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
語出維基百科,自由之大典矣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
——孫子
《孫子》,古之兵書,東周孫武著。亦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據書內容類推,約成書於吳王僚被刺以降至闔閭三年孫武晉見吳王間,全書共十三篇。
Contents |
[編修] 評價
其博大精深,言簡意賅,釋用兵制勝之道。
魏武帝曹操於《孫子略解》之自序曰:「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子所著深矣」;
明人茅元儀評《孫子》:「前孫子者,孫子不遺;後孫子者,不能遺孫子。」。
其於古中國之軍事學影響甚大,被奉為兵家經典。眾名將皆對其作註。其亦被譯成諸國語言。
其內容不止於兵法,實為博弈之論。在諸國的軍校裡,《孫子兵法》多為必修之書,不止影響及軍事,且對政治、經濟、商業管理諸多博弈相關之域具指導之義。
[編修] 註釋
- 曹操·《孫子略解》,《孫子兵法》最早之註釋本。
- 宋本《十一家注孫子》。
- 清孫星衍《平津館叢書》所收之影宋本《孫吳司馬法》中《魏武帝注孫子》。
- 近世中國之蔣百里,劉伯承,陶漢章,台灣的鈕先鍾、朔雪寒,日本之服部千春,皆有鑽研與專作。
[編修] 版本
- 竹簡本——1972年出土之漢初抄本,為現今所有之最早版本。
- 1935年中華學藝社影宋刻《武經七書》本。
- 丁氏八千卷樓藏劉寅《武經七書直解》影印本。
[編修] 體例
全書共分十三篇。
- 始計第一
- 作戰第二
- 謀攻第三
- 軍行第四
- 兵勢第五
- 虛實第六
- 軍爭第七
- 九變第八
- 行軍第九
- 地形第十
- 九地第十一
- 火攻第十二
- 用間第十三
另有佚文如《吳王問》。
[編修] 來源
- 維基百科編者 (2006). 孫子兵法. Wikipedia, . Retrieved 12:53, 10月 21, 2006 from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D%99%E5%AD%90%E5%85%B5%E6%B3%95&oldid=2780891.
[編修] 它典
君可於維基文庫內覓得相關原始文獻:
- 新語絲:孫子兵法全文
- 維基文庫:孫子兵法全文及英法對照
- 天策府:孫子兵法全文
- 王家祥:從銀雀山漢簡《孫子·用間》篇看《孫子兵法》的作者與年代
- 孫子兵法中英文對照本
- 孫子兵法與十一家注中日對照本
- 孫子兵法論正
Categories: 兵書 | 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