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會館
語出維基百科,自由之大典矣
捷徑:WP:VP
Contents |
[編修] 管理者
管理者,集天下之大事也。諸位興乎?--Shinjiman 15:30, 2 October 2006 (UTC)
吾毛遂自薦,盼諸君予一機會,在此謝過。--孔明居士 11:40, 3 October 2006 (UTC)
吾人亦愿自荐,以为维基之管理者,在此申报,望诸位支持。 --LosAngeles 04:11, 5 十一月 2006 (UTC)
[編修] 標點符號事宜
在下以為此處不應出現標點符號句讀應依讀者
- 文言確不需用標點,但在此百科禁用有待時日觀察。--七喜 02:56, 4 October 2006 (UTC)
- (:)"文言確不需用標點" -->"此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
- (:)文言不單指古文. 現今仍有人用. 標點有助理解,何罪之有? 若謂標點不適用,則簡體字更不可取.--Hillgentleman 22:19, 5 October 2006 (UTC)
請看s:zh:Category:不應使用簡化字的頁面--Hello World! 02:27, 6 October 2006 (UTC)
為什麼大家會認為文言不用標點呢?--Mingwangx 15:41, 6 October 2006 (UTC)
“此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不是文言文。--Hello World! 04:29, 7 October 2006 (UTC)
此乃古法,古人書文言確實無標點,方今吾等權衡變通,古人九泉有知當亦許可 明陽明 00:29, 23 十月 2006 (UTC)
古書亦有句讀。余嘗讀古人之書,於停頓處曾見有"。"號助人識文斷句。Dreamer in Utopia 06:51, 29 十月 2006 (UTC)
[編修] 書文言
夫文言之行文走向,自上而下,從右至左也。吾嘗以CSS正之(User:Lorenzarius/monobook.css),奈何此技術只適用於IE焉。若有根本之技術方法,則上佳矣。 --Lorenzarius 12:50, 6 October 2006 (UTC)
- 難矣,汝使之CSS者,微軟之專有語法也。吾嘗聞某CSS善才曰,「自上而下,從右至左」已列於未來標準CSS3,尚待定。標準未定,瀏覽器(browser)亦無從實現(implement)也。(本人文言不精,如果有任何錯誤,請不吝賜教。關於這個內容的官方情況(英文))--Hy48 05:42, 7 October 2006 (UTC)
- 這個不是M$專有的,只是目前只有M$ IE支持,相信要不了幾年其它瀏覽器也會支持的,不要着急。
- 好像是IE5.5+的特性(不知是哪一年提出的,看過IE6下的效果,標點符號方面還不太好),另外微軟也參與了CSS3的制定。希望未來幾年內各大瀏覽器廠商都能支持這個特性。--Hy48 13:40, 8 October 2006 (UTC)
- 這個不是M$專有的,只是目前只有M$ IE支持,相信要不了幾年其它瀏覽器也會支持的,不要着急。
如要強制改變文字方向,可以使用HTML的bdo元素+dir屬性(不過所有字元不論中英也會改變),例如:
<bdo dir="rtl">測試一下:English</bdo>
所得的結果就是:
hsilgnE:下一試測
--Minghong 13:38, 8 October 2006 (UTC)
- 只左右不難逆矣,因MediaWiki軟件本支援之,夫希伯來文者、大食文者皆從右至左而書也。若在此地書文要逆左右,亦應從MediaWiki軟件設定中改之。 --Lorenzarius 20:28, 8 October 2006 (UTC)
[編修] Templates
文言以簡為上. Templates與彩圖不宜濫.Hillgentleman 23:17, 8 October 2006 (UTC)
[編修] 使各Skin適於中文顯示
「喜好」中各Skin之CSS望能略作修改,使其適於中文之顯示矣。如預設之MonoBook Skin於Firefox瀏覽器中,顯示中文時明顯過小,可據中文維基改之。--風痕影 12:15, 15 十月 2006 (UTC)
吾深以爲然也~文字書寫過細,閱讀何其多艱? 明陽明 00:26, 23 十月 2006 (UTC)
- -->"Ctrl +" ?--Hillgentleman 03:24, 23 十月 2006 (UTC)
[編修] 絕除諸史有鈔錄者
維基百科史部固非電子廿四史。當盡除轉錄及少改者,以同仁之筆略點史實。--Ericyuen 12:05, 22 十月 2006 (UTC)
[編修] 列國國號當用今文
所謂維基,立諸今人,非立諸曾文正。故寰宇地名, 當用今中港台三地通用者。--Ericyuen 12:05, 22 十月 2006 (UTC)
