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城市論壇 (政策)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城市論壇(政策及指引部) | |
---|---|
城市論壇嘅政策部係用嚟討論現有同埋建議嘅政策,亦係用嚟討論有關維基百科政策同埋指引嘅地方。 | |
請喺你嘅留言度加上你嘅簽名用埋時間(打入~~~~或者撳一吓響編輯工具吧上面嘅簽名掣)。請響最尾度 新嘅題目。 |
城市論壇 |
消息 (貼文) |
政策 (貼文) |
技術 (貼文) |
提議 (貼文) |
協助 (貼文) |
雜項 (貼文) |
目錄 |
喺舊過7日嘅討論(以最後加上評論嘅日期為準)會搬到哩度存檔。
[編輯] 特殊頁
我想問聲特殊頁點樣編輯?好多特殊頁都未翻譯啵。 Mugi 13:09, 5 四月 2006 (UTC)
- 以而家嘅進度嚟去講,嗰啲地方係仲未翻譯嘅(呢個係需要管理員嘅權限,透過修改MediaWiki namespace去進行更改)。但係喺呢度好歡迎閣下去參與有關MediaWiki軟件嘅翻譯,去幫手進行翻譯或校對。當呢一段嘅翻譯同埋校對嘅工作完成之後,就會上載到BugZilla,由開發人員進行更新。到時就可以喺任何維基計劃中使用粵語介面。(p.s.由於我喺今個星期五有test,因此最快到到星期五夜晚先至會恢復介面翻譯工作。)--Shinjiman ⇔ ♨ 14:03, 5 四月 2006 (UTC)
- 哦,嗰個Wikipedia:用戶介面翻譯剩係得啲獨立嘅詞句,連繫唔到上下文,所以都幾難翻譯吓喎,睇到頭都暈。噉我仲想問吓Portal同Category嘅分別係咩呢?我見到英文版有用到Portal,但係中文版(唔係粵語版)嘅就剩係用咗Category喎,有咩唔同呢?又"si"唔記得簽名添,呵呵。係喇,上邊呢句個"si"字點寫先啱呢? --Mugi 16:11, 5 四月 2006 (UTC)
- Portal可以係叫「門戶」嘅意思。至於從WP:UIT更改或者從Special:Allmessages更改,佢嘅更改方法都係一樣嘅。只不過Allmessage係由 A-Z message 去排列;UIT中嘅字句係跟用途,按原始方式排列。但係Portal係唔包括喺MediaWiki嘅軟件中,有一小部分嘅message仍然要透過Allmessages去做翻譯。但始終應該先作好一個翻譯藍本(WP:UIT),然後先至到Allmessages進行翻譯,咁樣先至係最適而嘅做法。假如粵語維基詞典啟動,那就可以先用呢度翻譯好嘅藍本,再到Allmessages進行細微嘅修改,咁樣可以大大減少介面翻譯嘅工作量。--Shinjiman ⇔ ♨ 16:37, 5 四月 2006 (UTC)
- Portal係門戶嘅意思,不過從我等瀏覽者嘅角度嚟睇,佢嘅用處好似同Category冇乜大嘅區別,都係用嚟分層分類?唔知佢哋嘅底層實現係唔係完全唔同嘅呢?現時呢度嘅分類框架未完全建立,首頁嗰度淨係有個Portal嘅分層結構,Category嘅就唔多覺有……總之,我都係搞唔清呢兩樣嘢。AllMessages,又多咗一樣添,不過好似我都係改唔到嘅喎。係咪我淨係可以改到(WP:UIT)?如果喺嗰度改咗之後,點先可以睇到效果呢?我驚改錯咗都唔知。Mugi 17:15, 5 四月 2006 (UTC)
- 喺Allmessages改嘅嘢係即時嘅,只會應用到呢一個維基網站;而喺WP:UIT中修改嘅唔會即時更改,但呢一個將會上載到MediaWiki,作為MediaWiki軟件語言檔嘅一部分,嘅WP:UIT中嘅翻譯係必須經過翻譯、校對及檢查嘅過程嘅。簡單啲嚟講,兩種嘅修改都有各自嘅效果:
- Special:Allmessages
- 提供即時更改信息
- 更改只對一個維基網站有效
- 影響喺唔同維基網站嘅一致性
- 只有管理員先至可以修改MediaWiki namespace嘅資料
- WP:UIT
