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麻雀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
台灣麻雀,又叫台灣牌,或者簡稱台牌,係一種台灣式嘅蔴雀玩法,特點係打十六張牌,所以又有人叫佢做十六張麻雀。
[編輯] 簡史
台灣麻雀原本係福建麻雀一個分派,台灣牌嘅十六張牌玩法就係師承自福建麻雀,後來受日本麻雀影響而自成一家。
[編輯] 特點
台灣牌除咗特別在打十六張牌,又保留咗老章嘅冧莊制度,即係指莊家如果贏咗一鋪,可以再做多次莊,台灣叫咁樣做「連莊」。另外,自模同其他蔴雀都係贏三家,但係其他蔴雀都係由三家攤分,但台灣牌就要每一家畀足,換言之自模就會贏三倍,於是形成有啲人出銃都唔食糊,寧願等自模,為咗針對呢個問題,又定咗「過水」呢條例出嚟,至於點樣「過水」,下文再詳細介紹。台灣牌又有炮炮響,即係指出銃如果有幾個人一齊食糊,咁出銃者就要輸晒幾家,可以算係咁多種蔴雀之中最大鑊嘅輸法。
另外又有「眼牌」,當叫緊糊,你可以行去每一家後面,睇人哋做緊乜嘢牌。不過如果眼牌嗰陣有其他人食糊,咁眼牌條友就係唔係都要輸一番畀食糊者,當做「觀光費」。而台灣牌計分或者籌碼,唔係按番逐倍遞增,而係有一個基數,幾多番就跟返個基數計分或者計籌碼咁。亦無限定要幾多番先可以食糊,只要食到糊總有一個最低基數可以贏,呢啲無番嘅糊叫做「大雞糊」或者叫「屁胡」。形成台灣牌以鬥快食糊為目的但係由於打十六張牌,加上番種多,即使鬥快食糊,仍然可以有好多變化。呢啲都可以算係台灣牌特點
[編輯] 基本玩法同埋相關術語
每人輪流行牌,咁叫做「一手」或者「一個打序」。四家行牌一周為之「一巡」。砌牌到食糊或荒局為之「一盤」,第一盤四人每輪流做莊下莊一回為之一圈。每四圈為之一將「(雀)」。三張相連嘅序數牌叫做「順子」,三張相同嘅牌叫做「坎子」或「刻子」。四張相同開咗槓嘅牌為之「槓子」,糊牌牌面嗰一對相同嘅牌為之將眼。順子、刻子、槓子統稱「搭子」。
[編輯] 胡牌型態
一手牌17張,唔包花牌、槓牌逾張,組成5副完成順子、坎子或者槓子同一對將眼,稱之為「五搭一對」,就可以食糊。另外亦有花糊,好似:配到、摸到、或者搶到花牌,八花齊集一家。
[編輯] 搬風
第一圈開始之前四個人隨意入座,拎東南西北四張牌任意疊起,由是但一個人掟三粒骰,所得點數由掟骰嗰個人計逆時針序輪點,點到嗰個位就定為東座位,由點到者起依次序喺疊起嗰東南西北四張牌拎一張,根你拎得個位以東南西北逆時針序重新入座,第二圈起每將喺原座位搬風,由前一將最後一盤糊牌個人掟骰,用同樣方法更換座位,四人新座位之間順序唔可以同之前一圈相同,唔係要重搬。
[編輯] 定莊
每圈第一盤由東家掟三骰子,所得點數根同樣方法輪點,點到個位就定為莊家位,亦即係呢圈嘅莊位。圈風器固定擺喺起莊位左桌角。莊家如果糊或嗰盤荒局就連莊,唔係就依逆時針序各家輪流做莊。每次輪到起莊位就叫做「一風圈」開始,圈風器就要遞轉一序。
[編輯] 洗牌
每盤牌開始前由各家合力將所有牌張掉轉正面,同時合力充分搞勻,為之洗牌。
[編輯] 砌牌
[編輯] 配牌
[編輯] 補花
[編輯] 補牌
[編輯] 殘牌
[編輯] 行牌方向
[編輯] 插花
[編輯] 捨牌
[編輯] 摸牌
[編輯] 吃牌
[編輯] 碰牌
[編輯] 喊碰未碰
[編輯] 嗆牌
[編輯] 暗槓
手牌有四張相同牌,可以喺摸牌之後以牌背面放喺門前,唔使畀人睇到牌面,然後槓尾補牌。
[編輯] 明槓
分加槓同碰槓二種。碰得嘅明可以同手牌入面相同嘅第四張開槓補牌,為之加槓。手牌入面已經有暗坎,其他人打出相同嘅第四張就要開槓補牌,為之碰槓。明槓四張牌一定要開出嚟見人。
[編輯] 胡牌
手牌入面明暗牌同其他人捨牌(含加槓)或者本身嘅摸牌組成「五搭一對」就為之胡牌,可以食糊,除咗「五搭一對」,重有啲特殊胡牌好似嚦咕嚦咕、花胡等同樣可以食糊
[編輯] 牌面
胡牌時手牌同花牌成副牌嘅組合牌型同台數,為之牌面
[編輯] 連莊示記
[編輯] 聽牌
即廣東牌嘅「叫糊」,當係只係爭一張牌就可以食糊,就為之聽牌,除咗天聽或者地聽,聽牌唔須要特別宣布
[編輯] 放銃
即係廣東話「出沖」或者「出銃」。打出嘅牌有人食糊,為之放銃。如果係叫緊糊就為之胡銃
[編輯] 攔胡
幾家同時胡牌,咁離放銃者順序最近一家可以優先胡牌,但如果胡牌者已經伸手摸牌就喪失優先權
[編輯] 過水
得糊牌而唔食糊,為之過水,之後本身再打出(或加槓)一張無得糊嘅牌前唔可以食糊,否則當詐胡。如果得胡牌者未食糊但伸手摸咗牌都當過水
[編輯] 解除過水
打出(或加槓)一張食唔到胡嘅牌就可解除過水,加槓補牌如果成胡,自摸都有效,過水嗰陣暗槓因為無實際打出牌,都唔當係解除過水,而補牌唔可以當自摸
[編輯] 荒局
打到尾都無人食糊,即係話牌牆除殘牌8墩外都摸晒,但仍然無人有糊牌,為之荒局,要重開新盤,而莊家續莊,同時施行鐵八墩殘牌牌局,要得廢除俗稱一路歸西、四風連和、四槓和局、九么和局等荒局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