的檢討及討論同埋zh:Wikipedia:互助客栈/技术#zh-hk是否應該繼承zh-tw的自製轉換表?嘅討論就知。--Shinjiman ⇔ ♨ 2006年12月14日 (四) 04:57 (UTC)
100% 反對!!好多粵語字都係只有傳統漢字而冇對應簡體嘅,好似呢個「嗰」字。仲有,簡體會搞到粵語寫法亂嗮籠。粵語維基係粵語維基,唔係中文維基。--我哋越人 2007年3月4日 (日) 12:28 (UTC)
請去Wikipedia:城市論壇 (技術)望下。-✉Hello World! 2007年3月14日 (三) 14:21 (UTC)
[編輯] 送你地維基一個新logo
http://i12.tinypic.com/2w7mtyf.gif —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222.166.160.238 (留言 • 貢獻) 響2006年12月14日 (四) 05:28所加入嘅。
[編輯] 改 Template 嘅情況
我認為而家用緊嘅 Template 唔攪住喇,用啲時間黎加新內容,補充內容好過啦,最斃係原本用得嘅改緊用唔倒。--WikiCantona 2007年2月4日 (日) 03:14 (UTC)
- 同意呢一點,好似好多模嘅參數都係由原先嘅英文改咗做中文字,而之前包含嘅模就用唔番原先嘅參數。請Hillgentleman兄響修改嗰陣留意番原先用開英文嘅參數應該都要保留,唔係嘅話就用唔番。--Shinjiman ⇔ ♨ 2007年2月4日 (日) 11:23 (UTC)
- 邊個模? 我改親都查過(Alt-J)。唔襯少文時改,多咗就難改。--Hillgentleman | 書 2007年2月4日 (日) 23:57 (UTC)
- 睇呢頁『點』,呢個{{translating|tpercent=10%}},我自己喜歡用English template,打得快啲--WikiCantona 2007年2月5日 (一) 00:09 (UTC)
- I see. I shall add it back.---Hillgentleman | 書 2007年2月5日 (一) 00:39 (UTC)
- Thank you for your reminder.--Hillgentleman | 書 2007年2月5日 (一) 00:45 (UTC)
- I see. I shall add it back.---Hillgentleman | 書 2007年2月5日 (一) 00:39 (UTC)
- 睇呢頁『點』,呢個{{translating|tpercent=10%}},我自己喜歡用English template,打得快啲--WikiCantona 2007年2月5日 (一) 00:09 (UTC)
- 邊個模? 我改親都查過(Alt-J)。唔襯少文時改,多咗就難改。--Hillgentleman | 書 2007年2月4日 (日) 23:57 (UTC)
[編輯] 關於改「分流」做「搞清楚」
由 Category_talk:分流 抄番過黎嘅:
早輪有人用「攪清楚」嚟叫「分流」,我覺得幾好。「攪清楚」嘅意思好清楚,一睇就明。「分流」okay 不過對於一啲人(我大膽講九成人)唔知「分流」講乜,我初頭仲以為係大嶼山嘅分流添。e.g. 先生 (分流) 就咁睇題目,唔睇內容,係唔係喺分流嘅先生,定乜。全因響粵語分流唔係第一眼就知佢係動詞。
Anyway, English wikipedia {{disambig}}(disambiguate)喺譯做「分流」係意譯 {{disambig}} 嘅功能。「攪清楚」地道啲,譯意同埋功能,我想知各位點睇。--WikiCantona 2007年2月10日 (六) 01:15 (UTC)
-
- 其實將「disambig」譯做「分流」係好耐之前投票決定嘅,詳情請參考Wikipedia:字詞命名/第四輪投票。個人嚟講就覺得「搞清楚」實在好過「分流」,起碼意思清楚啲,如果當年有哩個揀就一定唔會揀「分流」。--Sam Li 2007年2月10日 (六) 03:19 (UTC)
-
-
- 有冇辦法再搞多一次輪投票?手續點呢?--WikiCantona 2007年2月10日 (六) 10:16 (UTC)
- 老友,Wikipedia:共識可以改--上排譯好,可參攷。--Hillgentleman | 書 ---2007年02月10日( 六 ), 11:02:49+11:02
- 有冇辦法再搞多一次輪投票?手續點呢?--WikiCantona 2007年2月10日 (六) 10:16 (UTC)
-
如有乜睇法,再發表下。希望有共識,Admin 可以做嘢:再投票決定定點。--WikiCantona 2007年2月10日 (六) 13:40 (UTC)
- 都啱,「先生 (分流)」唔係一睇就明。--Hillgentleman | 書 ---2007年02月20號 (星期二), 格林尼治標準 16點00分47秒
如果大家無第二啲題議,大家都有咁嘅睇法,就係有共識,就可以改。唔一定要投票。HenryLi 2007年2月22日 (四) 08:39 (UTC)
而家嘅共識係改「分流」做「搞清楚」。等到月尾啦,睇下仲有冇人有意見,先至改。--WikiCantona 2007年2月22日 (四) 23:48 (UTC)
其實我咁睇,上次 RockLi 單嘢,幾位(包括我)都話人唔合情序,不個而家咁做(可能而家咁做以合情序,唔知),遞時會唔會畀人做話柄,有冇 expert advice ? --WikiCantona 2007年2月23日 (五) 05:14 (UTC)
兩件事本質唔同,不過無論上次同今次都係跟policy。你可以睇睇en:Wikipedia:Consensus。HenryLi 2007年2月23日 (五) 05:36 (UTC)
同意,冇人會講「分流」,「搞清楚」至清清楚楚。--我哋越人 2007年3月4日 (日) 12:33 (UTC)
即然共識係「搞清楚」,就落手將template:分流轉做template:搞清楚。HenryLi 2007年3月6日 (二) 04:23 (UTC)
[編輯] 有關標點
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 將中文標點放入上少少嘅「插入」裏面。
- 加破折號(「──」(BOX DRAWING LIGHT HORIZONTAL, U+2500))入「插入」。將呢個「--」(FULLWIDTH HYPHEN-MINUS, U+FF0D)我哋有,「──」好睇啲,呢個「—」(EM DASH, U+2014)太似一日嘅「一」。
- 加「/」入「插入」。
原因:方便啲--WikiCantona 2007年2月18日 (日) 18:03 (UTC)。
- Box drawing light horizontal就唔好喇,因為佢有佢個意思,我哋唔知會唔會有人做unicode廣東話screen reader,畢竟維基重有盲人會讀。重有一個代替品,就U+2015,quotation dash(―),不過都係fonts問題。其實最大問題都係Unicode無佔兩格嘅省略號同破折號個code point。亦唔識處理專名號同書名號。HenryLi 2007年2月18日 (日) 18:55 (UTC)
- 我極少用「──」,破折號,因為唔好用,但係,中文標點放入上少少嘅「插入」裏面,或者擺喺一個方便啲(唔洗轉換)嘅位,我套 Cantonese Plug-ins 用【】 「」《》()、比較差啲。如擺喺一個方便啲嘅位,響改嘢嘅時候係好好用。邊位有強烈嘅反對呢?--WikiCantona 2007年2月18日 (日) 21:45 (UTC)
- 括號加嘅入去。你用乜系統同軟件輸入㗎?HenryLi 2007年2月18日 (日) 22:02 (UTC)
- Mac OS CantoIM,唔駛錢,Mac 嘅 Cantonese plug-in 嘅發展好差 (in official system level),仲有 Jyutping 添,都係唔駛錢嘅。--WikiCantona 2007年2月18日 (日) 23:06 (UTC)
- 括號加嘅入去。你用乜系統同軟件輸入㗎?HenryLi 2007年2月18日 (日) 22:02 (UTC)
- 我極少用「──」,破折號,因為唔好用,但係,中文標點放入上少少嘅「插入」裏面,或者擺喺一個方便啲(唔洗轉換)嘅位,我套 Cantonese Plug-ins 用【】 「」《》()、比較差啲。如擺喺一個方便啲嘅位,響改嘢嘅時候係好好用。邊位有強烈嘅反對呢?--WikiCantona 2007年2月18日 (日) 21:45 (UTC)
-
-
-
-
- 我睇過佢畀個對應表你咋喎,咁即係可以任你改啦。HenryLi 2007年2月20日 (二) 14:38 (UTC)
- 無錯,不過未武得呢個表掂。開都未開倒。It will take some times... --WikiCantona 2007年2月20日 (二) 15:02 (UTC)
- 我睇過佢畀個對應表你咋喎,咁即係可以任你改啦。HenryLi 2007年2月20日 (二) 14:38 (UTC)
-
-
-
原本MacOS個倉頡都可以打到唔少廣東字。HenryLi 2007年3月5日 (一) 12:51 (UTC)
[編輯] 當年今日個"電郵"係咪應該刪除?
