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史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蔴雀係一種中國以前流傳到而家嘅一種遊戲,由「馬吊」演變出嚟,最初係用紙牌玩,後來經改良而變成而家嘅骨牌形式。不過由於以前蔴雀畀人視為一種難登大雅之堂嘅嘢玩,所以好小關於麻雀歷史或者起源嘅記載,多數關於蔴雀起源嘅講法都只係根據一啲傳說同揣測而來,好難作實。

目錄

[編輯] 由馬吊到麻雀

麻雀前身係「馬吊」,而「馬吊」就源自「葉子戲」。最初好似「十五胡」咁,只係一副紙牌。

清代作家李汝珍喺佢本小說《鏡花緣》入面,有描寫玩馬吊嘅情節,馬吊原來只係兩個人玩,叫做「梯吊」,因為梯有兩隻腳,咁兩個人玩「吊」,就叫「梯吊」。另外有三個人玩,叫做「蟬吊」,因為蟬有三隻腳。到四個人玩,就叫「馬吊」,因為馬有四隻腳,四個人玩「吊」,所以就叫「馬吊」。

吊牌嘅吊,係指「掉」,摸一隻牌,掉一隻牌,就係「吊」嘅玩法,之後馬吊再演變而成為蔴雀

但後嚟話說喺唔知邊個朝代,啲士大夫因為沈迷打蔴雀而荒廢朝政,搞到朝廷要下令禁止打麻雀,後嚟麻雀呢種遊戲傳咗去啲水上人度,因為水上人出咗海,重使乜怕朝廷禁令。不過喺船上面打蔴雀如果用紙牌會濕晒玩唔到,而且大風大雨,仲好容易吹走晒,就算喺船上面要收藏都好困難,於是就發展成而家嘅骨牌麻雀,之後麻雀解禁,又由水上傳返去陸上,麻雀就係咁由紙牌變成骨牌,一直流傳到而家[1]

[編輯] 骨牌麻雀

骨牌麻雀相傳係元朝之後,大約喺同治三年,即西元1846年咁上下,由一個叫陳魚門嘅寧波人改良而變成而家咁樣,由原本嘅「十字、萬字、索子、文錢四門」,變成只有「萬、索、筒」總共 108 張,由於陳魚門嘅航海背景,令麻雀術語入面有好多水上人味道,好似「索子」,又或者叫「條子」,係源於船上面嘅繩索,由於船上面嘅繩索最高就係桅桿上面拉帆條繩,而上面又成日企咗好多海鷗喺度,所以一索嘅圖案係隻雀,就係咁解;「筒子」就係船上面裝淡水同糧食嘅木桶;「萬子」,就係銀両數目。而「東南西北」四風,好明顯都同航海嘅風向有關。至於「中發白」,就係當時計銀両嘅單位,白係最細,而發就係半両,中就係一両。最初係連住萬字寫,後來先分開。

同時又由於陳魚門係寧波人,寧波方言將麻雀讀為麻將,所以麻雀又叫做麻將,另外好似,原本係叫「和」,亦因為寧波方言原因而變成[2],但日本仍然保留叫返做「和了」。不過呢啲傳說而家確實好難考証。

[編輯] 護糧牌

待寫

[編輯] 玩法演變

最古老嘅麻雀玩法,叫做老章麻雀,老章同天九玩法相似,都係以閒家鬥莊家咁玩,莊家贏閒家計雙,贏咗可以冧莊,每冧一次莊可以加莊,即係原本贏咗計雙,冧莊之後計三,再冧莊就計四,如此類推,變成閒家要合力鋤莊家。

之後加入咗出銃,邊個出銃畀人食糊,就要輸雙倍,而自模就贏晒三家,喺老章麻雀都無呢啲嘢。有咗出銃之後,加莊制度就廢除咗,呢個時候開始就發展出一種叫清章麻雀嘅玩法,亦即係而家好多人玩緊嗰種。

有咗清章麻雀之後,莊閒之間變得平均咗,同時麻雀策略亦變咗,閒家由合作鋤莊家嘅關係,變成另一種合縱連橫嘅關係,例如你發現某一家正喺度做緊大牌,而你副牌又好難食糊,就寧願出銃畀下家輸小啲,唔使輸得咁甘,又或者某一家特別旺,其他三家夾埋鋤旺家,都係有咗出銃制度之後而有咁嘅改變。

而喺清章麻雀之後,又發展出新章麻雀,亦有人叫「新派清章」,新章其實係喺清章玩法之上,加入六獨、十八翻、無奇不有呢啲花式,令玩法有更多變化。

而基於呢幾種玩法之下,加上各地唔同文化影響,而又發展出其他唔同玩法。

[編輯] 流傳

喺鴉片戰爭後,寧波辟為“五口通商”之一,好多海輪泊喺寧波江廈。唔同地方嘅商人都係度打躉,結果呢啲商人就將呢種遊戲帶返去自己嘅地方,然後又因為各地文化差異,而發展出唔同嘅玩法,而影響力比較重要嘅地方,可算係江南、福建、廣東

[編輯] 江南麻雀

[編輯] 福建麻雀

[編輯] 台灣

台灣麻雀原本係福建麻雀嘅一個支流,台灣麻雀嘅十六張牌玩法就係師承自福建麻雀,後來又受日本麻雀影響而自成一格。

[編輯] 日本

日本麻雀就喺日本明冶末期傳入,係以江南麻雀為宗。但後來青出於藍勝於藍,日本人將麻雀視為一種競技,而唔係賭博,所以日本將玩法改良到競技成份比運氣成份大。而發展甚至可以話追過咗中國,而家喺日本唔單止有好多麻將雜誌、麻將大賽,甚至有麻將博物館。

[編輯] 美國

而喺二十年代,蔴雀仲曾經傳到去美國,而發展出美國麻雀。最初傳入去嗰陣仲好受歡迎,但到咗大不景氣時代出現之後,蔴雀突然間變得唔再受歡迎,無人解釋到點解。但喺之前由於亦有好大發展,所以亦種咗根,而家美國有一個已經有十幾年歷史嘅全國麻雀協會,仲每年都有麻雀大賽,不過好小華人參加,因為美國麻雀玩法甚至連基本結構都同華人玩開嗰種好唔同。美國麻雀最接近老章玩法,但而家已經發展到同中國玩開嘅蔴雀完全唔同,甚至可以話係完全另一樣嘢。

[編輯] 香港

香港蔴雀受廣東麻雀影響最大,而蔴雀甚至可以話係香港文化一部份,香港人將蔴雀變成生活一部份,發展出將蔴雀當做一種交際工具嘅衛生麻雀,仲有蔴雀館,呢啲都係喺蔴雀世界文化中最大特色,因為全世界都無香港咁將蔴雀變成生活一部份,同埋蔴雀館呢種公然打麻雀賭錢嘅場所。不過喺 1871年 香港政府曾經頒令禁賭,為咗唔會犯禁賭法例,蔴雀館牌 照上面嘅英文名全都都改晒做 Mahjong School,即係「麻雀學校」。不過而家嘅蔴雀館已經改為由影視及娛樂事務處發麻將/天九牌照運作。

[編輯] 越南麻雀

[編輯] 菲律賓麻雀

[編輯] 現代

而到咗現代,online game 嘅興起,令呢種古老遊戲唔單止無被淘汰,仲推向上咗去另一個高峰。(詳細待寫)


[編輯] 參考

  1. 《開檯》第一章 簡而清著 ISBN 9621749069
  2. 麻將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