- 專名我以為應從此法:1. 印度名從佛經 2. 西藏蒙古雖中國譯音不同他地,仍從之。 3. 泰西譯名若中日相同,從之:英吉利。(韓多從日,越多從中,不論) 4. 數譯名中日相差無几,以中為準,然題目註以日名:“美利堅合眾國,日譯米利堅……” 5. 數譯名中日無所共,視韓越作投票,各一則從中:Deutschland,韓從日“獨”,越從中“德”,則從中,然註他名。 6. 日新譯,視越南,漢越音則從中,原文則從原文:Kant,徑作Kant。 7. 中日臺無二同,從原文:Bush,徑作Bush。 --Minus273 14:22, 25 十月 2006 (UTC) (修改: Minus273 14:25, 25 十月 2006 (UTC) )
文言維基乃中文維基,當無視日韓越諸用。此彼國文字,非我所顧。--Ericyuen 11:54, 29 十月 2006 (UTC)
- 官话远古,非译名通则。按若仿佛经译诸国音则佳甚。 -Minus273 05:48, 31 十月 2006 (UTC)
- 大秦言之維基,本國以支那稱之。仿其上也,焉何哉? --KingMe 08:08, 2 十一月 2006 (UTC)
仿中文维基,自动转换--124.248.117.226 04:06, 31 十月 2006 (UTC)
-
- 文言以簡為上. 雜事不宜濫.--Hillgentleman 04:12, 31 十月 2006 (UTC)
- 善。若增自動轉換,將成文言維基一大敗筆也。pan浩 07:19, 3 十一月 2006 (UTC)
- 文言以簡為上. 雜事不宜濫.--Hillgentleman 04:12, 31 十月 2006 (UTC)
[編修] 新名詞地域差異如何解決
近現代出現的很多新名詞,有些在大陸、台灣、日本、韓國的稱呼均可能不相同,如:動畫——卡通、導彈——飛彈、潛艇——潛艦、菠蘿——鳳梨…… 是不是采納中文維基的解決方法?(05:10, 23 十月 2006), IP:124.248.116.239 (Talk) ( 轉自 Talk:卷首. --Hillgentleman 06:02, 23 十月 2006 (UTC))
- 以義取之? 動畫
卡通; 導彈 =/= 飛彈 (飛彈不必有導); 艇=boat, 艦=vessel----Hillgentleman 06:21, 23 十月 2006 (UTC)
- 余以為,重定向是詞至已成條目者,可也--KOS-MOS 19:16, 1 十一月 2006 (UTC)
[編修] "二十二"? "貳拾貳"?
"二", "十" 為原字, 何故用 "貳", "拾" (中華人民共和國)?-Hillgentleman 06:12, 23 十月 2006 (UTC)
- 廿二--124.248.116.239 12:15, 23 十月 2006 (UTC)
[編修] 分數之誌
今格致之分數,古有如今之誌也。然古之分數者,其書之法不盡相同。或去『之』者(如:十分之一),或直書基數者,無統一其例,故請以眾論之。
- 路人 02:29, 4 十一月 2006 (UTC)
[編修] 日文,韩文维基协作
吾闻日韩之地有众多维基之友亦可读写文言,遂提以一议:至日韩维基百科宣传文言维基之道。聚日韩维基之士,共商文言维基书写规范,以求三地皆可查阅。--Vipuser 03:05, 24 十月 2006 (UTC)
[編修] Talk:卷首; User:218.106.82.163 衷心祝福, 求质不求量 -->
请问这里实际上使用的是清的(古)白话吗?感觉这里文章的语法和现代白话没差别,与四书中文言相去甚远. PS:感觉要是这个版要能真办起来,就等于一次中文复古运动^^ 218.106.82.163
提个建议:不如先从抄"经典"开始,古文的wikipedia也不在少数[e.g.水经注,孙子兵法],这样,从规范文字风格开始,一点点积累,可以在古文下注上现代间接.就算是想要独立创作,"引经据典"不也是古人常用的吗? 218.106.82.163
当然,所抄的必须年代久远,这样能方便得gfdl...
- 然,子所言是,今人文言語法,已多不類古人之文矣!今少能書文如古人者也!至於文者,凡為文之人死百年或甚者,或為文之人允者,皆可用也!--KOS-MOS 19:14, 1 十一月 2006 (UTC)
- (!)吾人可先創各經典子書之章.--129.49.88.64 21:27, 1 十一月 2006 (UTC)
[編修] 文言語法之議
古文語法,實不類今之漢語,反似日韓英德之語,先秦之時,漢語格變化存焉,而主序主賓謂,否定句尤然,而今之漢語,及臺語、粵語等,多主序主謂賓,而少格變化也。--KOS-MOS 19:27, 1 十一月 2006 (UTC)
- 例句?----Hillgentleman--User talk 02:21, 26 十一月 2006 (UTC)
[編修] 文言
今維基古文,多有白話滲用之乎者也以為是者。宜立一士,文采堪正文言,使雅見維基,絕冒偽者。--Ericyuen 12:35, 3 十一月 2006 (UTC)
又,文言文當用正體字,以免誤解。--Ericyuen 13:06, 13 十一月 2006 (UTC)
[編修] 不要標新立異,不要刻意回避今人所用之詞彙
很多今詞其實與古人說法是一致的,不要刻意回避使用它們,比如不說“數學家”,必要用“數學人”這種今人看不懂古人不明白的說法。 Yáo Zǐyuān 21:18, 3 十一月 2006 (UTC)
- (:)吾常用"研究數學者"一詞, 少用"數學家".
