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由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製作嘅「民主女神」塑像,做咗1989年中國民主運動後期嘅象徵。原件畀人毀滅咗,喺溫哥華、三藩市等城市有複製品立喺公共場所。
由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製作嘅「民主女神」塑像,做咗1989年中國民主運動後期嘅象徵。原件畀人毀滅咗,喺溫哥華三藩市等城市有複製品立喺公共場所。

六四事件中國八九民主運動嘅結局,係關於1989年6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暴力鎮壓響北京天安門學生運動。六四事件又叫 六四風波六四屠殺天安門屠殺天安門事件或者就咁六四;而八九民主運動又叫做八九民運八九學運八九學潮、中國官方稱之為動亂反革命暴亂風波

目錄

[編輯] 八九民主運動

1989年4月15日至6月4日間同埋其後一場發生喺中國大陸嘅政治事件,以大規模嘅學生、民眾嘅遊行同埋示威運動開始,但係學生團體同政府之間喺交涉中未能達成共識同埋政治妥協,最後以政府召集軍隊武力鎮壓造成若干(具體數字唔詳細,有由幾百到千幾嘅版本)市民同學生死傷而告終。一般認為事件嘅中心係北京嘅天安門廣場,此外上海等好多城市都喺呢一期間進行咗表達各種政治主張嘅示威遊行。一般政治評論家認為呢次事件導致咗自1978年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嘅政治改革步伐嘅停步甚至係倒退。而事件中嘅眾多爭論時至今日都仲未解決。

[編輯] 六四死亡人數

關於死傷情況,一般認為死傷主要發生喺軍隊往天安門推進途中,但對於天安門廣場內的死傷情形,則有唔同嘅講法。柴玲6月8日的錄音講話提到,「有人說同學死左二百幾人,亦有人話整個廣場已經死了四千多。具體的數字到現在我也不知道。」 中共政府喺六四發生以後,多次通過發言人和軍隊的官員在電視上否認6月4號天安門上死左一個人。但係當時的北京醫院卻都人滿為患。至今,中共政府也沒有公佈六四死亡人數及名單。丁子霖教授因為她自己17歲的兒子蔣捷連也在6月3號晚間不幸被槍殺,所以她自己開始和死難者家屬聯繫,收集六四死難名單。2006年六月為此,從原來的155位,增加為186位。

根據錄像資料和中國官方記載,當戒嚴部隊抵達天安門廣場時,廣場內仍有數千學生留守在紀念碑附近不肯離去,被軍隊包圍後強制解散。劉曉波被拘捕後,在中國中央電視台說:「未曾看見軍隊向廣場上的學生開槍」(大意如此)。針對柴玲的說法,一直在天安門廣場留守到最後一刻的台灣歌手侯德健在紀錄片《天安門》中說道:「事實還不夠麼?為什麼要用謊言對抗謊言?」。然而,丁子霖在尋訪死難者時發現,清場過程中軍隊曾向廣場內學生開槍並殺死了學生,如中國人民大學學生程仁興,被戒嚴士兵亂槍打死在廣場中心的國旗桿下;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碩士研究生戴金平,被槍殺於紀念堂附近。

據當時北京市市長陳希同在《關於制止動亂和平息反革命暴亂的情況報告》稱「在幾天的暴亂中」「戒嚴部隊戰士、武警戰士、公安干警負傷六千多人,死亡數十人」「有三千多名非軍人受傷,二百餘人死亡,包括三十六名大學生。」 中共控制的新聞媒體發表過有些解放軍官兵被憤怒的群眾焚燒以後的錄像和照片。死亡的軍人,後來被中央軍委授予「共和國衛士」的稱號,共十人,其中六人是在長安街翠微路口轉彎時因車速過快而翻車,油箱擦地起火死亡。海外媒體的報導則多稱死亡人數在千人以上,戒嚴部隊死亡十多人。多數北京市民和學生及獨立媒體對此事件的報道為中國政府暴力鎮壓和屠殺和平示威的學生與市民,世界上也有媒體將之稱為「六四屠殺」或「天安門屠殺」。中國政府則聲稱是「英勇的人民解放軍取得鎮壓反革命暴亂的偉大勝利」(見當時《人民日報》及《解放軍報》)。