當年今日個"電郵"係咪應該刪除? 因為佢無中文介面, 亦都唔算係維基百科一部份,應該主要係設計比英文維基, 而且維基中文同埋文言維基大典都無加入呢個連結 --Bencwk 2007年3月17日 (六) 05:34 (UTC)
- 不過個連結都幾有用;可以睇下維基媒體爻緊乜。可以搬過時事或wikipedia:宣布。---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七號(星期六), 格林尼治標準 21點15分17秒
[編輯] 日子
廣東話講日子甚少會用日字,通常都只係叫2月5號,3月6號,而唔會用2月5日,3月6日。提議將日字改成號。HenryLi 2007年4月7日 (六) 17:24 (UTC)
- 我撐呢個提議。Eihsuh 2007年4月7日 (六) 19:13 (UTC)
- 改介面?好。可以慳我地唔少功夫。睇鶴佬話nan: /zh-min-nan: 都似係用「號」。---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七號(星期六), 格林尼治標準 21點15分17秒
- 支持!工程大唔大呢?唔駛再 redirect,諗唔到有乜唔好處。--WikiCantona 2007年4月7日 (六) 22:12 (UTC)
- 用機械人搞,一次過開晒一年。【日】掉返轉指返【號】。其次就執模。之後再執文。技術上應該就唔係問題,好多維基百科都做過類似嘅嘢。HenryLi 2007年4月8日 (日) 06:01 (UTC)
- 如果要響介面度改,就需要修改php檔,修改後放上Subversion度,先睇吓有冇人反對,如果冇人反對嘅話,我就會響一個禮拜之後透過Bugzilla,等SVN遞交者放上Subversion度。--Shinjiman ⇔ ♨ 2007年4月8日 (日) 09:07 (UTC)
- 可唔可以搞埋1987-12-11 ISO日期會轉成1987年12月11號?HenryLi 2007年4月8日 (日) 10:11 (UTC)
- 支持,日同號係有分別,廣東話記日子應該用幾多號幾多號先啱feel-Hardys 2007年4月11日 (三) 08:39 (UTC)
[編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版頭呢句嘢唔係唔好,不過有啲悶,太過認真,可唔可以整句粵語啲嘅呢?有冇好提議?
- 維基百科係悶同認真嘅地方。句嘢未算太過。
- 廣東話-未諗到;有無人有?另外,英文版得一句slogan,而日文同德文就無。*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二號(星期四), 格林尼治標準 14點15分43秒
- 不如咁講,呢句嘢一啲唔粵語、唔口語、好
八古,不過幾有意境。好嘅廣東話 slogan 係幾難諗嘅。--WikiCantona 2007年4月12日 (四) 14:29 (UTC)- 你講緊「八股文」?句嘢邊度似八股文?*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二號(星期四), 格林尼治標準 14點36分56秒
- 回收,對唔住,話實都唔知乜係「八股文」,聽人講過,意思係古老。--WikiCantona 2007年4月12日 (四) 15:05 (UTC)
- 呢度slogan指「the free encyclopaedia that everyone can edit」,我地已經登緊。*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二號(星期四), 格林尼治標準 15點38分00秒
- 你講緊「八股文」?句嘢邊度似八股文?*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二號(星期四), 格林尼治標準 14點36分56秒
- 如果大家諗到一句有類似意思嘅廣東俗語代替,咁就正喇。 -- Eihsuh 2007年4月12日 (四) 15:07 (UTC)
- 當然,不過:呢兩句係文言,而國語白話文維基百科都照登;其實文言係大家嘅共同財富。
- 講番轉頭,呢的slogan應該簡短總結成個維基
嘅理念(可參攷而家維基學府嘅en:v:Wikiversity:Motto contest#Goals)。而呢兩句係點得來嘅? 會唔會重覆咗「人人都可編嘅自由百科全書」?*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二號(星期四), 格林尼治標準 19點08分33秒
[編輯] 協助
[編輯] 健康與生活
將毛公仔放入黑色大膠袋內,在猛烈陽光下曬3至4小時,除了可以殺菌外,還可以將什麼除去?
下標字== 有人話身體係酸性既話會易病, 但點樣先可以令身體轉做鹼性? ==
·
- 食苦瓜得唔得?
[編輯] 關於收埋/展開問題
呢個模版而家係預設展開內容,達唔到預設收埋未翻譯文字嘅功效, 我想問點樣令佢預設會收埋啲內容, 撳【展開】先至會彈啲字出來.有無好心人可以幫幫我?--Bencwk 2007年4月10日 (二) 16:04 (UTC)
- 我所知,開同閂係用 js (javascript) 同 css control,已呢啲 javascript and css 係寫好晒,你只要 call 佢出嚟,class="collapsible collapsed" 可能係。--WikiCantona 2007年4月10日 (二) 16:31 (UTC)
[編輯] 雜項
[編輯] 很好奇地問[6]
- WP:RD---->
「很好奇地問」:做得呢個遊樂場的管理員,都要有一定的功力,首先要弱智到成日0黎呢個網將0的中文維基0既文章fuck up然後照搬,又要肯唔怕人笑自薦。但係呢0的已經係佢0地識0既全部,佢0地係唔係答到人任何問題0架?—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7]所加入嘅。
- 我唔同意尼呢种講法。首先,“呢0的已經係佢0地識0既全部”並非必然事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專長嘅知識領域,你無理由認爲渠哋只係識得照搬中文維基内容。其次,自薦乃表明本人有意向爲社區做出貢獻,因此並非值得恥笑之行爲。--地球发动机 06:13, 14 五月 2006 (UTC)
<------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九號(星期一), 格林尼治標準 13點35分17秒
[編輯] Only in places without credible Chinese linguists/America
(由 Wikipedia talk:城市論壇 搬過來, 當時修訂)
This Cantonese version Wikipedia is ludicrous. It's as if having both traditional and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Chinese version is not confusing enough, now add in one of the scores of Chinese dialects. Like it or not, Cantonese is no more a separate language from Mandarin Chinese than any of the other dialects. Cantonese might be good for spoken casual conversation, but it is lousy for formal or even semi-formal writings. The wording in these pages are not even found in local newspapers of Hong Kong. This Cantonese Wiki would be equivalent to an Ebonics version of Wiki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English version, or having words like "y'all" and "dog-gone" in the English Wiki articles. Wikipedia is a form of written source of information and should have no place for spoken variants of a language. —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68.229.152.169 (留言 • 貢獻) {{subst:#if:|響|}}所加入嘅。
- 無名氏君,語言同方言根本係無界綫㗎。你既然識英文,可以睇下Wikipedia en:Language嘅解釋啦。乜嘅係書寫呢?咪就係將說話紀綠落來囉,即使信報咁嚴肅嘅報紙一樣有寫廣東話。你寫嘅內容同個標題無啦更嘅。有好多語言學家係研究廣東話㗎喎,而且,語言學家都有嘅IPA handbook,裏面都有一篇係寫廣東話。都唔係好明你無啦啦拉美國做標題來做乜。HenryLi 04:17, 15 六月 2006 (UTC)
- 唔係好明你無啦啦拉美國做標題來做乜 It's a play on "Only in America", seeing Wiki is been hosted in Florida, get it?