- 制作MediaWiki使用嘅藍本,或者可以講做做『模』。做好後需要上載到BugZilla怍出更新
- 使用字詞上較為一致
- 會影響所有維基網站,包括從MediaWiki下載嘅軟件
- 利用協作方式製作,經過校對程序,字詞錯誤機會大大減低,而且任何用戶可作翻譯
- Special:Allmessages
- 喺Allmessages改嘅嘢係即時嘅,只會應用到呢一個維基網站;而喺WP:UIT中修改嘅唔會即時更改,但呢一個將會上載到MediaWiki,作為MediaWiki軟件語言檔嘅一部分,嘅WP:UIT中嘅翻譯係必須經過翻譯、校對及檢查嘅過程嘅。簡單啲嚟講,兩種嘅修改都有各自嘅效果:
- Portal係門戶嘅意思,不過從我等瀏覽者嘅角度嚟睇,佢嘅用處好似同Category冇乜大嘅區別,都係用嚟分層分類?唔知佢哋嘅底層實現係唔係完全唔同嘅呢?現時呢度嘅分類框架未完全建立,首頁嗰度淨係有個Portal嘅分層結構,Category嘅就唔多覺有……總之,我都係搞唔清呢兩樣嘢。AllMessages,又多咗一樣添,不過好似我都係改唔到嘅喎。係咪我淨係可以改到(WP:UIT)?如果喺嗰度改咗之後,點先可以睇到效果呢?我驚改錯咗都唔知。Mugi 17:15, 5 四月 2006 (UTC)
- Portal可以係叫「門戶」嘅意思。至於從WP:UIT更改或者從Special:Allmessages更改,佢嘅更改方法都係一樣嘅。只不過Allmessage係由 A-Z message 去排列;UIT中嘅字句係跟用途,按原始方式排列。但係Portal係唔包括喺MediaWiki嘅軟件中,有一小部分嘅message仍然要透過Allmessages去做翻譯。但始終應該先作好一個翻譯藍本(WP:UIT),然後先至到Allmessages進行翻譯,咁樣先至係最適而嘅做法。假如粵語維基詞典啟動,那就可以先用呢度翻譯好嘅藍本,再到Allmessages進行細微嘅修改,咁樣可以大大減少介面翻譯嘅工作量。--Shinjiman ⇔ ♨ 16:37, 5 四月 2006 (UTC)
- 哦,嗰個Wikipedia:用戶介面翻譯剩係得啲獨立嘅詞句,連繫唔到上下文,所以都幾難翻譯吓喎,睇到頭都暈。噉我仲想問吓Portal同Category嘅分別係咩呢?我見到英文版有用到Portal,但係中文版(唔係粵語版)嘅就剩係用咗Category喎,有咩唔同呢?又"si"唔記得簽名添,呵呵。係喇,上邊呢句個"si"字點寫先啱呢? --Mugi 16:11, 5 四月 2006 (UTC)
- Portal畀一個主題一版過嘅總覽。方便佢去相關主題唔同嘅項目。而Category只係響文章分類,分完類就響下面見到。HenryLi 02:12, 6 四月 2006 (UTC)
[編輯] Unicode擴展漢字
邀請大家睇睇Wikipedia:Unicode擴展漢字,有無啲咩需要補充,特別係同書寫粵語有關嘅注意事項。--Hello World! (✉) 07:50, 14 四月 2006 (UTC)
[編輯] 廣東話正字
起咗版Wikipedia:廣東話正字, 重未寫好,但希望有熟呢方面嘅人幫手。呢版應該會幫到大家,響廣東話用字,唔同寫法之間作取捨。HenryLi 04:50, 15 四月 2006 (UTC)
[編輯] Babel 模板
Template:Babel模板已經啟用,大家無論想響自己個用戶頁貼幾多個用戶框,都可以用呢個模板,例如{{Babel|zh-yue|zh-3|en|de}}或{{Babel|en|zh|fr|de|es|vi}},唔駛再逐個 babel-2, babel-3, babel-4 ...... 整得咁辛苦。--Hello World! (✉) 11:40, 15 四月 2006 (UTC)
[編輯] 語言分類
剛啱見到呢段文,見到個大問題,就係以上只係一個日耳曼語族(Germanic)語言嘅列表,唔係德語方言列表。德語無錯係有二十種方言咁多,但英語、荷蘭語、丹麥語等係德語嘅方言嗎?