全部的死亡人數及名單只可能在平反六四以後,才可能讓世人知曉。

[編輯] 喺中國各地嘅情況

當時的學生運動起源於北京,通過新聞媒體的傳播,隨後迅速發展到中國各地。在中國各地都有學生和其他行業的人民上街遊行示威,支持在北京的學生。因為中共中央沒有一致的看法,各地方政府和單位在當時,對民運的態度都有所不同。有縱容,有支持,有保持沉默。在其他各地的學生運動,隨著六四事件的發生,而自行結束。並沒有發生多少流血事件。

當時的中國新聞媒體也得到了一次少有的開放和自由,他們的報道非常熱烈。很多報紙雜誌對於學生運動的報道都是非常積極,支持他們的運動。很多新聞媒體的工作人員甚至加入了遊行隊伍。但是後來隨著事件的惡化,新聞媒體的報道從支持,逐漸轉向和中國共產黨的口徑一致。還有一些報紙因為言論太過激烈,而被關閉。

[編輯] 天津

[編輯] 上海

上海的《世界經濟導報》的創辦人及主編是一位70多歲的欽本立。這個刊物倡導民主思想。胡耀邦去世後的第四天(4月19日),《導報》的編輯們舉辦了一個研討會。欽本立認為研討會的內容應該帶有實質性的東西而不是一般的哀悼之詞。這得到與會者的認同。會上戴晴談到中國共產黨七十年來的歷史和幾位總書記的命運。她說黨的總書記都沒有好下場,因為都是「非程序權力更迭」。

4月20日,上海市委宣傳部得知,《世界經濟導報》將開闢專欄悼念胡耀邦。宣傳部長陳至立隨即告訴了江澤民。由於內容敏感,曾慶紅與欽本立討論第439期《導報》清樣問題時,要欽本立刪節五百字,主要是嚴家祺、戴晴等人的發言。當江澤民和汪道涵硬壓軟勸要欽本立同意刪節時,卻發現十幾萬份報紙都已印好了,並且四百份已批發給個體報攤。此外,還有相同數量報紙直接送往北京了,最後才追回兩萬份,但已經造出影響。4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後,江澤民召開的市委書記緊急會議。同日在有一萬四千名黨員參加的大型集會上江澤民宣佈停止欽本立的領導職務,並決定對《導報》進行整頓。4月27日,江澤民派劉吉、陳至立負責的「上海市委整頓領導小組」進駐《導報》。撤除具有獨立意識的欽本立《世界經濟導報》總編職務的活動。

上海學生有很多學生參加了罷課。

[編輯] 南京

南京很多高校學生都到南京市中心鼓樓廣場,新街口廣場進行遊行。在鼓樓廣場的旗桿上,掛上了一個白旗,上書一個祭。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校長在六月二號,在全校大會上,發表了給北京的公開信,支持學生的民主運動。該校學生也去鼓樓廣場參加了遊行。同時,有些高校的學生為了讓工人們也加入罷工,有段時間會到主要交通接口阻攔交通。在這段時間,由於學生運動,南京的公共汽車服務不得不中斷。對南京市民交通帶來不便。

[編輯] 杭州

[編輯] 東北

[編輯] 廣州

[編輯] 香港

香港很多人民走上街頭,遊行。並且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了燭光晚會。當時的香港總督也支持民運。1989年5月27號,香港歌星, 影星在跑馬地召開了聲援學生的"民主歌聲獻中華"的集會,30萬人參加。鄧麗君演唱了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 侯德健 龍的傳人 張明敏 我的中國心

六月五日清晨,中銀集團所屬的十三家分行門口排起了長龍,發生了中銀集團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客戶擠兌,當天提出款項五十億港元,創歷史最高紀錄。此次擠提使中銀集團元氣大傷,而這次擠提亦是自1965年廣東信託銀行倒閉及恆生銀行擠提事件之後最嚴重的擠提事件。

[編輯] 澳門

Image:Portuguse macau flag.gif

六月五日,在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及其屬下的十六家支行門口,一早就排起了長龍,發生了自1950年成立以來第一次客戶擠提現象,當天提出款項3.3億港元

[編輯] 台灣

台灣的人民也有遊行,支持大陸學生。在六四前夕,台灣歌星們因此而創作了一個歌曲 历史的伤口。台灣政府作為支援大陸民主運動的特別措施,公佈了四項措施,其中有:向放棄中國護照的在外國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發放中華民國護照;向這些留學生和學者提供學費和生活補助。