Of course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language and dialect. And try to use any of these writing styles in this Cantonese Wiki for any formal publications, see if you will be taken seriously by any real editors. —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130.70.146.36 (留言 • 貢獻) {{subst:#if:|響|}}所加入嘅。
- (雙語廣播)兄台, 蘋果日報入面, 陳也 等等幾個專欄作家都喜歡用廣府話直接入詞. language 同 dialect 的確係有分別, 但係界綫模糊.
- (en:)Sir, a certain number of columnists on Apple Daily such as 陳也 uses written Cantonese in their writings.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language" and "dialect", the borderline isn't exactly defined. --翹仔 16:28, 15 六月 2006 (UTC)
- Deryck, the example you gave is actually a good one. They are columns in newspapers, which are opinions of the author and thus tend to be more vernacular in nature. You will not find the main news articles in the same papers boasting such colloquial writing style. Words such as "嘅" and "脷" are OK for casual speaking, which is why I'm more inclined to tolerate them in discussion pages, but they have no place in formal encyclopedic articles.
- 有幾多formal publications根本唔可以作準,三苗九黎講既語言係都係語言,但無formal publication,有啲甚至係無出版過任何嘢。用formal publications來判斷一啲都唔客觀,亦都唔合乎事實。en:Language is a dialect with an army and navy,今日我哋會叫某一隻方言做語言,只不過佢背後有槍炮,有經濟實力,有政治實力。所以咁多人來爭論不休,想搵一個客觀準則,都係唔會有答案。因為分別唔係來自語言本身。今日叫"方言",十年後可以唔係。今日叫"語言",百年後可以唔係。正如百年前無乜人會用家下現今"正式"中文來寫嘢,佢出現都係政治產物。HenryLi 01:59, 16 六月 2006 (UTC)
- Two main issues here: 1)What, if anything, distinguishes language from dialect; 2)Is the colloquial writing style such as that for Cantonese appropriate for something like Wikipedia?
1) I would argue that the "en:Language is a dialect with an army and navy" aphorism is subjective, not objective. Read one of the discussions for that article. Langauge is not always politically defined. The US and the UK are separate political entities each with its own military, and there certainly are extensive usag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nglish used in the two countries, yet they are still both called English. You don't see a British English version Wiki, or an Australian one for that matter. However, you are probably right in that some people are trying to create languages out of dialects due to political motive. I think the fact that the only two alternative Chinese version Wiki are Cantonese and Min-Nan is a reflection of the desperate attempts by Hong Kongers and Taiwanese to find separate identities from Mainland China. Otherwise we might as well see 上海话 version or 四川话 version and so on.
2) I think you misunderstood my earlier point about publiactions. I did not use it as an evaluation for language status. Formal publication is in every way relevant and objective in determining if a writing style is appropriate for an encyclopedia. If the writing style and wording do not qualify for publications, then they are not good enough for something like Wiki articles, which at least tries to be professional and formal. Sure that acceptable writing styles are dynamic, but they are not neccessarily influenced by politics. Even if the Cantonese colloquial style may become acceptable in 100 years, the point is that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DAY for formal articles.
—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68.229.152.169 (留言 • 貢獻) {{subst:#if:|響|}}所加入嘅。
如果你係對討論認真嘅,方便響最尾打四個~,即係咁~~~~。最好係登記一個戶口,因為都唔知上次講嗰個同答嗰個係咪一個人,而且次次IP都唔同。美國人講嘅英文同英國人講嘅英文,差別細到大家都聽到。不過,就算差別咁細,響英文維基都一樣Commonwealth English同American English之爭,只不過佢哋響呢問題有共識而已。好難令人信,"正式"中文,同粵語差咁大,中文維基會容得落粵語。你既然認為將”方言”叫”語言”係政治原因,亦即係暗示”語言”叫”方言”都係政治原因。所以方言同語言只不過係政治問題,並唔係語言本身。即係語言同方言嘅界綫係唔存在,爭論來都唔會有結論。你講得啱呀,有上海話,四川話版本來係好事。家下就係有人推動吳語wiki,希望多多支持。響呢方面,漢語族實在落後日耳曼語族好多。
從你個觀點裏睇唔到點解一種語言要有好多"formal publication"先可以做百科全書。百科全書只不過係用一種語言去表達世界事物。專業同正式係指內容,並唔係語言。況且,Wikipedia從來無話過係專業同正式,大家只不過按個指引來寫而已。而且,Wikipedia成功嘅原因係人人都寫,你可以揀寫,又或者揀唔寫。你鍾意放時貢獻你嘅時間響邊隻語言維基。與其花咁多討論呢講完又講,不如去寫下文。 HenryLi 08:10, 16 六月 2006 (UTC)
- Henry, of course I am serious about this discussion. I already have two registered accounts with Wikipedia, one in the English version and the other in the Chinese version, so I don't feel the need for more Wiki accounts. Furthermore, I believe the registration of an account on the Cantonese Wiki equates to my endorsement of the edition, which would be counter-productive for my arguments. I will sign the comments with my English account from now on.
I'm not sure what do you refer to as the "consensus" between Commonwealt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but my point was that you don't see Wiki users creating separate British and American Wiki versions. Those two types of English would be considered dialects (even though they belong to different political entities) and thus do not deserve separate Wiki versions. You repeatedly state that distinc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dialect is nonexistent, except those imposed by politics. Politics is one of the factors defining a language, but not the only one. I would say that the argument of identical written forms of Chinese characters (never mind about the simplified vs. traditional characters, which is clearly political) is not without merits. That should be especially relevant here given that Wikipedia is a form of written communication rather than an oral one.
I use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as an example partly because that's what I am most familiar with (I am a biologist). But you can also find examples in everyday life communications. I assume that you are from HK. If so, you should remember (or currently know, depending on your age) the Chinese compositions you had to write in secondary school. The colloquial writing style and wording in Cantonese Wiki will surely give you a failing grade in those classes. That's just part of technical writing skills for appearing professional. Unless you tell me that Wikipedia is no more than a 八卦杂誌 (celebrity gossip magazine), professionalism in language delivery should be one of its aspects.