低地日耳曼語、低地德語,並唔係德語嘅方言。上表中只有9.盧森堡語、18.阿勒曼尼語、21.賓夕法尼亞德語,係德語嘅方言。其他只係日耳曼語族內西日耳曼語支嘅其他語言,其中有啲係近似德語嘅語言、有啲係近似荷蘭語嘅語言。
英國人就係將 Deutschland 同 German 炒埋一碟,用「日耳曼」稱呼德國。要小心唔好混淆呢啲名稱。 --✉Hello World! 00:06, 24 四月 2006 (UTC)
- 【華語/普通話】我猜作者的用意大概是要強調名單裡頭大部分的語言的編輯者都懂得標準德語(Standard German),就是說他們同樣可以被認為是「帶走德語人力資源的份子」,況且這些少數/弱勢語言份子的確可以經由德語版吸收所需的知識。至於日耳曼語族是否大致能夠對應漢語族(粵語、閩語、客語、吳語等),這我比較不確定,只能說有些漢語學者也認為漢語方言之間的距離不比歐洲某些語言的距離來得小。A-giâu 16:19, 23 四月 2006 (UTC)
日耳曼語族有個特點叫dialect continuum(方言連續性?),即係各個語言,某部分可以互通,但又通啲唔通啲、通唔晒。比如與德語較接近的低地日耳曼語、低地德語,就會同德語通多啲,去到弗里西亞語、荷蘭語等,就無咁通,再去到英語就肯定講唔通喇。(各位學過英文嘅維基人,睇得明德語嗎?英語同德語有60%相似喎)。
就以上日耳曼語族嘅特徵嚟講,漢語倒係有啲同樣嘅特徵,即係「通啲唔通啲」嘅特徵。SIL(參看ISO 639-3)就定出咗14個「大語言」(Macrolanguages),有時會宏觀咁當佢係一種語言(之下有各種方言),有時就會當佢係幾種語言嘅通稱。
但係,漢語同日耳曼語族好唔同嘅地方,係漢語係象形文字,而且漢語區響大多數朝代都有統一嘅政府,有流通全國嘅一統文字。方言發音嘅分別並無太過影響書面語。呢點就係漢語究竟係一個語言定係一個語族嘅爭論所在。--✉Hello World! 03:16, 24 四月 2006 (UTC)
不好意思,不會打廣東口語話,我打普通話好了。其實大家的爭論的起因還是因爲中國大陸民衆過分強烈的民族主義以及中華民族文化差異大的事實,其實這樣的爭論大可不必。Wiki的原則應該是方便所以Wiki的使用者,並最終達到“百科”的目的,為的是讓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的民衆都能利用網絡得到知識和智慧。所以分支出粵語版Wiki其實並不是壞事,之所以沒有分支出“上海話”,“昆明話”以及“四川話”等其他方言版本,是因爲中國大陸教學從小學就開始定義普通話為標準溝通語,而普通話的普及是必然的,國家的存在缺少不了語言統一的存在,但同時必須容忍地區文化語言差異。所以,在保留地方語言的同時,普通話只是作爲一個政府官方代表語言以及在同一國家政治範圍内不同地方文化語言的人之間的溝通工具。諸如“廣東話/粵語是一門獨立語言”或者“廣東話/粵語絕對是中文的一種方言”之類的言辭完全沒有絕對性,大可不必在這些觀點上做歧義或者爭論。“中文”一詞包括的意義廣大,粵語被認爲是同古漢語在語法,漢字之用上最相近的語言,其對於中文的附屬關係是必然的,但在這裡,“中文”並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語文”,而是“中華民族的語文”。個人觀點,請指正。User talk:winx2003 19:15 1/5/06
“普通話”、“上海話”、“昆明話”、“四川話”、“粵語”肯定係唔同嘅語言/方言,因為未學過就肯定唔識講。之但係佢地之間嘅分別,仍然比起漢語同其他語言為小。比如話,北方話同蒙古話嘅分別就肯定比起北方話同粵語為大。
「中華民族」呢個詞語都好具爭論性,尤其係離開「中原」較遠嘅民族,未必接受畀人歸類為中華民族。坦白講,除漢民族外其他民族使用嘅語言都唔係中文嘅任何一種方言。所以如要正式做分類時,應該用返「漢語」而唔係「中文」,用「中國民族」而唔係「中華民族」,就會比較清楚,避免「中國中心」。--✉Hello World! 00:21, 2 五月 2006 (UTC)
[編輯] 粵語輸入法
【以下呢個係廣告,如果睇唔順眼,可以刪去】
我之前整咗個輸入法,可以用倉頡碼同埋常用粵語拼音打出中文字,包括HKSCS所包含的用字。網址請去我個用戶頁度睇。--✉Hello World! 15:10, 17 四月 2006 (UTC)
你個網頁O係邊? --翹仔 08:10, 30 四月 2006 (UTC)
http://code.web.idv.hk/ --✉Hello World! 17:31, 30 四月 2006 (UTC)
-
- 唔係呀嘛-✉Hello World! 2006年8月26日 (六) 12:19 (UTC)
Here are two ways to input Cantonese to computer by pronunciation. One is web-based http://www.mdbg.net/chindict/webime_select.php, another is java-based http://home.comcast.net/~jbmbweb/cantoinput/index.html, Personally I recommend the input method based on jyutping(http://www.cantonese.sheik.co.uk/essays/jyutping.htm,). If you are a native-speaker of Cantonese, you can learn and begin to use the input method in a couple of hours.
