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語出維基百科,自由之大典矣
孟子,名軻,字子輿,山東鄒城人,約於前385年(歲次乙未年)生,約前304年(歲次丙辰年)卒。孟子,中國古代著名之思想家也。戰國時,為儒家之代表耶。著有《孟子》一書。孟子師承子思,承孔子之思想,併發揚之,為次於孔子之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共稱「孔孟」。
孟子循孔子之行,領門徒,說各國,卻不得受領,偕弟子退隱著書。有《孟子》七篇傳世,篇目為:《梁惠王》上、下;《公孫-{醜}-》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南宋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稱「四書」。自此到清末,「四書」為科舉中不二之選。孟子,其文說理暢達,發揮詳盡,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
孟子之先人為魯國貴族孟孫氏,後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鄒國。據說,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撫養之,然管束甚嚴,其「遷地教子」、「三斷機杼」等故事,成千古美談,為後世母教之典範也。
[編修] 孟子世系
歷代亞聖公:
- 四十五代孫 孟寧
- 五十四代孫 孟思諒,字友道
- 五十五代孫 孟克仁,字信夫
- 五十六代孫 孟希文,字士煥
- 五十七代孫 孟元,字長伯,弘治二年襲。
- 五十八代孫 孟公肇,孟元弟孟亨之子,字先文、孟公棨,孟元之子,字橐文
- 五十九代孫 孟彥璞,字朝璽,隆慶元年襲
- 六十代孫 孟承光,萬曆二十九年襲
- 六十一代孫 孟弘譽,天啟三年襲
- 六十二代孫 孟聞玉,崇禎二年襲
- 六十三代孫 孟貞仁
- 六十四代孫 孟
- 六十五代孫 孟衍泰
- 六十六代孫 孟
- 六十七代孫 孟
- 六十八代孫 孟
- 六十九代孫 孟
- 七十代孫 孟
- 七十一代孫 孟
- 七十二代孫 孟
- 七十三代孫 孟慶棠
- 七十四代孫 孟繁驥 於1908年(歲次戊申年)生。1943年(歲次癸未年),世襲接任「亞聖奉祀官」。1949年(歲次己丑年),往台灣。
- 七十五代孫 孟祥協
[編修] 重要思想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編修] 外部鏈接
Categories: 哲人 | 儒家 |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