It sounds like you are saying that this discussion is meaningless. I disagree since it concerns the legitimacy of this whole version. In any case, I am merely voicing my opinion, seeing it's a "Free Encyclopedia". I'm not so naive to believe that my comments can result in the reversal of what has been done with Cantonese Wiki. But I do know that there are others who share my view point. Pseudotriton 68.229.152.169 23:39, 18 六月 2006 (UTC)
- 的確, 百科全書要用嘅語言應該畀人覺得佢係專業; 不過, 廣府話係咪就唔可以專業呢? 好明顯唔係. 喺香港中文大學入面, 好多講師都會用廣東話來教一啲好專業嘅知識. 咁就證明左講廣東話唔等同唔專業. 你可能會話, 佢地講之嘛, 又唔係寫. 咁我可以好肯定咁話畀你聽, 佢地當中有準備講稿嘅人一定有啲會用廣東話直接寫稿. 其實與其話用廣東話寫稿係一種唔專業嘅行為, 不如話為左令到人地覺得你專業而用"標準漢語", 其實即係北方話來寫稿係一種更加唔專業嘅行為. 因為人地話你兩句唔專業就唔繼續做落去, 咁就真係唔專業啦. 一個人講野或者寫野專唔專業, 睇嘅唔係佢用咩語言, 而係佢講啲野有無料, 精唔精闢, 獨唔獨到. 我地可唔可以放低 "維基百科一定要係用眼睇嘅" 呢個成見, 然後用睇說話嘅態度去睇呢件事呢? --翹仔 06:08, 19 六月 2006 (UTC)
Once again, the example given by Deryck (翹仔) is one of spoken communication. Most languages distinguish between spoken and written formats, and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for Chinese. Let me give you two analogies. 1)Almost every English speaker uses contractions (haven't, don't, I'm, etc.) when he/she speaks, including for professional presentations. However, such contractions are totally unacceptable for formal writing, from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down to high school term papers. 2)In what Deryck refered to as "標準漢語", which he errouneously equated to "北方話", writing in northern dialectal colloaquial is equally objectionable. Most people in HK are probably unaware that Beijing dialect (北京话) is not equivalent to mandarin (普通话). The former contains lots of colloquial just like Cantonese that cannot be incorporated into formal writing. When trying to communicate in a professional manner, the presentation style is as important as the content that's been presented. I don't see how one can suggest stop treating Wikipedia as a form of written communication which is "read by the eye" since that's exactly what Wiki is. Pseudotriton 68.229.152.169 02:07, 23 六月 2006 (UTC)
- 我自己都係修普通話嘅, 知道普通話同埋北京話係唔同嘅. 不過, 我地一定要注意, 普通話 (又或者即係我之前講嘅"標準漢語") 係由北京話變化出來, 為左方便全中華民族一齊學而存在嘅變種, 語音上根本就係北方話. 而且普通話某程度上比廣東話或者北方話自由度更大, 因為普通話同時兼容北方語系嘅詞語, 例如 "主心骨" (解 "可靠嘅人", 廣東人應該唔識), 又可以用南方語系嘅詞語, 例如 "炒魷魚". 其實無論廣東話又好, 普通話又好, 北京話都好, 全部都係講出來嘅語言. 而手寫同口講嘅語言其實又互相影響. 當我地寫緊語體文嘅時候, 我地唔通唔會寫任何方言詞? 絶對無可能, 因為書面語本來就係由口語變化出來. Pseudotrition兄以為我將北方話同標準漢語等同左應該係一個誤解, 我想表達嘅標準漢語個 "標準" 本來就係北京話變化出來 (可以睇下五四歷史, 嗰陣時啲文章好鍾意用個 "係" 字, 就好似粵語維基咁款), 所以佢語言學上算係北方話嘅一個變種. 我咁講, 目的係想話就算"標準漢語"都係深受方言影響. --翹仔 17:28, 23 六月 2006 (UTC)
- I agree. Wu Dai-You (THE teacher of Yang Chen-Ning) used the word"係" in his physics textbooks.129.49.88.119 2006年8月5日 (六) 19:30 (UTC)
最後想講一樣嘢:正如user:Lorenzarius,一個資深嘅sysop講過,維基嘅哲學就係作者要盡一切辦法修改自己嘅作品以形合讀者嘅需求,所以嘅然meta上面嘅實驗證明粵語維基百科會有讀者,我哋就應該寫。--翹仔 11:52, 1 7月 2006 (UTC)
[編輯] 粤语维基有存在嘅必要么?
识讲粤语嘅读者绝大多数都识睇国语版嘅文章,咁未必睇得明白粤语版嘅文章,岂不是多此一举!而且(亻巨)哋所用嘅粤语汉字五花八门,比如同一个词有人写“嗰度”,有人写“果度”,有人写“嗰哚”。仲有就系:“而家”有人写“宜家”,到底边一个先系啱嘅呢?
—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125.171.192.85 (留言 • 貢獻) {{subst:#if:|響|}}所加入嘅。
來睇嘅人梗係識睇啦,唔識睇嘅人就唔會來睇啦,就係咁簡單。異體,異寫本來就係語言文字嘅本質。就好似英文色彩一字,你話colour啱定係color啱。而硫磺一詞,係sulphur啱定係sulphur啱?以前中文你就爾或者汝,咁你話你啱定爾定汝啱? HenryLi 13:28, 30 7月 2006 (UTC)
- 果度一定錯。果--> /gwoh/ , 但係所謂「嗰度」, 第一個字(應該寫成個, 唔需要口字邊)的確係讀成 /goh/, 唔同架……--Garytse 08:29, 31 7月 2006 (UTC)
- 要用書面語的維基人反轉頭用粤语編寫, 相信好多人都有心無力. 但不同中文水平編寫不同的維基, 卻非常合理. 正如ENGLISH 與 SIMPLY ENGLISH. 書面語維基人要努力, 粤语維基人都要努力, 要好頭好尾.--9old9 (202.86.176.169 10:29, 1 8月 2006 (UTC))
[編輯] What?!
A Cantonese Wikipedia? No one writes or reads the way they speak. Where is the main area for discussing the validity of creating this wiki? --70.30.59.2 2006年8月3日 (三) 04:26 (UTC)
- 你究竟寫緊乜? HenryLi 2006年8月3日 (四) 07:15 (UTC)
-
- 你依0的人好令人反感,唔識打中文就學喇,兩班人都係中國人又識中文...
你明唔明所謂"國際語言"係咩意思呀﹖59.149.91.57 2006年10月18日 (三) 10:43 (UTC)
[編輯] 我们为什么不需要粤语Wiki (Why we do not need a Cantonese Wiki)
[編輯] 语言和方言,口头语言和书写语言 (Language and Dialect, Spoken Language and Written Language)
Yes, to a certain degree, I agree that Cantonese is a different language from Mandarin, as speakers of the two languages cannot understand each other at all if they never learn the other language. This is different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ijing Hua and Mandarin. While although there are also a lot of differences, Beijing Hua, as well as, say, Liaoning Hua, is still just a dialect of Madrain, since a Beijing Hua speaker who never speaks Liaoning Hua can understand a Liaoning Hua speaker very well and vice versa. When linguists tell whether it is a language or a dialect, they consider the mutual understandability. Therefore, most linguists consider the Chinese language as a family of different languages, which includes Mandarin, Cantonese, Hakka, etc.
But the point is, all these languages share the same writing system, which, as a non-phonetic one, makes this possible. You might think Cantones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s because in addition to the common writing system, it has its own special writing system as well. That's true. Cantonese is special. But it is only special in way people use it, not in itself. Every other Chinese language deserves a special writing system of its own considering that they all have quite different pronunciations for the same words. And some young people are now actually developing these writing systems (eg. Shanghainese, which is a dialect of Wu), especially on the Internet. Cantonese speakers created a number of characters that don't exist in the standard Chinese writing system. But again, every other Chinese langauge deserves a special set of characters as well. In one word, Cantonese, as a language, is no different from any other Chinese language. And although Written Cantonese is far more popular, it is still very informal like Written Shanghainese. We don't write laws in Written Cantonese. And we don't write academic papers in Written Cantonese, do we?