[編輯] Edict of Nante
Edict of Nante is supposed to be "Edict of Nantes"—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68.48.32.65 (留言 • 貢獻) 響02:24, 18 四月 2006所加入嘅。
- Done. Thanx Anonymous. HenryLi 14:24, 18 四月 2006 (UTC)
[編輯] 有關"百度百科"
大家对百度的“百科”如何看?—之前未簽名嘅留言係由65.94.98.42 (留言 • 貢獻) 所加入嘅13:26, 27 五月 2006 。
[編輯] 請問外文譯名點樣處理?
隨住粵語維基既條目增多,我諗係時候要諗下呢的名要點……最明顯係球員,中華地區只有港澳用得比較少標準漢語(普通話/國語)譯名,尤其係球員、牌子個的。係咪要學中文維基咁兩者並行(不過既然呢度係粵語,就會用粵語名做正名……)?不過咁喎,例如球員名個的,有的其實譯「錯」架喎,咁係咪採取約定俗成?如果連粵語都冇相應「譯名」,例如而家頭版見到既歐洲城市摩受采,咁就照用標準語譯名?--Garytse 2006年8月28日 (一) 12:04 (UTC)
- 如果你有留意的話,香港嘅新聞界越益傾向採用大陸嘅譯名嚟命名(尤其係地名)--✉Hello World! 2006年9月2日 (六) 09:09 (UTC)
[編輯] 粵語維基百科 = 粗俗維基百科?
似乎有人認為粵語就應該寫得粗俗,又或者不堪入目都唔緊要。例子:
個人認為以上呢幾個文章應該改返用啲更加合適嘅名(用返本字或者正式嘅名)。無人反對嘅話我遲啲就搬同改寫,當然有心人可以幫手搬先嘅。:-)--Minghong 2006年10月13日 (五) 00:26 (UTC)
-
- 明康, 何以"賓周" = 粗俗? "賓周"一語何來?, 周公之賓??--Hillgentleman 2006年10月13日 (五) 02:46 (UTC)
- 何以扯旗=粗俗? 勃起=不粗俗?--Hillgentleman 2006年10月13日 (五) 02:46 (UTC)
- 如何定義'粗俗'?-Hillgentleman 2006年10月13日 (五) 02:47 (UTC)
- 正式嘅名 = 學名? -Hillgentleman 2006年10月13日 (五) 02:48 (UTC)
- 扯旗 行文客觀, 無辱人, 何以不堪入目? --Hillgentleman 2006年10月13日 (五) 02:57 (UTC)
名本身無話粗唔粗俗,係睇下點樣講。社會文化避忌一樣嘢,就唔會用原本個名,反而會借用其他名代替。當個名用得多,變咗要避忌,又借另一個名。賓周起原唔知,不過就畀人聯想起周公之禮,好可能本身係宛委之辭。啫啫可能係起自【雀】,係一個比喻,係同細路仔講嘅代用詞。扯旗好明顯係比喻。反而𨳍、𨳊呢啲以前越避忌嘅字先係最原本嘅廣東話。
睇內容似wiktionary,不過重未有廣東話wiktionary,留畀第日搬。 HenryLi 2006年10月13日 (五) 11:37 (UTC)
[編輯] 做 reference/notes/citation/footnote
- 英文做嘅 reference/notes/citation/footnote 幾好,有guideline添。粵語嘅維基至少有幾種做法:
- reference/notes/citation/footnote 叫乜?參考?注釋?注腳?來源?
- Template:Verify source 又叫乜? 加哩個 template ?
