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語出維基百科,自由之大典矣

三國

 
三國疆域圖
洛陽 建業 成都
君主
 -立國之君
 -亡國之君
共五帝
曹丕
曹奐
共四帝
孫權
孫皓
共二帝
劉備
劉禪
二二○年 二二九年 二二一年
二六五年 二八○年 二六三年

中華之三國時代(有別於韓國之三國時代),泛指漢末軍閥割據,一至西晉武帝咸寧六年(歲次庚子)(公元二百八十年),天下一統於晉之時也。然,魏文帝黃初元年(歲次庚子)(公元二百二十年)以前,魏文未受禪以東漢,獻帝未被遷於山陽。劉備稱帝於蜀昭烈帝章武元年(歲次辛丑)(公元二百二十一年),孫權即位於吳大帝黃龍元年(歲次己酉)(公元二百二十九年)。權稱帝前,三國之勢雖成,三國之名其未立乎!

初,漢室失政,竪宦弄權,先有黨錮之禍,後有黃巾之亂。諸侯割據,四海鼎沸。連年紛擾,後餘鼎足而思逐鹿者有三:曰曹氏之魏,曰劉氏之蜀,曰孫氏之吳。後人稱為三國。

魏者,始於曹操,操起兵陳留以抗董卓,迎天子以令不臣,諸呂布,滅袁紹,討張秀,大敗袁紹於官渡,一統北方。南下荊州,劉琮不戰而降,卻於赤壁、漢中受挫,終死於頭風。

蜀始于劉備,備前半生,四處奔波,得臥龍之後,先得荊州,再入蜀川,殿蜀國根基,彜陵之戰,蜀方大敗,備憂鬱而終。

孫策以三千兵,十年一統江南,可謂吳之奠基者,卻被暗殺。孫權敗曹操於赤壁,敗劉備於彜陵,爲吳之首帝,七十二而終。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