So, we might say, we have a number of spoken Chinese languages and a single formal standard writing system.
[編輯] 共享还是不共享 (To Share or Not to Share)
问题是,我们需要一个单一的共享的Wikipedia还是针对不同的中文口头语言有不同的Wikipedias? 我想答案很明显:一个单一的Wikipedia. 因为 The question is, do we need a single shared Wikipedia for all Chinese speakers or a number of Wikipedias for speakers of different spoken Chinese langauges. I think the answer is obvious - a single shared one. Because
- 这更有效率。It is more efficient. 我们为什么不一起工作?我们可以写一个更好的Wikipedia,它可以给我们更多帮助。我想知道你怎么创建粤语条目。如果你从标准中文“翻译”的话,有必要吗?如果你自己写,为什么不用标准中文写让上亿的更多的人可以理解?Why don't we all contribute to a single Wikipedia? We can make it better and it can help us more. How do you create articles in the Cantonese Wikipedia? If you translate them from Mandarin articles, why bother? If you write articles by yourself, why not write in standard Chinese so that billions more people can understand them?
- 而且这是可行的。It is doable. 一个能读写粤语书写的人,一定也能读写标准中文,不是吗?If you can easily read and write Written Cantonese, you certainly can also easily read and write standard Chinese.
-
-
-
- Dear Anonymous, In that case, why do we need WIKIPEDIA in various languages at all? Why don't we all write in English? (Or, at least, write all the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articles in English? ) Hillgentleman 2006年8月6日 (日) 18:02 (UTC)
-
-
-
-
-
-
-
- That's because we don't have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langauge (or a standard writing system at least) that everyone in the world masters. But the fact is, anyone who masters Written Cantonese masters standard Chinese as well and his or her level in standard Chinese shouldn't be lower than his or her level in Written Cantonese. Written Cantonese is an informal writing system. And Cantonese does share the same writing system as other spoken Chinese langauges (such as Wu etc.) in the same degree as others do. This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a family of languages with phonetic writing systems. Such a non-phonetic writing system has a great advantage actually, hasn't it? Why don't we use it? --Jianglong 2006年8月7日 (一) 12:16 (UTC) —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194.125.53.128 (留言 • 貢獻) 所加入嘅。
-
-
- Jianglong, Using Guong Dong Wha I can say the same thing with 30% fewer words than when I use National Speech.
- It is a fact that we have forgotten many ancient words. That is why we sometimes make them up anew. If you don't like that, let me remind you that Beijing people also make up their own words. I believe "Hu Tong" is not of Chinese origin.Hillgentleman 2006年8月7日 (一) 16:55 (UTC)
-
-
-
-
-
-
-
-
-
-
-
-
-
-
- Hillgentleman, why don't you write 30% more words and get a billion more readers without losing even a single one? And to be honest, I don't think Written Cantonese is as efficient as you said. Even if that's true, think about ancient Chinese. It is far more efficient than modern Chinese but it was replaced by the latter. Sorry but I didn't get the point of 2. Jianglong 2006年8月8日 (二) 03:26 (UTC)
-
-
-
-
-
- Very often a student learns better by reading multiple sources of information, WHEN THERE IS NO ONE SINGLE BEST WAY OF DESCRIBING SOMETHING. Wouldn't it be great if one could read all three Yued Yu, National Chinese, and English articles, which supplement each other?Hillgentleman 2006年8月6日 (日) 18:08 (UTC) —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213.202.167.38 (留言 • 貢獻) 所加入嘅。
-
-
-
-
-
-
-
-
- I really don't think Cantonese Wikipedia works this way. Look at those Cantonese Wikipedia articles. Aren't they almost the same as those of standard Chinese version? I don't believe that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Written Cantonese and standard Chinese that one of them often describes things better than the other. And more importantly, if it's just a matter of source instead of language, an integrated source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multiple separate sources. --Jianglong 2006年8月7日 (一) 12:16 (UTC)
-
-
- Dear Jianglong, I write my own articles.Hillgentleman 2006年8月7日 (一) 16:41 (UTC) —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194.125.53.128 (留言 • 貢獻) 所加入嘅。
- On the other hand, some of the zh.wikipedia.org articles are translations from en.wikipedia.org.Hillgentleman 2006年8月7日 (一) 16:41 (UTC)
-
- I have no problem with translated articles. Not at all. There are a huge number of Chinese speakers in the world who can't read English and vice versa. But as I said earlier, everyone who can read and write Written Cantonese can read and write standard Chinese in the same level. While at the same time, most people who can read and write standard Chinese find it kinda difficult to read Written Cantonese. If there was an international written language that everyone in the world could read and write as well as their native languages, we would have only a single Wikipedia, wouldn't we? Jianglong 2006年8月8日 (二) 03:26 (UTC) —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213.202.167.38 (留言 • 貢獻) 所加入嘅。
-
-
-
-
-
-
-
-
-
-
-
-
-
- The hangman article is one of the example that translated from English Wikipedia, and when I wrote, there's no article in Chinese version, meanwhile, somebody put this article without any modification into the Chinese Wikipedia. In my opinion, I am not suggesting users to translate the article from the Chinese Wikipedia directly with a little modifications. A good article should have some contents that is exclusive to the Cantonese language. --Shinjiman ⇔ ♨ 2006年8月7日 (一) 17:06 (UTC)
-
- Shinjiman, I am sure that's a perfect translation and I love the article. But (as a native Chinese speaker) I had to read the English version to understand it clearly. I guess if you translate the next article to standard Chinese, Cantonese speakers could still read it easily just as this one and a lot more people (like me, but perhaps cannot read English) could understand it as well. Do you find it more difficult to translate English to standard Chinese than to Written Cantonese? If not, are you willing to do me a favor?Jianglong 2006年8月8日 (二) 03:35 (UTC) —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213.202.167.38 (留言 • 貢獻) 所加入嘅。
-