請大家傾吓?--- User:218.102.139.196, 2006年12月5日 (二)
[編輯] 楔類(續)
我覺得用「濕碎文」都ok... Kaenif.Teh.Skiech -- Forget it! Just talk! 2006年12月5日 (二) 04:36 (UTC)
- "楔" ="en:placeholder"?--129.49.88.146
[編輯] 維基榮譽
粵語維基都開咗半年有多,應該都要整番個維基榮譽啦掛,用嚟吸引用戶寫多D文,提高下D條目'數'同'質'。參考:zh:Wikipedia:維基榮譽與獎勵en:Wikipedia:Service awardsakoo 2006年12月14日 (四) 03:28 (UTC)
- 響好早嗰陣有人整咗個Wikipedia:星章,可以呢個用來獎勵其他用戶。--Shinjiman ⇔ ♨ 2006年12月14日 (四) 03:41 (UTC)
- 但係重爭緊D用編輯次數離獎勵嘅方法呀嘛... 如果整個嘅話,會提高用戶編輯的興趣... 唔知究竟係中文維基定英文維基嘅獎勵方法適合粵語維基呢?akoo 2006年12月15日 (五) 05:16 (UTC)
- 呢度邊個頁獻乜都好清楚。何必多事?徒増嗌交。---Hillgentleman 2006年12月15日 (五) 06:36 (UTC)
- 同意Hillgentleman嘅觀感,我響語體中文維基度都重係一位「助理編輯」,有乜嘢榮譽我都唔係在乎太多,總之有做過編輯嘅就會對維基有過貢獻喇。此外,我個人亦唔想見到一啲只有擁有維基榮譽先至可以做到嘅嘢,好似zh:Wikipedia:投票等,響語體中文維基度,呢種制度係一種唔好嘅先例。--Shinjiman ⇔ ♨ 2006年12月15日 (五) 07:04 (UTC)
- 英文維基百科嘅方式,就係我覺得某人某方面做得好唔錯,咁我就畀粒星佢係讚下佢。純綷係一種多謝人努力嘅方式,唔理邊個都可以咁讚下人。而中文維基百科就用咗東亞社會比賽方式,用編輯次數又好,乜嘢數都好,就係要見高低。
- 我就屬意英文維基方式,因為佢係一種簡單,善意,自發,個個人都可以做嘅方式;獎星畀人嘅人通常都係睇某人努力嘅質素,唔係淨係睇量。好似中文維基要見高低,就要搵人評審,有時又會有人唔服,甚至搞到有啲人要睇數來寫文,我就覺得唔係咁好。況且,貢獻嘅質素係人人都有眼睇。
- HenryLi 2006年12月15日 (五) 07:15 (UTC)
[編輯] en:Wikipedia:Attribution
英文維基百科en:Wikipedia:Attribution(en:WP:A, en:WP:ATT)取代咗en:Wikipedia:No original research 同 en:Wikipedia:Verifiability。---Hillgentleman | 書 , 二千七年三月三號(星期六), 格林尼治標準 23點35分37秒
- "歸屬"唔係好明。
- wiktionary:Attribuation: Gerund form of attribute; an explicit or formal acknowledgement of ownership or authorship.
- OED: Attribute:.... to assign, bestow, give, concede, yield, to any one, his right (property, title, authority, worship, honour...
- 直譯未惏起;( 「追認」?) 但意思應該係「根據」 (WP:A = WP:NOR+WP:V)---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二號(星期一), 格林尼治標準 22點54分52秒
追溯?
- En:WP:A 嘅果仁殼話「This page in a nutshell: All material in Wikipedia must be attributable to a reliable, published source.」
所有嘢都要可以 追溯 到可靠出版來源。---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二號(星期一), 格林尼治標準 23點03分00秒
[編輯] 日期嘅寫法
現時為只,寫日子一嚮都用阿拉伯數字(例:2001年),唔係二零零一年,未有新共識或討論之前,建議大家用阿拉伯數字嘅寫法。--WikiCantona 2007年4月1日 (日) 13:17 (UTC)
- 標題當然一致用阿剌伯數目,但內文自由少少得唔得?好似咁:[[1999年|一九九九年]]?---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一號(星期日), 格林尼治標準 21點23分40秒
- 同意,內文?當然由作者決定啦,自由嘅百科全書嘛,如果有人去改返,有人唔同意,咁就慢慢傾啦...--WikiCantona 2007年4月1日 (日) 23:06 (UTC)
[編輯] 廣東話發音
廣東話維基有啲字可能未必人人識讀, 我諗住試吓搵一啲深字加發音, 而家整咗兩個做試驗, 大家睇吓覺得點, 比啲意見應唔應該做落去? 我試咗兩個:孲𤘅子(聽), 屌(聽
),其實我希望最後會每篇文標題都有發音,同埋每篇文都有廣東話聲音版 - Hardys 2007年4月1日 (日) 14:23 (UTC)
- 好正,極正!very good idea ! 100% 支持! 整咗個 Template 出嚟:Template:發音,屌(
聽)或者 孲𤘅子(粵拼:nga4 nga1 jai2 聽
),format: 名(拼音方發:拼音 聲音檔)。--WikiCantona 2007年4月1日 (日) 23:55 (UTC)
- http://tools.wikimedia.de/~gmaxwell/jorbis/JOrbisPlayer.php?path=Ararzi.ogg&wiki=zh-yue ??