[編輯] 其他地區

[編輯] 世界各地嘅情況

轟轟烈烈嘅六四,唔單止喺中國大陸造成好大嘅影響。而且引起好多國家嘅注意。唔同程度上影響到其他國家。好多世界各地嘅華人都到當地嘅中國領事館,進行示威遊行,聲援北京嘅學生運動。世界各地嘅傳媒齊集北京,隨時報導事態發展。開始嗰陣,中國大陸政府准許世界各地嘅新聞媒體喺天安門用衛星傳送新聞。後來隨住事態日益嚴重,喺六四嗰陣,突然切斷佢哋嘅衛星信號。

[編輯] 亞洲

[編輯] 日本

六月六日起,日本三和銀行、大和銀行、住友銀行、日本生命保險公司、松下電器公司、西武百貨、三越公司等駐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辦事處人員被指示回國,當天有一千一百六十三名日本人回國。

六月七日,日本首相宇野在眾議院全體會議上說:「在中國的日本人有八千三百人,今天已指示他們撤離。」「中國的情況令人憂慮。不能把槍口對準國民。」「要召見中國大使,正式轉達政府的嚴厲見解」。下午,外務省事務次官村田約見中國駐日大使楊振亞,聲明「對於造成流血慘案的中國政府行為,從人道上來說是不能允許的。」同日,中國戒嚴部隊因向外交人員公寓開槍,三名日本使館人員住宅遭槍擊,日本駐華大使中島向中國外交部提出強烈抗議,當天有一千七百七十四名日本人離京。同日,日本官房長官鹽川宣佈「為了徹底保護在中國的日本人,已向居住在北京的日本人發出了避難勸告」,並表示實施兩項政策:「一、通過紅十字會提供藥品等緊急援助;二、延長在日本的中國留學人員在日本的逗留日期」。

[編輯] 北美

北美地區嘅華人喺中國領事館進行遊行示威,支持學生運動。

[編輯] 美國

剛開始的時候,這件事情並沒有引起美國新聞媒體的關注。隨著事態的發展,美國媒體開始派他們經驗豐富的電視新聞評論員,例如,CBS 的 Dan Rather, ABC 的 Peter Jennings 等長期在天安門,向美國觀眾隨時報道有關新聞。

六月六日,國務院新聞發言人瑪塔特懷勒在新聞發佈會上宣佈:美國政府准許所有旅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在其簽證到期後繼續留在美國,而不改變其身份。當時大約有四萬五千〇八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出於各種不同目的滯留在美國。

六月七日,由於中國戒嚴部隊向外交人員公寓開槍,美國大使館下令外交人員家屬全部從北京撤離,一百二十五人離開中國。

八日,美國國務卿貝克說「中國的權力鬥爭正在進行,局勢極不明朗,以致無法斷定誰在執掌政府的權力」,並「呼籲所有在中國的美國普通公民盡快離開那個國家」。同日,紐約市長郭德華宣佈中止同北京的姊妹城市的關係,並建議市政委員會命名紐約市第四十二街和第十二大街的交叉路口為天安門廣場。

在以後的日子裡,美國總統布什 George H. W. Bush又公佈了一條法令,允許在1990年四月前到美國的中國公民申請美國永久居留身份證。使得有些並沒有參加民運的中國公民因此獲得了美國綠卡。

[編輯] 加拿大

[編輯] 南美

[編輯] 歐洲

[編輯] 澳洲及新西蘭

[編輯] 非洲

[編輯] 中國大陸嘅聲明

[編輯] 其他國家地區及組織嘅聲明同制裁

在波蘭弗羅茨瓦夫城的一象徵這場人民抗議事件既像徵性雕塑 - 被坦克壓扁的自行車和坦克行進痕跡
波蘭弗羅茨瓦夫城的一象徵這場人民抗議事件既像徵性雕塑 - 被坦克壓扁的自行車和坦克行進痕跡

六四事件後西方各國一致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但持續唔夠一年,出於包括自身經濟利益嘅各種考慮,喺同中國政府達成妥協嘅情況下,1990年部分國家陸續恢復同中國嘅接觸及正常經貿關係,1989年之前進行嘅軍事合作被全面中止。

