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廣鐵路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九廣鐵路
九廣鐵路

九廣鐵路,又叫廣九鐵路(英文:Kowloon-Canton Railway,簡稱:KCR),1906年開始起,1910年通車,連接住九龍市區、新市鎮同中國大陸嘅鐵路系統,又係連接九龍廣州嘅第一條鐵路。當時鐵路分為兩個部份,即係中國境內嘅華段同香港境內嘅英段(當時香港仲係英國殖民地),路軌等基建設施分兩地管理。來往兩地嘅長途客車曾經因為二戰中國大陸政局動蕩而中斷,後來喺1979年再通返車。

路段由兩間唔同嘅公司營運,分別係廣深鐵路集團營運嘅廣深鐵路(原華段)同九廣鐵路公司營運嘅東鐵(原英段)。1990年代中期之前,「九廣鐵路」喺香港只代表「九廣鐵路──英段」,家吓就即係話九廣鐵路公司喺香港營運嘅所有鐵路網。而家九廣鐵路已經喺幾個新市鎮開拓咗西鐵馬鐵鐵路路線,另外而家又發展緊落馬洲支線、沙田至中環線同九龍南線。

目錄

[編輯] 九廣鐵路網絡

[編輯] 九龍至廣州嘅九廣鐵路

車站 里程
廣州 0
廣州東 8
石龍 69
東莞(常平) 90
樟木頭 103
塘頭廈 114
平湖 127
深圳 147
九龍 183

九龍至廣州嘅九廣鐵路包括廣深鐵路(廣州至深圳)同九廣東鐵(羅湖至九龍)。現時仍然有直通車來往九龍(紅磡)至廣州之間(即現時嘅ktt)。 Template:Border

[編輯] 香港境內嘅九廣鐵路

九廣鐵路路線圖(2006年)
九廣鐵路路線圖(2006年)

九廣鐵路公司喺香港現時已經發展有3條重鐵路線,全長76.9公里嘅鐵路系統網絡,包括共32個車站,其中5個係轉車站。

另外,九廣鐵路亦有1個叫做九廣輕鐵輕鐵網絡,來往屯門區同元朗區之間,全長36.15公里,共68個車站。

[編輯] 歷史

[編輯] 早期策劃

19世紀末,因香港同廣州貿易頻繁,港英政府與當時嘅滿清政府商議興建連接香港廣州嘅鐵路。1898年,香港政府與當時嘅清政府達成協議,興建一條連接九龍與廣州嘅鐵路,專營權歸英方所有。而鐵路按地域分成中英兩段,分別由中、英兩國政府負責興建。

1905年9月,香港立法局通過興建九廣鐵路後,香港政府便開始研究定線,並派出一班英國工程人員負責鐵路測量工作。

當時九廣鐵路英段有2個方案。第一個方案係由尖沙咀直接向北,穿越筆架山,然後沿城門河同吐露港海岸到達邊境。這個方案嘅好處係能夠經過當時新界嘅行政中心大埔,但缺點係需要開鑿長達2.4公里嘅筆架山隧道。另一個方案係由尖沙咀向西北沿海岸而行,經過荃灣同青山灣海岸,再北上屯門元朗到達邊境。這個方案嘅優點係只須開鑿數條較短嘅隧道,技術上較首方案簡單得多,可係這個定線所經之處比較荒蕪,而且定線也較首方案為長。因此,香港政府最後接納第一個方案。

1906年,全長35.4公里嘅英段開始動工,而全長143.2公里嘅華段亦於1907年展開建築工程,滿清政府更邀得中國鐵路專家詹天佑成為華段嘅總工程師。九廣鐵路英段興建初期使用了軌距為610毫米嘅路軌,但工程中途便全面改用軌距為1435毫米嘅標準路軌。工程需要興建不少橋樑同基堤,以同5條隧道,當中包括最長嘅筆架山隧道。這條隧道係當時亞洲規模最龐大嘅工程,花了3年時間先至完工。由於當時施工環境較為惡劣,工程期間有超過50名工人死於隧道內。

1910年10月1日,耗資130萬英鎊嘅九廣鐵路英段落成啟用。啟用儀式原本由兩廣總督同香港總督在羅湖主持,但由於中方最後決定派出次一級嘅官員,英方最後也只派出香港輔政司主持啟用儀式。當時英段屬單線系統,火車由蒸氣機車拖動,車站則包括尖沙咀站、油麻地站、沙田站、大埔站(其後改稱大埔滘站)同粉嶺站5個車站,同年增設大埔墟旗站。另一方面,由於尖沙咀車站尚未完工,所以在1913年之前,臨時總站設於疏利士巴利道。