- 搞唔掂。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三號(星期五), 格林尼治標準 09點16分25秒
[編輯] 改「粵語維基百科」做「廣東話維基百科」
下面嘅討論係由Talk:廣東話維基百科響抄過黎嘅:
「粵語維基百科」搬到去「廣東話維基百科」我唔同意,叫「粵語維基百科」係共識,呢篇文嘅名應該用正名。--WikiCantona 2007年4月7日 (六) 23:09 (UTC)
- FYI,舊嘅共識:Wikipedia:Wikipedia嘅命名#Cantonese_2--WikiCantona 2007年4月8日 (日) 14:36 (UTC)
- 我記得傳統上叫廣府話、廣州話, 現時多數聽人叫廣東話。ISO係 yue. 但名唔應隨便改。呢度叫「粵語」定叫「廣東話」係唔係咁重要?且有人中意A,有人鍾意B,咁個正式名用A,頭版用別號B亦都係可行嘅折衷。
- 討論之後,正式提議請開新版。可參攷:EN:Category:Wikipedia proposals.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八號(星期日), 格林尼治標準 21點20分02秒
- 廣東話比較合理,因為係廣東人自己,外省甚至日本人都係咁叫。好少人會講話粵語。通常人地問,『你識唔識廣東話』,無乜人會講『你識唔識講粵語』。HenryLi 2007年4月9日 (一) 04:59 (UTC)
呢件係大事,唔同改日做號,或者分流做搞清楚,希望大家諗清楚,有幾點要討論:
- 叫「粵語」好似有強啲嘅歷史性。
- 成日話廣東話有耐歷史,遠至唐宋,唐宋時,廣東都未有。
- 「粵」就古老得多。
- 冇幾耐之前,「廣府話」、「廣州話」係咁叫,家下興叫「廣東話」。咁係唔係要考慮埋「廣州話維基維基百科」。
- 廣東話畀人一種「方語」,「地方」,唔得大體嘅感覺。只係「話」,唔係一種「語言」。「廣東話」好似矮化自己咁。
- 廣東指嘅係地方,粵指嘅唔只古時嘅地方,重係有文化嘅成份。
- 其他話咁叫:
- 英文係 “Cantonese”
- 國語係「粵語」
- 德文係 Kantonesisch
- 韓文係 "광둥"
- 日文係『広東語』
- 叫「粵語」有好鬼死文縐縐,冇人會話:「我識講粵語。」
- iso 係 yue,唔係 canton。--WikiCantona 2007年4月9日 (一) 07:05 (UTC)
[編輯] 四月十號
-
- 我對粵語維基百科改名中立。
- Bencwk,「只係會香港人先噉講」- 唔止。我有大陸、臺灣朋友都會叫「廣東話」;好少聽廣東省外人叫「廣府/州話」。
- 我地有無可能歡迎用任何廣東系嘅話作嘅文?惜至今未見人咁做。唔係咁常用廣府話嘅作文者只有陳生 Mr Tan 一個。
- Bencwk,想問清楚你嘅意思:
- 你嘅留言中,粵語同廣東話有乜分別?
- 雖然英文「Cantonese Wikipedia[1]」嘅Canton 係廣州,我地有無限定話只收廣府話,唔收其他?
- 你認為連網址都要改--係唔係個人意見?有無理據?
-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號(星期二), 格林尼治標準 07點33分08秒
- 改名嘅例:[2]: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號(星期二), 格林尼治標準 07點41分55秒
-
- 我嘅意思係好多香港人(當然重包括其他人, 但係根據呢度, 將廣州話講成廣東話係始於香港)都錯誤噉將佢講成廣東話, 正確講法始終都應該都係「廣府話」或者「廣州話」
- 粵語標準音係廣州話, 但係「事實上粵語的確切意思包括粵語的各方言,如台山話、平話等,其涵義比粵語標準音大得多」(參考:廣州話-註解1)。即係粵語可以細分為廣州話、台山話、平話等, 廣東話>粵語>廣州話
- 至於網址問題, 我諗我搞錯咗啲嘢..如果代表廣州話嘅ISO代碼係yue就無問題
-
- 總括嚟講, 「廣州話維基百科」較「廣東話維基百科」正確
- 其實我都唔係好熟悉語言方面嘅嘢, 好多都係上網搵資料, 如果有錯嘅話, 請指正
--Bencwk 2007年4月10日 (二) 08:41 (UTC)