六月五日,外務部發表聲明,「關注事件」,並希望「局勢不致進一步惡化而能和平噉解決」。

  • Template:SIN

政府對中國事態不予置評。自五日起,數以千計嘅新加坡人紛紛去中國銀行擠兌。

  • 中華民國

總統李登輝發表聲明:「為抗議中共用武力鎮壓大陸嘅民主運動,呼籲全世界所有愛好自由,重視人權嘅國家同人士,對中共暴行給予最嚴厲嘅譴責。」對中國大陸同胞給予一切可能嘅支援,並與中共作徹底嘅決裂。國防部於當日下令「停休返防,迅速進入備戰部署」。作為支援大陸民主運動嘅特別措施,公佈了四項措施,其中有:向放棄中國護照的在外國嘅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發放中華民國護照;向這些留學生和學者提供學費和生活補助。

六月五日清晨,中銀集團所屬嘅十三家分行門口排起咗長龍,發生了中銀集團成立以來最大嘅一次客戶擠兌,當天提出款項五十億港元,創歷史最高紀錄。此次擠提使中銀集團元氣大傷,而這次擠提亦是自1965年廣東信託銀行倒閉及恆生銀行擠提事件之後最嚴重嘅擠提事件。

文禮治總督發表聲明:「在這時刻,我認為適宜發表嘅談話就是,使用武力對付手無寸鐵的群眾是不可以接受嘅,而且不是一項適當嘅措施。」六月五日,在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及其屬下嘅十六家支行門口,一早就排起咗了長龍,發生了自1950年成立以來第一次客戶擠提現象,當天提出款項3.3億港元

[編輯] 香港參與嘅情況

民主歌聲獻中華舉行情況
民主歌聲獻中華舉行情況

香港很多人民走上街頭,遊行。並且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了燭光晚會。當時的香港總督也支持民運。1989年5月27號,香港歌星, 影星在跑馬地召開了聲援學生的"民主歌聲獻中華"的集會,30萬人參加。鄧麗君演唱了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 侯德健 龍的傳人 張明敏 我的中國心

喺中央人民政府召集軍隊武力鎮壓學生嘅消息傳出之後,大量市民湧往當時位於跑馬地嘅新華社香港分社,要求會見當時嘅社長許家屯,而新華社香港分社就設立咗靈堂悼念於武力鎮壓中死咗嘅學生。

六月五日清晨,中銀集團所屬的十三家分行門口排起了長龍,發生了中銀集團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客戶擠兌,當天提出款項五十億港元,創歷史最高紀錄。此次擠提使中銀集團元氣大傷,而這次擠提亦是自1965年廣東信託銀行倒閉及恆生銀行擠提事件之後最嚴重的擠提事件。

[編輯] 澳門

Image:Portuguse macau flag.gif

六月五日,在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及其屬下的十六家支行門口,一早就排起了長龍,發生了自1950年成立以來第一次客戶擠提現象,當天提出款項3.3億港元

[編輯] 對香港嘅影響

對香港關係而言,由於香港對北京學生運動的支持,原本與中國政府同一陣線的民主派,在六四事件發生後與中共分道揚鑣,香港民主黨前主席李柱銘、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簡稱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及著名作家查良鏞(筆名金庸)都憤然辭去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的職務。這亦埋下了香港人與中國中央政府之間的不信任。

六四事件引發了港人大規模的移民潮。雖然1990年代初西方許多國家的經濟疲軟,使不少香港人在取得西方國家的護照之後又一度回到香港定居,但隨著回歸後香港經濟急轉直下,這些人很多又再離開香港。另一方面,這批新移民所帶來的龐大現金儲備和稅收,亦為這些國家的經濟重新注入活力。加拿大澳大利亞都因為香港移民的資金而使經濟得以反彈,從而吸引更多來自東亞及東南亞地區,如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及韓國的新移民。

在六四事件發生後,香港教育界擬在1989年6月7日發動全港師生遊行,藉以表達對六四事件的哀痛,後來香港教育署宣佈1989年6月7日全港學校停課一天,遊行告吹。

另一方面,當時香港民間發起了一次超過一百萬香港巿民參與的支持北京學生運動的六四遊行,是香港開埠以來最大型的政治活動,由此開啟了香港巿民參與政治的意識,標誌了香港公民社會的開始。此後每年六四週年香港都會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辦紀念六四遇難者的燭光晚會,同時出現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政治遊行爭取政治上的發聲。其中兩次最重要的大型遊行,分別是2003年7月1日的反對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與要求董建華下台的香港七一遊行,據主辦單位稱有50萬香港巿民參與;以及2005年12月4日爭取普選立法會與行政長官的政治遊行,據主辦單位稱有25萬香港巿民參與。由六四開始,乃至七一與一二四等,三次政治遊行是香港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為防止香港市民「借集會來攻擊中央」,港澳工委曾多次發動屬下的左派公會,預先訂下維園的各個足球場進行活動,以圖阻撓紀念的進行,但都不成功。