- Jianglong, I am a native Chinese speaker (note that the Chinese means Cantonese, not Mandarin). As most of time I think the words in Cantonese, While I translate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words, I need to think that in Cantonese, then change into Chinese. Also there's some people says that Chinese means Cantonese in Hong Kong or Macau. So there's no point to argue that the existence of the Cantonese Wikis or not. Jianglong, please sign your comment using 3 tides (Username or IP) or 4 tides (Username or IP, and the time). --Shinjiman ⇔ ♨ 2006年8月8日 (二) 11:27 (UTC)
- And note that there's also have slightl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antonese grammar and Mandarin grammar, like 「我而家去食啲嘢先」(in Cantonese) is the same meaning of 「我現在先去吃點東西」 (in Mandari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means "I will going to eat something first". Like this grammarical usage which cannot used in Mandarin.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wikis, even the grammar like this are impossible to be implemented using the Language Converter. --Shinjiman ⇔ ♨ 2006年8月8日 (二) 11:35 (UTC)
-
- Fair enough. I'm OK with Cantonese Wikipedia if there are a number of people like you finding it more difficult to use standard Chinese writing system (even just a little bit). I don't have an account on Cantonese Wikipedia and it seems that I can't logon with accounts on Wikipedias of other languages, so I guess I can't use three or four tides to sign. - Jianglong, 2006年8月8日 (二) 12:45 (UTC) —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213.202.167.38 (留言 • 貢獻) 響所加入嘅。
-
- Currently all the Wikimedia projects have a seperated login accounts, if you cannot login here, you can create a account yourself. (Why don't consider to create a account here?) However a single login system will be available soon so each user can login to all Wikimedia projects with a single username and password. --Shinjiman ⇔ ♨ 2006年8月8日 (二) 14:46 (UTC)
-
-
-
-
-
-
-
-
-
-
- P.S. Whilst you are arguing over this, Min Nam Wha[[8]], with only 222 users, has reached the 1800+ mark.Hillgentleman 2006年8月6日 (日) 18:24 (UTC)
-
-
-
-
-
-
-
- I have no comment on that since there are a lot of Min Nam Wha speakers arguing that they are not Chinese and they do not wanna share anything with Chinese. --Jianglong 2006年8月7日 (一) 12:16 (UTC) —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194.125.53.128 (留言 • 貢獻) 所加入嘅。
-
-
- Min Nam Wha and Guang Dong Wha are two version of Chinese. There are even more ancient forms of Chinese than the national speech. They resemble the Tang/Song Chinese pronunciation more than the National Speech does. Hillgentleman 2006年8月7日 (一) 16:41 (UTC)
-
- Hey, my friend, 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 But some people out there hate to be Chinese and they hate to share ANYTHING with Chinese. They have political motives. Should I try to persuade them? I don't have that much time.Jianglong 2006年8月8日 (二) 03:26 (UTC) —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213.202.167.38 (留言 • 貢獻) 所加入嘅。
-
-
- Gentlemen, If you have the heart, why don't you write a few more articles in zh.wikipedia.org ? They are currently ranked 12th, whilst ja.wikipedia.org is ranked 5th. Please don't argue. Anything you write here does not count. If each of us write three articles, zh.wikipedia will surpass ja.wikipedia.Hillgentleman 2006年8月7日 (一) 17:04 (UTC)
-
-
- 磨刀不误砍柴工。What I am trying to do here is to persuade a group of great Wikiers who can and will write articles to write articles for zh.wikipedia.org. I am trying to convince them that we should unite and work together efficiently, and make our work more helpful. My point is, no one benefit much from an extra Cantonese Wikipedia while a lot of people would benefit if articles written in Cantonese were written in standard Chinese. OK, I am not going to argue with this any more. And thank you for all your replies. Thanks a lot! Jianglong 2006年8月8日 (二) 03:26 (UTC) —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213.202.167.38 (留言 • 貢獻) 所加入嘅。
-
-
-
-
我其實又唔介意人遊說人哋要做一樣嘢。不過我就覺得,呢類遊說係無用。假如我淨係中意食叉燒包,你係要叫我食漢堡包,我都唔會因為咁中意食漢堡包,唔去食叉燒包。每個人有佢自己嘅喜好,做乜係都要硬係人做乜你嘅喜好。每樣事都有佢存在嘅理由。成日見到有呢啲反對廣東話維基嘅文章,講來講去都係三幅被:中文維基唔夠人砌,要團結打低其他;廣東話只係可以用來講,唔可以用來寫,係無人會寫,無人會用,中文水準會低落,識寫廣東話都識中文啦云云。咁不如一次過響度講晒。
大佬呀,你估維基百科係用來比賽,超英趕美㗎咩,維基百科係畀大家唔使畀好貴價錢,自由得到知識,自由傳播知識。團結並唔係維基百科原則,自由先至係呀,唔好搞錯。我用乜嘢話來表達係我嘅自由,你用乜嘢話寫係你嘅自由,呢個先係思想自由表現。我之所以用廣東話,係因為呢隻語言可以好容易表達我要表達嘅嘢。限制人哋表達方式,就係限制人哋表達,個文明點會進步。你認為廣東話寫唔到,你家下咪睇到囉。響你生存嘅地方,你可能無乜廣東話作品,又或者你根本唔中意廣東話作品,呢個係你身處社會所限。語言係個人自由選擇,正如無人話一定要你用廣東話或者英文來寫。
近三十年來,有唔少論文係講關於廣東話,你亦都可以多讀關於廣東話文章,多啲認識乜嘢係廣東話。語言係唔停咁變,若然畀一百年前嘅人睇,今日中文維基啲中文一定係差到離晒譜,不知所云。如果要講話寫廣東話會寫中文差,其實都唔成理,因為自細學校教嘅係近代白話文寫法,再加上文言文,係識得分乜嘢係廣東話,乜嘢係白話文,乜嘅係文言文。廣東話寫作係因為佢本身係更加近人要表達嘅意思,更加生動活潑,呢個本來就係好自然。有時有啲人講話廣東話都係中文,但又抗拒廣東話寫入中文,成日就自相矛盾。既然用中文又綁手綁腳,咁不如分開好過喇。事實上每次都好嘥時間答呢啲常見問題,做乜唔寫多啲有建設性嘅嘢,成日煲埋啲無米粥呢?HenryLi 2006年8月14日 (一) 04:46 (UTC)
我好同意henry既講法, 仲有我唔明點解大家都係中國人, 傾計個時要寫英文? 同埋咩唔夠人砌個d好大喜功心態就收埋佢啦, 成日講埋d 咁既無聊野不如譯多幾篇野好過啦, 哂氣。 Meaningless 2006年10月28日 (六) 16:37 (UTC)
[編輯] 香港維基媒體協會
香港維基媒體協會而家正搞緊初步的會員召募,歡迎有意加入的維基人在此簽名。同時,香港維基媒體協會籌備委員會將於日內舉行第一次會議,有意加入籌備委員會的維基人,可搵我了解詳情。希望大家能為推廣維基一齊努力。--encyclopedist (對話頁) 2006年8月31日 (四) 16:04 (UTC)
[編輯] 總算有咗微軟出嘅香港粵語輸入法啦
從微軟Office 2007提取出來
用嘅係「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不過喺方便性上總是覺得比唔上微軟拼音輸入法呢~XD--翔風Sasuke☆有事搵我*^-^* 2006年11月26日 (日) 18:43 (UTC)
[編輯] 漢語維基百科比較
我製作了漢語維基百科的比較,以表格的方式了解其他版本目前的發展。
漢語維基百科比較 | ||||||||
---|---|---|---|---|---|---|---|---|
版本 | 代碼 | 發展時間 | 條目數 | 條目平均長度 | 超過2k (%) | 參與者 編輯10次以上 | 上月編輯5次以上 | 上月編輯100次以上 |
中文 | zh | 68月(實際49月) | 106,495 | 2,913b | 12% | 5,145人 | 1,527人 | 194人 |
閩南語 | zh-min-nan | 33月(之前尚有Holopedia.net時期) | 2,220 | 2,174b | 13% | 30人 | 14人 | 2人 |
粵語 | zh-yue | 8月(之前尚有test與Wikia時期) | 1,752 | 2,956b | 10% | 83人 | 29人 | 4人 |
吳語 | wuu | 3月(之前尚有test時期) | 239 | 4,023b | 16% | 14人 | 8人 | 3人 |
閩東語 | cdo | 3月 | 64 | 6,449b | 39% | 4人 | 2人 | 1人 |
文言文 | zh-classical | 3月 | 525 | 2,173b | 6% | 15人 | 11人 | 2人 |
--Jasonzhuocn...台灣社群Blog15:39 2006年12月24日 (UTC)
[編輯] 對......進行/作出
各位:「對.....進行」呀、「對....作出」呀、「對....實施」呀等語 好多時係廢字,入國語維基百科已經唔好,入廣東話就好礙眼。
- 例:對渠進行修改 ---->修改渠
--Hillgentleman | 書 2007年1月3日 (三) 23:38 (UTC)
-
- 邊篇文係呢?有無 links 呀?--WikiCantona 2007年1月4日 (四) 00:38 (UTC)
- 某啲政策頁,猶其來自國語維基嗰啲。我以前改過:[9]-- Hillgentleman | 書 2007年1月4日 (四) 16:31 (UTC)
- [10]---Hillgentleman | 書 2007年1月4日 (四) 18:06 (UTC)
- [11]-Hillgentleman | 書 2007年1月28日 (日) 19:00 (UTC)
- 邊篇文係呢?有無 links 呀?--WikiCantona 2007年1月4日 (四) 00:38 (UTC)
[編輯] 粤语维基有必要吗?