- Bencwk, 上次有少少唔清楚:個計劃提議叫「Cantonese wikipedia」,而 Cantonese 有兩種意思,可泛指粵語或狹指廣府話;ISO 639-3[3] (嗰時未出)似乎泛指,但計劃嘅討論(睇下粵語維基百科嘅連結)中大家似乎用咗Cantonese 指廣府話。無討論其他粵語分支。: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號(星期二), 格林尼治標準 17點19分24秒
-- 其實廣東話>粵語>廣州話,係幾個唔同講法撈出來嘅結論,實質無咁嘅嘢。粵係廣東簡稱,又點樣分到廣東大,粵小呢個結論?不是很畸怪嗎?大家有所不知,在大清重響度嘅時候,今日廣州個意思同以往好唔同。當時連省城塊地都係番禺縣同南海縣一部份。而成個廣東省府就設響今日廣州個位置上面,所以外國人叫Canton,其實係無錯,因為嗰處就都係廣東省城。廣州呢個名,原本係同廣東範圍同義,大清亦都設有廣州府,不過就唔係管晒成個廣東而已。而廣州府嘅官員係坐響南海縣裏面。廣州由府變成市,係民國時代嘅事。家下好多人都好明顯亂估,根本連大清時呢一帶行政點劃法都未知,連行政都未清楚,又點知廣東話,粵語,廣州話,廣府話呢啲名點來,又點知香港同澳門點解會佢叫廣東話。
廣東話嘅研究其實一向都好貧乏。粵語呢個名,應該係民國時語言學家整出來,就好似整個湘語,即係湖南話,晉語,即係山西話,吳語,上海話寧波話等話。搞到好有系統咁。就算係咁,當時都唔會將廣東話同粵語分開兩種話來睇。至於廣州話,就更加後期先會有。以前人地只會話係西關話。其實沿住珠江流域(包埋支流),整體上大家都可以互通。只係離流域遠嘅地方,先至會聽唔明,所以叫廣東話係好正常。
香港一向保留唔少大清時期名詞,廣東話就係其中一例。廣東話咁叫,唔係天跌落。就連日本漢字都係寫廣東話,英文叫Cantonese。1950年之前,香港同廣東之人口流動,本來就好頻繁,講嘅嘢差無幾。點解嗰時大家唔叫廣州話,而叫廣東話。而香港同大陸叫法有別,都只因大陸發生巨變所致。為咗政治正確,夾硬將廣東話講成係廣東方言,意思係包括廣東省客家話、潮州話、乜話都包埋。既然廣東話畀人霸咗,唯有講係廣州話。
HenryLi 2007年4月10日 (二) 19:02 (UTC)
[編輯] 四月十一號
-
- Henry: 噉維基百科係咪都應該「政治正確」, 用翻「廣州話」呢個名詞比較好?
- 你嘅講法: 粤語 ≈ 廣東話, 但係又有人噉講:
- ﹝
- 如果以省名作代名詞,豈不是有三十幾種方言?“湖南話”“湖北話”“江西話”“浙江話”……此乃不學術嘅講法。
- “粵語”嘅「粵」同“廣東”嘅「粵」含意不一,唔可以以此作爲論戰。
-
-
- 中國有嘅,又何止三十幾種。民國以前,士大夫根本唔着重各地方嘅土話。係民國西學東漸,有語言學,先至開注意呢方面嘅嘢。初頭都係大約咁分,睇住大支來做,之後先至搞包羅萬有。好多出名嘅中國語言學家,好似林語堂,王力,都有研究呢方嘅嘢,當然佢哋就唔係專研究呢方面。
- 請問粵語嘅粵係講百越嘅出處。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孔仲南所寫的《廣東俗語考》,自序裏面就有一句,《謹將平日考得粵語之字。分類而著之篇。名曰廣東俗語考。是亦講求廣東言語學者所不廢也。》。裏面將粵語同廣東拉上關係,亦無講乜嘢百越。當時嘅人,係只係着重古語同粵語嘅關係,一啲都唔會諗到同百越拉上關係。如果粵可以咁歪曲來講,粵海關豈不是百越海關。
- 粵語通常用響書面之上,而廣東話,先至係人日常稱呼。所以書裏面,寫粵語係好平常。正如開京滬高速鐵路,滬就係書面做嘅名詞,令個名變得文雅。但唔會有問你識唔識講滬語,頂多問你識唔識上海話。語言嘅嘢,唔可以用學唔學術去介定,好似汽車家下都唔係蒸汽推動,輪船家下都無輪,火車都唔用火,鐘家下都唔係敲住來響,大家咪一樣照用不誤。每個名都有佢歷史故事。大家都眾說紛紜,係因為大家都聽返來,正如上面舉個sina blog,大家都一樣覺自表述,同我響度講又乜分別?
- 其實每樣嘢,每種思想都有發展時序。我講嘅唔係一定係正確,但係見到有違時代知識,我會提出反駁。我對政治正確無好感。盲就要寫成失明,窮人就寫成家境無咁富裕嘅人。語言竟然可以咁樣扭曲。HenryLi 2007年4月11日 (三) 05:39 (UTC)
-
- Henry Li,原來咁。邊度揾到料?可唔可以加的根據?
