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

語出維基百科,自由之大典矣

諸葛亮畫像
Enlarge
諸葛亮畫像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靈帝光和四年(歲次辛酉)生(公元181年),蜀後主建興十二年(歲次甲寅)八月二十三日卒(公元234年10月3日)),琅邪陽都人,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圭,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都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Contents

[編修] 隆中對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日:“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大,而智太短淺,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編修] 赤壁

劉表長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後妻之言,愛少子,不悅於琦。琦每欲與亮謀自安之朮,亮輒拒塞,未與處畫。琦乃將亮游觀後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陰規出計。會黃祖死,得出,遂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徵,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亮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 ﹔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冑,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板,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謂‘強駑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 ‘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並力拒曹公。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編修] 拜相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使擊張魯。亮與關羽鎮荊州。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六年,群下勸先主稱尊號,先主未許,亮說曰:“昔吳漢、耿掩等初勸世祖即帝位,世祖辭讓,前後數四,耿純進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世祖感純言深至,遂然諾之。今曹氏篡漢,天下無主,大王劉氏苗族,紹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隨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純言耳。”先主於是即帝位,策亮為丞相曰:“朕遭家不造,奉承大統,兢兢業業,不取康寧,思靖百姓,懼未能綏。於戲!丞相亮其悉朕意,無怠輔朕之闕,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尚書事,假節。張飛卒後,領司隸校尉。

[編修] 託孤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

[編修] 出師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上出師表,帝許,遂行,屯於沔陽。

六年春,揚聲由斜穀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邰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歷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於是以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軍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詔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耀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徵,郭淮遁走﹔降集氐、羌,興復二郡,威鎮凶暴,功勛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君受大任,乾國之重,而久自絕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

[編修]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邰交戰,射殺邰。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塚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詔策曰:“惟君體資文武,明睿篤誠,受遺托孤,匡輔聯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六師,無歲不徵,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勛。如何不吊,事臨垂克,遘疾隕喪!聯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謚,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令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謚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編修] 氣節

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羸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雲。亮言教書奏多可觀,別為一集。

景耀六年春,詔為亮立廟於沔陽。秋,魏徵西將軍鐘會徵蜀,至漢川,祭亮之廟,令軍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芻牧樵採。亮弟均,官至長水校尉。亮子瞻,嗣爵。

[編修]

諸葛氏集目錄:開府作牧第一 權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 計算第五 訓厲第六 綜核上第七 綜核下第八 雜言上第九雜言第十 貴和第十一兵要第十二 傳運第十三 與孫權書第十四與諸葛謹書第十五 與孟達書第十六 廢李平第十七 法檢上第十八法檢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軍令上第二十二軍令中第二十三 軍令下第二十四右二十四篇,凡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編修]

三國志·陳壽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尚馳《諸葛武侯廟碑銘序》曰「至令官書廟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內,每有風行草動,狀帶威神,若歲大旱,邦人禱之,能為雲為雨,是謂存與沒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貴於生。」[《唐文粹》]

呂溫《諸葛武侯廟記》曰,亮「大勳未集,天奪其魄。至誠無忘,炳在日月,烈氣不散。長為雷雨。」[《唐文粹》]

杜甫曾作《蜀相》示其景仰之情,詩曰: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所懸之攻心聯,清趙藩著。

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
Enlarge
成都武侯祠諸葛亮殿。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批古本三國誌通俗演義內之亮:狀多智而近妖。

[編修] 妻兒後代

[編修]

據裴松之《三國志注》引晉習鑿齒《襄陽記》載,亮妻為黃承彥女黃氏。其貌不楊,黃頭髮,黑皮膚。但聰明能幹,才華出眾。婚後,成亮之賢內助。

[編修] 子女

  • 諸葛喬:亮嗣子,亮兄瑾過繼予亮,字伯松、原字仲慎,官至翊武將軍。
  • 諸葛瞻:(西元227年—263年)字思遠,十七歲時,成駙馬。歷騎都尉、侍中、尚書 僕射加軍師將軍等職。後主景耀四年(歲次辛巳)(西元261年)後,偕董殿共掌蜀軍政。後主景耀六年(歲次癸未)(西元263年),魏將鄧艾入蜀,瞻率軍至涪戰之。鄧艾勸其降,瞻怒斬其使。綿竹決戰時,因寡不敵眾,偕子諸葛尚成仁。
  • 諸葛懷:亮幼子,晉太傅王覽上書朝廷,召錄漢名臣後至京任職,惟諸葛懷未至。晉原欲予懷封爵,其辭曰足以自給,無才幹補閏,願終老於家。晉帝許其請。
  • 諸葛果:亮女。成都西南朝真觀,即乘煙觀,傳為果修行與成仙升天之處。

亮著有〈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編修]

  • 晉·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 晉·裴松之·《三國志注》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