我不说粤语,但这里的东西能够轻松地看懂,而绝大部分粤语使用者也都理解汉字,同时能够轻松读懂普通话的语法。实在地说,粤语维基的词量和质量很难达到,别说超过中文维基的标准。个人看来,建立粤语(或吴语)维基就像在英语维基之外建立一个Ebonics维基一样,政治成分远大于学术或者实用性,浪费维基资源宣传一种观点。
I don't speak Cantonese, but I can easily understand articles presented here, meanwhile most Cantonese speakers are able to comprehend Chinese characters as well as the grammar of Putonghua/Standard Mandarin. To be fair, Cantonese Wikipedia can hardly ever reach, not to mention to surpass, the standard set by Chinese Wikipedia in either quatity or quality. In my opin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antonese (or Wu-dialect) Wiki is like establishing an Ebonic Wiki aside from an English Wiki, and the motivation is rather political than academic or practical. It's essentially abusing wiki resource to promote certain political view.
—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71.222.205.241 (留言 • 貢獻) 響2007年1月13日 (六) 04:15所加入嘅。
- 到我來搭嘴。既然閣下話識睇廣東話,我就唔另外譯文喇。
- 用政治來諗嘢,先至會得個咁嘅結論。維基百科唔係為咗超英趕美,如果抱住呢種心態,要乜數先至做得嘅,就等如無英文咁嘅量同水準,乜維基都唔使做啦。咁講會唔會太過荒謬呢?廣東話維基量來講,亦都比百幾個維基百科多,質亦都至少有辭典目級,一啲都唔差。唔知有無聽過,羅馬都唔係一日就起好,乜事都要經過時間蓄埋蓄埋,先至有成果。呢度開咗一年都唔夠,當然同對上百零個維基百科無得比,不過,要有心做一定會做得好。維基百科係用知識角度來諗,知識越多元就越發達,廣東話維基係基於呢點而來,多樣變化亦都係現代人文嘅價值。我諗係閣下唔係好知乜嘢係廣東話,甚至無乜點掂過,先至會用政治角度來諗。廣東話響好多地方都流行,民間、學術、政府都有出好多廣東話作品。能夠貢獻到畀全人類,可以寫到嘢,一啲都唔浪費。HenryLi 2007年1月13日 (六) 05:29 (UTC)
廣東語太多虛詞, 根本是不能用作書面語; 而廣東話在書面上的應用就只有劇本這一範疇; 說真一點, 在中國, 百份之九十九的方言使用者是用語體文的; 所以書寫方言不但奇怪, 而且不倫不類. 其實有不少老資歷的維基人都反對成立廣東語維基, 只是外國的人不知道文化差異才令方言百科順利面世, 難聽的更可以說粵語維基是鬼村人強暴中國文化所產下的怪胎!!! 大家知道中國的文化為何團結? 因為有書同文這種進步的系統, 不像印度的那樣多方言文字, 設立方言類百科在某程度上可以說是開倒車, 希望看到這留言的好好去想.. --220.246.207.181 2007年2月13日 (二) 15:34 (UTC)
- 通常國語一句長廣東話一句成三分一。所謂書面語即白話文,北方話;北方話滲入好多北方少數民族元素,連背 「牀前明月光 」都唔順。--Hillgentleman | 書 ---2007年02月14號 (星期三), 格林尼治標準 14點03分56秒
- 我雖然是澳門人,但我寧去中文維基,也不去粵語維基,而粵語維基也不會興旺起來,絕大部份人也不會使用此粵語維基,內容粗俗不通,會降低智商與道德,粵語維基的實用性是0,只有你們編輯,而沒有人參觀--221.127.32.145 2007年2月24日 (六) 05:32 (UTC)
- 咁你點解來睇?HenryLi 2007年2月24日 (六) 05:46 (UTC)
-
- 又唔使睇得咁悲觀,有用嘅資料唔會因為用乜嘢語言寫而打拆扣,最重要係信唔信得過,其實只要喺出處同根據上做足功夫,廣東話維基亦同樣可以建立自己嘅聲譽同公信力,百科全書始終都係以資訊排第一位。另外又想講講,如果對廣東人文化有研究應該都知,廣東人性格特質係怕複雜,但唔等如廣東人唔好思考,結果形成廣東話有一樣特質,就係通俗,廣東人擅長將高深學問變得簡單通俗易明,而我個人會視呢一點作為廣東話維基嘅定位。- Hardys 2007年2月26日 (一) 13:51 (UTC)
- 評擊此語言的維基百科是多此一舉--221.127.195.141 2007年2月26日 (一) 08:46 (UTC)
- 點解你又來"評擊"?HenryLi 2007年2月26日 (一) 09:02 (UTC)
[編輯] 分流頁: 乜乜乜可以係/ 可以指
各位,啲分流頁,一係就話「911 (呢個詞語)可以指」; 一係就話「阿 sir (呢個人)可以係」。何謂「可以係指」? 似唔多通。---Hillgentleman | 書 2007年1月15日 (一) 05:51 (UTC)
- 廣東話係有呢種講法。HenryLi 2007年1月15日 (一) 06:17 (UTC)
- 個「係」係虚字?--Hillgentleman | 書 2007年1月15日 (一) 06:27 (UTC)
[編輯] Wikipedia:申請罷免管理員/RockLi
按Hillgentleman要求,喺呢度開個討論,其實要喺呢度討論點會唔得?不過,既然一開始已經開宗明義話唔太歡迎社群外人,我覺得成效就唔係咁大喇。有心人大可以將罷免投票嘅內容搬到呢度,但實則上大家已經開始走入對屹狀態,越描越黑,有冇發覺反而當事人都仲未講過嘢?!--Stewart~惡龍 (講!) 2007年2月14日 (三) 23:19 (UTC)
- Stewart, 歡迎。歡迎參與。歡迎你嘅意見。而家呢道無罷免政策。各香港維基媒體協會籌委、中文維基百科人提出嘅意見唔夠罷免 RockLi。傾渠 手上嗰幾粒掣前,請傾掂罷免政策先。--Hillgentleman | 書 ---2007年02月15號 (星期四), 格林尼治標準 08點36分31秒
-
- 中文維基百科嗰邊都研究緊長期唔活躍嘅維基人呢件事。其實我覺得當初選o既時候的確部份選舉係有d票數不足,無論係提名人定投票人都係啱啱上粵語維基,缺乏代表性,不過可能粵語維基本身用戶基數少有關。另外,希望盡快確立一套投票機制(投票不能解決所有嘢,但仍然係有效率的方法之一)。--Stewart~惡龍 (講!) 2007年2月27日 (二) 17:22 (UTC)
[編輯] 對粵語維基百科嘅意見
其實我當初反而比較支持「粵語維基詞典」,不過米已成炊,我也不會反對。之前好似見你哋話有一套用字、用詞嘅標準或者參考,請問有冇相關頁面?究竟用約定俗成嘅一套定係鼓吹用返正字?--Stewart~惡龍 (講!) 2007年2月27日 (二) 17:22 (UTC)
- 呢個Wikipedia:粵語本字,不景,所謂『用字、用詞嘅標準或者參考』係有一定嘅難度嘅:
- 粵語唔似得書面語咁成熟,好多用字或詞,都係以日常生活為依歸,多次對用辭作討論:
- 『本字』其實係樣新嘢,好多都係喺初楷,有得拗。參考:
- 大力鼓吹本字會有問題,因為: en:Wikipedia:No_original_research 。
- 我哋啲 Users 唔係多,下下叫叫人用乜乜 standards, reference。 嚇走人㗎。 就我嚟講,人家寫好,盡人事瞇改下。