1911年10月5日,來往香港與廣州嘅直通車正式投入服務。

[編輯] 戰前發展

1920年代九廣鐵路尖沙咀站
1920年代九廣鐵路尖沙咀站

1911年4月,香港政府接納大埔理民府建議,修築一條由粉嶺通往沙頭角嘅九廣鐵路支線,係為沙頭角支線。興建工同所使用嘅物資,主要係之前於九廣鐵路英段拆下來嘅610毫米軌距路軌。

1912年4月1日,沙頭角支線正式落成通車。支線全線單軌行車,全長11.67公里,設有5個車站,客貨運兩用。

1913年,為方便使用上水高爾夫球場嘅乘客,九廣鐵路在上水增設停車點。同年直通車進行提速,來往九龍同廣州嘅時間縮短至3小時40分鐘。

1914年列車開始使用尖沙咀站月台,整個車站亦於1916年全面啟用。

1919年,何文田增設了停車點。1923年發生省港大罷工,令直通車服務一度中斷,至1927年先至恢復正常。

1928年4月1日,因為之前一年沙頭角公路落成啟用後,令乘搭鐵路嘅乘客大幅減少,沙頭角支線正式停辦。

1930年,中國嘅內戰導致九廣鐵路直通車中斷運作。

1935年,大圍車公廟增設停車點,但於翌年停用。

1937年8月,九廣鐵路增加九龍至汕頭嘅直通車服務。同年抗日戰爭開始,九廣鐵路華段因些經常受到日軍空襲,在工程人員努力搶修下,九廣鐵路只能維持有限度服務。

1938年10月12日,九廣鐵路華段其中一條鐵路橋被嚴重炸毀,使直通列車服務全面停頓。同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九廣鐵路華段停止運作。

1941年12月8日,日軍開始進攻香港,英方炸毀九廣鐵路英段不少設施,以阻礙日軍前進,同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日方於1943年完成修理整段九廣鐵路,重新復辦來往香港廣州嘅直通車。另一方面,大部份原屬九廣鐵路英段嘅列車同設備被運到中國大陸使用,因此在香港重光時,只剩下2部機車同幾個車卡。

[編輯] 戰後發展

1949年10月14日,由於解放軍佔領廣州,來往九龍同廣州嘅直通車便在政治原因下停駛。華段改以深圳火車站為終點站,成為其後嘅廣深鐵路。而英段則改以羅湖站為終點站。另一方面,香港政府興建了粉嶺至和合石墳場嘅和合石支線,並於每年嘅清明節同重陽節提供客運服務,平時則用作運送屍體嘅用途。

1955年9月5日,2輛柴油機車開始投入九廣鐵路英段嘅服務,蒸氣機車終於在1961年8月全部被取代。

1973年,九廣鐵路英段展開雙軌化嘅工程。

1975年11月30日,九龍總站由尖沙咀海旁遷至紅磡,尖沙咀總站在不久後便被拆卸,只保留鐘樓(現為香港法定古蹟,亦為尖沙咀地標之一),原址興建香港文化中心,而路軌原址則興建香港藝術館、香港太空館同新世界中心。另一方面,來往九龍同廣州嘅直通車於1979年4月4日重新運作。

1978年,九廣鐵路英段開始了全線現代化同電氣化計劃,耗資35億港元,同年和合石支線因配合工程而停止運作。

1981年4月26日,雙軌設計嘅新筆架山隧道正式啟用。

1982年5月6日,九龍段首階段嘅電氣化工程完成,九龍至沙田近郊線電氣化列車正式啟用。

1983年5月2日,沙田至大埔墟段完成工程。大埔墟至羅湖段電氣化工程於同年7月15日投入服務,並由當時嘅港督尤德爵士主持通車儀式。

[編輯] 車站增設

1982年,新旺角站啟用,取代原有嘅油麻地站,而可與香港地鐵轉乘嘅九龍塘地鐵站亦於同年啟用。

1983年,新大埔墟站啟用,舊站後來改建為香港鐵路博物館。

1985年,火炭站馬場站先後啟用,而大圍站同太同站則分別於1986年同1989年5月9日啟用。

1982年之前,九龍段嘅管理屬香港政府部門,稱為九廣鐵路局,隨著《九廣鐵路公司條例》於同年12月通過,九廣鐵路公司於1983年2月1日正式成立,自此脫離政府。公司現仍由香港政府全資擁有,其運作則由管理局監察,管理局嘅成員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委任。