- (:)蓋"家" = "大師", 研究學問有成, 承先啟後者; 一般數學人不配稱家.“數學人"中性詞, 切近 "mathematician". -Hillgentleman 21:24, 3 十一月 2006 (UTC)
- (:)有Mingwangx建議"疇人", 唯難辯精算,會計,數學.--Hillgentleman 21:28, 3 十一月 2006 (UTC)
- <<Economist>> = <<經濟學人>>.--Hillgentleman 21:47, 3 十一月 2006 (UTC)
- 我只是舉個例子,說明一個觀點,就是:請不要使用古人看不懂,今人不明白的說法。Yáo Zǐyuān 13:35, 4 十一月 2006 (UTC)
[編修] 古文維基之紀年
古文維基,因其文理,多記東亞故事。然東方諸國曆法,紀年不同公元。若一概以現行公曆,殆讀者閱之不識年代,當以本地紀年紀之。請統一維基紀年,建諸年諸頁曰表相以對照, 其目如下:
中華、日本、朝鮮、越南等東方列國,有自建年號則用其紀年,奉外國年號,則用其所奉之年。若朝鮮用亡明年號者,悉用清紀年,以為特例。中山之國,則中日之年並用。
伊斯蘭諸國,以伊斯蘭曆法紀年。
歐洲諸國,用主曆紀年。(主曆公曆,其本意有異也)
不具明確紀年者,用公元紀年。
近現代國際大事,歐洲直用公元紀年,有其他紀年者別注其紀元,仍以公元為先。
表之法,諸文有年份建鏈結至表,表直對照當年各地之紀年法,並加列是年大事。
又紀年有過百者,略縮四字之內。如公元一千九百九十年略為公元一九九○,以便於識。
此法一可清理年份,二則不礙文氣。
[編修] 跨语言链接
- 今文言维基百科在其它版本跨语言链接字样为“古文/文言文”,愚以为不妥,提议改为“文言文”,如何?--Vipuser 02:32, 15 十一月 2006 (UTC)
- 古文 / 文言文 乃結合上古漢語(och)及中後期漢語(ltc)之言語,可參詳ISO639-3。--Shinjiman 16:51, 15 十一月 2006 (UTC)
[編修] 數字轉文字之模
吾建了數模(Template:Num2Chinese, Template:Num2ChineseCaps, Template:Num2ChineseLiteral, Template:Num2ChineseLiteralCaps),可用之,將數轉文用,若有錯漏欲請修之。--Shinjiman 16:56, 15 十一月 2006 (UTC)
- 試用之:123--> 一百二十三, 123.456 --> 一百二十三, 987654321--> 九億八千七百六十五萬四千三百二十一Hillgentleman
- 壹佰貳拾叁, 壹佰貳拾叁, 玖億捌仟柒佰陸拾伍㒖肆仟叁佰貳拾壹
- 叁貳壹, 壹貳叁, 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punctuation character ","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punctuation character ","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punctuation character ","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punctuation character ","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punctuation character ","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punctuation character ","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punctuation character ","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punctuation character ","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punctuation character ","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punctuation character "," ,玖捌柒陸伍肆叁貳壹, 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word "abc"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word "abc"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word "abc"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word "abc"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word "abc"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word "abc"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word "abc"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word "abc"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word "abc"Expression error: Unrecognised word "abc",--Hillgentleman 02:30, 16 十一月 2006 (UTC)
- 模只可用純數字也,若有外字皆不能轉之。最大可達十萬也,但可加強容納數位矣。--Shinjiman 14:24, 16 十一月 2006 (UTC)
[編修] 建議加入繁簡轉換
雖說古文用繁體字,但是攷慮現在衆多用簡體字的用戶應該加入這功能,否則肯定會造成混亂。--霜 03:55, 25 十一月 2006 (UTC)
- 何種混亂?例?--Hillgentleman--User talk 04:28, 25 十一月 2006 (UTC)
- 就像中文繁簡體轉換功能完成以前的中文維基一樣,相同的內容有繁簡體多個詞條存在,鏈接無法跳轉等等。另外類似于“打印機”“印裱機”等兩岸不同用語如何解決也是個難題。除非規定這裏隻能用繁體,但是這樣就會排擠大量簡體字用戶。--霜 07:46, 25 十一月 2006 (UTC)
- 作為中國大陸用戶,我表示反對。222.130.186.1 09:08, 25 十一月 2006 (UTC)
- 最好能简体输入,繁体输出。
- 就像中文繁簡體轉換功能完成以前的中文維基一樣,相同的內容有繁簡體多個詞條存在,鏈接無法跳轉等等。另外類似于“打印機”“印裱機”等兩岸不同用語如何解決也是個難題。除非規定這裏隻能用繁體,但是這樣就會排擠大量簡體字用戶。--霜 07:46, 25 十一月 2006 (UTC)
[編修] 亞細亞洲/亞洲?
亞細亞洲Category:亞洲? 歐羅巴洲?category:歐洲?---應從一而終。 --------Hillgentleman--User talk 02:03, 26 十一月 200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