- 粵語呢個名,應該係民國時語言學家整出來 (?)
- 以前人地只會話係西關話。其實沿住珠江流域(包埋支流),整體上大家都可以互通(?)
- 我指民國時西關話係廣州正宗。。大抵互通,即係大家都聽明大家講乜。[4]
- 連日本漢字都係寫廣東話 (有幾耐?)
- 只因大陸發生巨變所致。為咗政治正確,夾硬將廣東話講成係廣東方言(?)
-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一號(星期三), 格林尼治標準 04點00分51秒
-
- 有啲要去大學圖書館搵資料,網上資料一般都係唔可靠,何況好多舊資料唔會有網上版。要時間先至做到。HenryLi 2007年4月11日 (三) 05:39 (UTC)
-
[編輯] 四月十四號
只有「粵語」同埋「廣府話」先係正確嘅詞語(叫廣州話係有問題,叫得廣州話,咁東莞話同中山話又點呢)。廣東話唔等於粵語,正如湖南話唔等於湘語,江西話唔等於贛語。佛山肇慶等人叫粵語做白話(呢個詞語本身又有幾個意思),而雷州一帶嘅人口中嘅廣東話係客語。堅持要用「廣東話」嘅人,我建議佢搵本叫《大話方言》嘅書去睇下究竟呢個係咩一回事。--✉Hello World! 2007年4月14日 (六) 13:35 (UTC)
「粵語」同「廣東話」都已經入咗去日常用詞度,就香港嚟講,兩個詞所指嘅嘢差唔多係一樣嘅,不過畀人嘅感覺係唔係一樣呢?之前 Bencwk 講,有「粵語長片」,但係無人講「廣東話長片」;有人會話「粵語流行曲」,無人講「廣東話流行曲」, 只係講「廣東歌」。每個用詞都有佢背後嘅歷史,佢哋邊個用先(先有)唔最重要,既然大家都用咗咁耐,要考慮粵語維基嘅目標讀者同埋用家對「粵語」同「廣東話」嘅用法同理解,先至係重心。就呢個改名嘅題目嚟講,最要考慮嘅因素有:「粵語」或「廣東話」邊個合 Meta:Language proposal policy 裏面嘅政策同埋指引呢?而家唔見大家有共識,再傾吓先啦。--WikiCantona 2007年4月14日 (六) 14:24 (UTC)
- Sl, 講道理,我地重傾緊;傾緊即係未定;有乜道理最好講曬出來,你見邊個堅持緊?叫人攞本書來睇,不如將你所指寫出來。你嘅論點同粵語 一文差唔多,估計多數人已經睇過。辯論入面,各有各講係無用嘅。亨利講咗一段道理,你有無反駁?。*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四號(星期六), 格林尼治標準 17點59分10秒
[編輯] 四月十五號
-
- 我上面已寫的「廣東話唔等於粵語,湖南話唔等於湘語,江西話唔等於贛語」,「雷州等廣東省西部人叫客家話做廣東話」。廣州話、中山話、東莞話、台山話、平話,全都是粵語的不同地區口音(貼切啲應係廣州音、東莞音,儘管無人咁叫),香港用的亦唔係全部都屬廣州話,最明顯例子係廣州話將個死字讀作屎音,香港極少人咁樣讀。故此粵語 ≠ 廣州話 ≠ 廣東話--✉Hello World! 2007年4月15日 (日) 12:41 (UTC)
-
-
- 其實係咪搞錯咗焦點呢?因為呢度講嘅,並唔係雷州人點叫,國語人點叫,英文人點叫,而係講講廣東話嘅人點叫。正如荷蘭話維基百科,英文點叫Dutch Wikipedia,日文叫佢オランダ語版ウィキペディア,葡萄牙話叫佢Wikipédia em neerlandês,但講荷蘭話嘅人就叫Nederlandstalige Wikipedia。中文點叫,雷州客家人點叫,一啲關係都無。做乜搞到咁複雜。中文維基百科繼續用粵語維基百科,英文可以一直用Cantonese Wikipedia,同呢度改名無相干。HenryLi 2007年4月16日 (一) 07:01 (UTC)
-
- 而家我地呢度有樣矛盾:「廣東話」同「粵語」似有唔止一個定義(至少:HenryLi 同 Sl 嘅定義唔同)。咁勞煩各位,若果可以,將你用嘅定義連埋根據寫出來。我無研究過,所以(暫時?)唔知。* :)---Hillgentleman | 書 ,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五號(星期日), 格林尼治標準 20點36分14秒
分類: 維基百科社區論壇 | 維基百科政策同埋指引 | 去城市論壇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