[編輯] 開拓新線

1984年10月15日,東鐵接受乘客以地鐵「儲值車票」付款,有關車票改稱為「通用儲值票」。同年10月17日,公司接受政府邀請,在新界西北屯門區同元朗區建造同營運輕便鐵路。

1988年9月18日,新界西北區嘅輕便鐵路投入服務。

1990年代,為配合香港興建西鐵,九廣鐵路公司將「九廣鐵路─英段」改名為「九廣東鐵」,九廣鐵路公司嘅另一條鐵路「輕便鐵路」則改名為「九廣輕鐵」。

1998年10月西鐵正式開始施工。同時積極擴展輕鐵網絡,將之轉型為西鐵嘅主要接駁交通工具。

為配合政府優先發展鐵路嘅政策,九廣鐵路公司決定轉型為規劃、設計同建造大型新網絡嘅機構。公司應政府邀請,就多條新鐵路嘅興建進行詳細研究同提交建議書。這些新項目包括3條九廣東鐵支線:於大圍接駁九廣東鐵馬鞍山鐵路、紅磡車站至尖沙咀東部嘅支線、以同作為第2條過境鐵路通道嘅上水至落馬洲支線。

[編輯] 近年發展

九廣東鐵尖沙咀支線尖東站
九廣東鐵尖沙咀支線尖東站

1996年3月6日,中國政府成立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9月24日,政府邀請九廣鐵路公司興建同經營九龍南線。

2002年6月25日,政府宣布九廣鐵路公司投得沙田至中環線(沙中線)嘅興建與經營權。

2003年12月7日,輕鐵位於天水圍嘅2段新支線通車,2條新支線共長4.4公里,設有11個新車站。

2003年12月20日,歷時5年建成嘅西鐵正式啟用,正式名稱為「九廣西鐵」。

2004年1月3日,在與政府重新審查過九鐵整體規劃,九鐵宣佈會擱置沙中線,而會用沙紅線代替。新鐵路嘅走線會同原來嘅沙中線相若,但不會過海,而係改經黃埔再轉入紅磡站,然後經過南環線連接西鐵;而原來嘅東鐵會南延過海到中環,使東鐵西鐵形成一個在紅磡轉車嘅十字型路線。

2004年10月24日,九廣東鐵尖沙咀支線正式啟用,列車從紅磡站延至尖東站為終點。

2004年12月21日,馬鞍山鐵路(九廣馬鐵)通車。

2005年11月6日,九龍南線正式動工。

[編輯] 收費

[編輯] 八達通

主文: 八達通

八達通係香港其中一種電子收費系統,卡片嘅大小同信用卡相同,內置晶片,使用時把卡片放在接收器上即能完成付款過程。而九廣鐵路就係一個最常用到八達通嘅服務。

[編輯] 單程票

單程票係一種附有磁帶嘅車票,於入閘前先行購買。車站大堂設有自動售賣機,售賣各種單程票。九廣鐵路各鐵路系統擁有不同種類嘅單程票:

  • 東鐵馬鐵:單程車票分為普通等同頭等,普通等車票可於各車站售票機購買,而頭等同/或羅湖車票則可於各車站票務處同自動售票機購買,但實施羅湖乘客限額制時,東鐵乘客必須於票務處購買;而馬鐵(由車公廟至烏溪沙站出發)乘客必須先購買前往上水站嘅單程車票,並於大圍站指定補票處補付上水站至羅湖站之間嘅差額,方可轉乘東鐵前往羅湖站。
  • 西鐵:單程車票可於各西鐵車站售票機購票。
  • 輕鐵:沿線各站月台均設有自動售票機,供乘客購買單程車票。

[編輯] 「全月通」

「全月通」係一種透過八達通來使用嘅月票,其月票記錄在八達通嘅內置晶片內。在購票當天指定嘅一個月內(可以係本月或者下個月),可以無限次乘搭指定鐵路路線同指定免費接駁服務。此票於指定車站嘅票務處有售。九廣鐵路各鐵路系統擁有不同種類嘅「全月通」:

