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本文屬香港政治系列 |
|
主權移交後政制改革 |
|
|
歷史 - 地理- 教育 香港主題 |
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喺2006年12月10日朝早七點半到夜晚上十點半舉行,目的係為咗選出喺38個界別入面,分組選出六百六十四個人進入選舉委員會,用嚟喺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選出第三屆行政長官。
三十八個分組界別入面,有十五個界別總共二百三十七人自動當選,剩低嗰二十三個界別有803人角逐427個席位。
目錄 |
[編輯] 選舉委員會組成
800人嘅選舉委員會由3個部分組成:
- 96位當然委員(香港地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36名)同埋立法會議員(60位))
- 四十位委員由宗教界界別分組提名產生
- 六百六十四位委員由三十八個界別分組選舉產生
今次選舉會由35個界別分組選產生664名委員:
- 飲食界 (11名)
- 商界(第一) (12名)
- 商界(第二) (12名)
- 香港僱主聯合會 (11名)
- 金融界 (12名)
- 金融服務界 (23名)
- 香港中國企業協會 (11名)
- 酒店界 (11名)
- 進出口界 (12名)
- 工業界(第一) (12名)
- 工業界(第二) (12名)
- 保險界 (12名)
- 地產及建造界 (12名)
- 紡織及製衣界 (12名)
- 旅遊界 (12名)
- 航運交通界 (12名)
- 批發及零售界 (12名)
- 會計界 (20名)
- 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 (20名)
- 中醫界 (20名)
- 教育界 (20名)
- 工程界 (20名)
- 衞生服務界 (20名)
- 高等教育界 (20名)
- 資訊科技界 (20名)
- 法律界 (20名)
- 醫學界 (20名)
- 漁農界 (40名)
- 勞工界 (40名)
- 社會福利界 (40名)
-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 (40名)
- 體育小組
- 演藝小組
- 文化小組
- 出版小組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41名)
- 鄉議局 (21名)
- 港九各區議會 (21名)
- 新界各區議會 (21名)
[編輯] 政治背景
由於喺2002年行政長官選舉嗰陣,泛民主派因為杯葛選舉而搞到不得民心嘅董建華自動連任,所以泛民入面嘅民主黨同公民黨兩個黨決定積極參與今次選舉委員會嘅選舉,希望可以憑間接選舉而令候選人在意選民關心嘅問題,而唔會單單止為商界服務。
由選委會嘅選舉開始講起。由於民主黨同公民黨兩個黨唔想出現好似2002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同2005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因為一個人得到超過700提名而自動當選嘅情況,為咗令行政長官選舉變得有競爭,於是就積極咁爭取喺選委會入面拎到超過100席,務求達到提名一個人參選特首所需嘅最低要求。
最初兩黨諗住捧「忽然民主」嘅陳方安生出嚟選特首,點知陳方安生突然縮沙,結果臨時拉夫就搵咗公民黨嘅梁家傑出嚟參選,不過睇返轉頭陳方安生實際上從來明確咁講過話自己想參選特首,以為陳方安生想選特首只係泛民一廂情願嘅諗法。
雖然傳媒成日將兩黨積極參與特首選舉寫成泛民主派積極參與特首,但實際上同樣屬於泛民主派嘅前線同社民連都唔支持參與任何形式嘅小圈子選舉,而一直以來只有民主黨同公民黨兩個黨先至係度積極搞呢件事。[1]
[編輯] 選舉過程議題
- 資訊科技界候選人李澤楷,喺投票前夕高調表示支持「真民主」,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時會考慮候選人係咪支持2012年雙普選,由於李澤楷係香港首富李嘉誠個仔,加上李嘉誠向來親共,所以引起一番議論。
- 喺梁家傑去票站投票時,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同社會民主連線成員去到票站出面向佢示威,梁國雄重將自己困入鳥籠入面,以示抗議梁家傑參與小圈子選舉。而喺12月11日凌晨,當所有選票運到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打開第一個票箱時,梁國雄、社會民主連線同學聯嘅示威者都喺會場入面拉橫額同大嗌抗議小圈子選舉嘅口號。
[編輯] 行政長官選舉時間表
[編輯] 選舉結果
請睇:
[編輯] 選舉總結
- 今次選舉投票率破晒記錄,喺點晒票後經民主黨同公民黨兩黨協調出選嘅代表有一百一十四人勝出,尤其喺法律界、社福界同高等教育同教育界、資訊科技界入面,經兩黨協調嘅候選人都可以勝出,預料梁家傑有足夠提名參選特首。不過政協代表何鴻燊同人大代表吳康民就認為梁家傑就算夠提名參選特首,都唔夠曾陰權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