另一方面,由於中共在承諾不會對學生「秋後算帳」之後,竟然採取了比「秋後算帳」更嚴厲的血腥鎮壓,使香港人對中共採取不信任態度的人亦愈來愈多,深怕今時今日的承諾,他朝對方會反口。

[編輯] 平反六四嘅有關內容

正如台灣嘅二二八事件,雖然發生喺好耐之前,最後都獲得平反。好多人無論係喺中國大陸,定係海外各地,都希望中國共產黨能夠平反六四。中國官方對事件嘅講法經過由「暴亂」到「動亂」最後到「風波」嘅轉變。更加中立而為外界所接受嘅講法可能係「六四事件」。大陸網絡而家封鎖咗一切關於六四嘅報導,似乎六四從來都冇發生過咁。可以睇出,中國共產黨對呢件事嘅睇法又再出現變化。

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馬英九喺2005年,就堅持六四不翻案,統一不能談

[編輯] 六四以後世界各地嘅有關活動

喺中國大陸,根本冇辦法設立六四網站。對於六四嘅研討,資料嘅收集,同網站嘅設置,基本上都係海外華人同埋有識之士喺度做。美國嘅公共電視台亦製作咗關於六四嘅紀錄片。好多以前參加民運嘅人士都已經離開咗中國。只有一啲人仲繼續參加中國嘅民主運動。世界各地嘅華人地區,仍然有關於六四嘅會議,紀念活動。

[編輯] 香港

自從"六四"之後,香港每年都有紀念晚會,紀念"六四"死難者。

2003年,大約五萬名香港人,在六月四號晚上, 參加支聯會主辦的燭光集會, 悼念天安門事件十四週年,同時反對香港政府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表示, 即使有關法例通過,集會也不會停辦。[反對23, 母忘六四]是當年六四燭光悼念集會的新主題。一些以往沒有出席集會的香港人, 當年也破例。群眾坐滿了維多利亞公園五個足球場。支聯會也播放了民運人士丁子霖和學運領袖王丹的講話。在支聯會的燭光晚會開始之前,香港的天主教團體在維多利亞公園的另一角落,舉行祈禱會,有三百多人參加。祈禱會名為[民主中國],主題是[傾聽良心的呼聲, 舞動生命的熱情]。一向給人敢言印象的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為中國大陸的人民祈福,也表達了他對中國民主改革的盼望。

2004年6月4日,估計有八萬多人參加了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六四"十五週年紀念晚會。是1993年以來人數最多的一次。上百名"自由行"的大陸民眾在香港參加被中國禁止的"六四"紀念活動,創下了歷年的最高紀錄。組織者說收到了許多人民幣捐款,這顯然是有一些大陸民眾參加了這一晚會。收到了大約四千元人民幣捐款,這遠比他們在過去舉辦的"六四"晚會多,過去只是收到一、兩百元人民幣。自一九八九年以來,受訪者平均參加了五點八次「六四」燭光晚會;四日晚參加集會的十五歲或以上市民中,29%屬於首次參加,12%每次都有參加;而回歸以來每次都有參加者,則占22%。

2005年,六四事件十六週年,支聯會晚上八時在維園舉行燭光晚會,晚會開始後不久,到場的市民坐滿四個足球場。主題是以史為鑒,平反六四。大會播放六四事件錄影片段,同時奏哀樂,稍後有獻花、燃點火炬、致悼辭和默哀一分鐘儀式。現場也豎立「民主烈士永垂不朽」紀念碑。由於晚上有雨,參加者不少都舉起雨傘,並點起燭光。在晚會開始前,有天主教團體在維園涼亭舉行祈禱會,悼念六四。

2006年六四燭光晚會,仍然有四萬四千人參加,參加人數和往年差不多。 根據香港大學民意計劃,在上週四所公佈的六四民調結果,在六四事件過去了十七年後,仍然有百分之五十三的市民,認為當年北京學生做法正確。有百分之五十六的市民,依然認為北京當局要平反六四。支聯會近年的口號是,教育新一代,接好民主棒。

[編輯] 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