- 不景,『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自由』係重要過『標準』嘅。「約定俗成嘅」,「本字」都有人用,亦冇乜共識嘅,e.g. 【重】同【仲】。
- 時間問題:唔否認標準同 policy 係有佢嘅重要,如一個 wikipedia 有標準,policy 同 FAQ,不個冇內容,會有人睇咩?時間係咁多,多寫啲,吸引多啲人同內容,標準同 policy 慢慢來。
- RockLi 單嘢帶出一點:如果用寫篇嘢嘅時間來寫內容,出現嘅時候寫內容多啲,拗少啲,幾好呀。
- 當一個 wikipedia 嘅存在價值成日受到質疑時,唔幫忙, policy 同 FAQ,標準喎都無乜意思啦,係唔係?! →內容越少 = 存在價值越低。
- 惡龍先生有時間同興趣嘅話,可以搞下 policy 同 FAQ,好多嘢眞係要做嘅。--WikiCantona 2007年2月27日 (二) 22:37 (UTC)--WikiCantona 2007年2月28日 (三) 04:20 (UTC) 加嘢。
- 有關「粵語本字」,因為佢響Wikipedia空間名度,而唔係響文章空間名度,故此應該對en:Wikipedia:No_original_research嘅影響唔大;「粵語本字」係唔能夠作為一個絕對嘅政策來用;如果「粵語本字」重未可以有共識形成格式指引嘅話,仍然可以以一篇『論文』嘅格式響呢度保存住。但係我個人嘅意見就係最緊要正字為好。--Shinjiman ⇔ ♨ 2007年2月28日 (三) 07:43 (UTC)
[編輯] 支持粵語維基百科?!
大家上得嚟粵語維基百科就代表一定程度嘅認同或支持,有冇打算整一個Q&A頁解釋返點解粵語維基百科有存在嘅價值?例如:粵語作為書面語有邊啲應用面?粵語維基百科嘅使用需要?點解有咗中文維基百科仲要有粵語維基百科?
呢幾點成日畀人問,不如一次過答答上嚟嘅讀者。也可能說服到一啲用戶加入編輯嘅行列。--Stewart~惡龍 (講!) 2007年2月27日 (二) 17:22 (UTC)
-
- 惡龍先生不如將你嘅,同你知道嘅 questions 寫出嚟,作為一個 start。 參考:Wikipedia:對批評維基百科嘅回應--WikiCantona 2007年2月27日 (二) 22:47 (UTC)
- 已加。希望大家能解答。--Stewart~惡龍 (講!) 2007年3月4日 (日) 18:32 (UTC)
- 唔知而家有冇軟件可以將粵語專有既字變成聲音讀出嚟,如果有可能會吸引到一啲人嚟參與(我自己對粵語維基百科嘅設立係中立,並不反對亦不支持)--Ahleong 2007年2月28日 (三) 09:03 (UTC)
- 有。盲人有廣東話讀字軟件。HenryLi 2007年3月24日 (六) 17:58 (UTC)
- 惡龍先生不如將你嘅,同你知道嘅 questions 寫出嚟,作為一個 start。 參考:Wikipedia:對批評維基百科嘅回應--WikiCantona 2007年2月27日 (二) 22:47 (UTC)
[編輯] I think it is stupid to include Cantonese in Wilipedia!
(由 Wikipedia talk:正嘢 搬過來, 當時修訂)
I think it is stupid to include Cantonese in Wilipedia! Cantonese is not main stream Chinese. I my selsf am Cantonese, I find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what these garbage is about.—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138.69.160.1 (留言 • 貢獻) 響2007年3月8日 (四) 22:05所加入嘅。
(搬完)
- I think your mother was stupid to give birth to you such a stupid so called Cantonese guy who can speak English well while finding his own mother languag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我哋越人 2007年3月9日 (五) 05:01 (UTC)
- 我哋越人, Your opinion on 138.69.160.1's parent is irrelvant and inappropriate.
- 138.69.160.1, Your are free to express your opinions, but please be objective and to the point.---Hillgentleman | 書 , 二千七年三月十號(星期六), 格林尼治標準 02點05分40秒
[編輯] 《廣府話救亡》
近日到大型書店,見到新出咗一本叫《廣府話救亡》 ISBN 978-988-99623-0 2 嘅書,入面係以前王亭之曾發表過,批評何文匯粵語正音運動嘅文章,輯印成書,幾有參考價值,值得推薦。參考網址 --✉Hello World! 2007年3月23日 (五) 15:54 (UTC)
- 多謝唔該。未睇曬,但其實每人都有所知有所唔知,唔可以全怪何文滙;渠提出、研究、普及呢的問題已經係大貢獻。---Hillgentleman | 書 , 二千七年三月二十三號(星期五), 格林尼治標準 16點38分35秒
[編輯] 2007香港春聚通知
-
-
-
- 請大家踴躍支持,積極參與!
- 邀請你的維基人是:--Stewart~惡龍 (講!) 2007年3月30日 (五) 08:33 (UTC)
-
-
[編輯] 日文問題
- 由Wikipedia:詢問處#日文問題 ----->
點解響中文維基可以打日文,響粵語維基打就話我未翻譯好篇文?—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ultraman (留言 • 貢獻) 響2007年4月9號所加入嘅。[16]
- 答你嘅問題:唔關日文事,你寫嘅小澤瑪利亞嗰啲係國語書面語,唔係廣東話,好似啲「的」呀,「是」呀咁啦,呢個係粵語 Wikipedia,用粵語㗎。--WikiCantona 2007年4月9日 (一) 08:26 (UTC)
<-----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九號(星期一), 格林尼治標準 13點22分33秒
[編輯] wikipedia:當年今日、當年今日
全部日期文都一式兩份(例:wikipedia:當年今日、當年今日 , wikipedia:當年今日/4月15號、4月15號),一份有Wikipedia: 空間名行頭,一份無,的連結就來來去去,我已經暈暈地頭。點解要咁做?可唔可以連正的呀?*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五號(星期日), 格林尼治標準 07點45分57秒
- 當年今日應該搬過去歷史紀念一覽(en:List of historical anniversaries)。--Shinjiman ⇔ ♨ 2007年4月15日 (日) 09:45 (UTC)
- Wikipedia:當年今日嘅英文跨語言連結應該係en:Wikipedia:Selected anniversaries。--Shinjiman ⇔ ♨ 2007年4月15日 (日) 09:47 (UTC)
- 名唔係問題;當年今日都幾好聽兼有意思;問題係的誇曬空間名嘅連結,來來去去好麻煩。*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五號(星期日), 格林尼治標準 21點12分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