  • 東鐵:2005年4月推出。首個月嘅推廣價為$300,現在需以正價$380購買,但於2005年4月起用同一張八達通持續購買東鐵「全月通」可繼續以$300發售。適用於無限次乘搭東鐵尖東上水各站普通等(馬場站羅湖站除外),同馬鐵所有車站;亦可免費轉乘東鐵接駁巴士K12(星期日同公共假期除外)、K14、K16、K17、K18同新巴701線。
  • 馬鐵:馬鐵全月通係試驗性質嘅計劃,於2006年1月推出。票價$200,適用於無限次乘搭馬鐵所有車站同馬鐵+東鐵普通等(馬場站羅湖站除外)嘅組合車程,但任何一次車程,其起點同/或終點必須係烏溪沙站車公廟站其中一站,否則須繳付正常車資;亦可免費轉乘東鐵接駁巴士K12(星期日同公共假期除外)、K14、K16、K17、K18同新巴701線。而且,為防止原東鐵乘客濫用馬鐵月票,乘客於使用馬鐵全月通時,原站出閘與入閘時間亦需相距最少20分鐘,否則須繳付第二程正常車資。不過最後由於銷售效果欠佳,此計劃已於2006年6月試驗期之後終止。原購買馬鐵月票嘅乘客可繼續以續購價$300 購買東鐵「全月通」(必須於2005年4月起用同一張八達通持續購買東鐵或馬鐵「全月通」)以作替代。
  • 西鐵:2004年8月推出。首兩個月嘅推廣價為300元,現在需以正價400元購買,但於2004年10月至2005年7月交回上月嘅$300西鐵月票,並於2005年7月起以同一張八達通持續購買西鐵「全月通」可繼續以$300發售。初推出嘅時候係一種附有磁帶嘅車票,到2005年7月改用八達通形式發售。使用此月票,可於有效期內無限次乘搭西鐵、輕鐵、各新界西北嘅九鐵接駁巴士(K73P除外)、巴士路線K16、新巴701同702線、專線小巴81K、87K同95K線。

[編輯] 西鐵自悠通

西鐵自悠通前稱節日通,最初為西鐵學生全日通嘅車票,與西鐵全月通同期開售,售價為$20。此票係一張即日通行車票,在購票當天可以不限次數乘搭西鐵輕鐵、各新界西北嘅九鐵接駁巴士(K73P除外)、巴士路線K16、以同於推廣期間內推出嘅其他免費接駁服務。為了吸引乘客交回已使用嘅磁性車票,凡交回已使用嘅10張「自悠通」或「節日通」車票,可免費換取「自悠通」一張。

[編輯] 九鐵遊客套票

九鐵遊客套票一套售80港元,於2005年5月16日推出,當中包括有九鐵本地線乘車證同九鐵羅湖線乘車證。另外,九鐵本地線乘車證又以30元獨立發售。此套票可於各東鐵(馬場站除外)、馬鐵西鐵站內購買;不過,海洋公園 - 九廣鐵路「逍遙特惠」套票、九鐵快線 - 迪士尼樂園好玩套票、「香港全接通」乘車套票、新渡輪(澳門) - 九廣鐵路「澳門尊尚」等套票已包括該兩張乘車證,有相同功能,九鐵遊客套票遂於2007年4月1日起停止發售,只有九鐵本地線乘車證仍有獨立發售。

  • 九鐵本地線乘車證:可於購票當天無限次任搭東鐵普通等(羅湖站馬場站除外)、馬鐵西鐵輕鐵、各新界西北嘅九鐵巴士、東鐵接駁巴士K12(星期日同公共假期除外)、K14、K16、K17、K18。
  • 九鐵羅湖線乘車證:可於購票當天起一個月內乘搭東鐵普通等或馬鐵來往羅湖站來回各1次。

[編輯] 九鐵服務

九廣鐵路在每日提供近20小時嘅列車服務,大約由上午5時半至午夜1時,非行車時間則進行軌道同軌旁維修工程。在一些假期,例如平安夜同大除夕,九鐵部分路線更會通宵行走。

九廣鐵路在部分車站提供接駁巴士,為方便距離車站較遠嘅市民乘坐九鐵。輕鐵嘅定位也包括作為西鐵嘅接駁交通工具,同樣方便距離車站較遠嘅九鐵乘客。

[編輯] 九鐵系統

九廣鐵路現時已經發展成有3條重鐵路線,全長76.9公里嘅鐵路系統網絡。系統共有32個車站,其中5個為轉車站。另外,九廣鐵路也有1個輕鐵路線網絡,全長36.15公里,共有68個車站。

[編輯] 九鐵安全

雖然九鐵各客運設施均能在99.5%嘅服務時間維持正常,但近年則發生了多宗嚴重事故,尤以東鐵系統嘅老化問題,使大眾關注列車在運作時嘅安全。

[編輯] 事故

1984年11月25日嘅08:50,一列由紅磡駛往上水東鐵列車(E45),到達上水站落客後,司機欲駛至中線路軌,以便調頭後再駛入南行月台載客。當列車在駛至路軌交匯處時,較剪位活動軌未有將列車引入中線路軌,令列車駛入第3條路軌。司機煞掣不同,撞斷一條電纜柱,然後翻側,第2卡車廂橫放壓著車頭。幸好當時乘客已經全部落車,司機亦同時跳車逃生而無人受傷。

1988年6月4日 ,一列南行貨運列車在大學站以北(現白石角)出軌,直到第二日恢復服務。期間東鐵服務中斷一整日。九鐵方面派出接駁巴士疏導乘客,但場面混亂。例如在沙田站,晚上大批乘客爭先恐後上接駁巴士,有人甚至爬窗進入。出事地點位於白石角,該段鐵路本來係一急彎,後來於1996年把這段拉直。現在係香港教育學院運動場。

1994年7月29日上午10時,一輛編號為1013輕鐵列車駛至屯門兆禧苑側,湖景路與湖山路交界與貨櫃車相撞,輕鐵司機當場死亡,而該車從此不再行駛,拆解作零件用途。

1997年6月21日,一輛輕鐵列車在兆康站前右轉時與對面路軌前行嘅列車迎頭相撞,超過20人受傷。

2005年7月21日早上,一列西鐵列車在八鄉車廠內撞向前方另一列車嘅車尾,令2部列車嘅車嘴部分受損(今已修復)。

2005年12月21日,東鐵一列南行列車駛至火炭站時,列車車底嘅壓縮器支架鬆脫,九鐵其後檢查全線列車嘅116個壓縮器,共發現9個壓縮器支架出現裂紋,但並無即時向政府匯報。九鐵於事後已為所有壓縮器加上尼龍索帶同U形托架承托以防止鬆脫。但其後再發現有80個車底部件有裂紋,經過初步調查之後發現東鐵列車在2003年改用列車自動操作系統(ATO)後,對列車組件增加達1倍嘅壓力。而且部分焊接位焊接不妥,要剷走油漬先至發現裂紋。另外,列車與路軌嘅接口並非完全吻合而產生震動,令列車懸掛系統可能產生裂紋。九鐵主席田北辰於2006年1月14日表示,管理局將每晚開會,確保東鐵可以安全行駛後先至會開車,並承諾如再有主要組件或其綑綁嘅尼龍索帶鬆脫,九鐵將即時決定東鐵全線停車。最後,九鐵於2006年1月15日獲政府批准,使東鐵恢復以人手操作,但東鐵羅湖尖東嘅行車時間會增加1.5分鐘,而早上繁忙時間嘅班次將由每小時24班減至23班(更一度減至每小時21班)。由2006年8月6日起, 東鐵列車全線恢復ATO運作。

2006年9月9日東鐵一列北行往羅湖嘅列車,在香港天文台發出紅色暴兩警告期間,因雨水滲入絕緣體,於大學站以北故障停駛,車廂先後傳出三次爆炸巨響同火花,逾千乘客受困,亦導致東鐵南北行列車受阻,數以萬計乘客受影響。

2006年9月13日,東鐵一列北行往羅湖嘅列車,於繁忙時間在大學站因列車控制系統嘅電線出現故障,導致東鐵南北行列車受阻約40分鐘。故障期間,列車行車時間平均增加15分鐘,等候時間增至23分鐘。因為故障於繁忙時間發生,東鐵部份車站需實施人潮管制措施。

2007年2月14日西鐵一輛列車,於繁忙時間在錦上路荃灣西之間嘅大欖隧道内因列車車頂嘅變壓器漏油,在高溫下着火燃燒,導致西鐵列車受阻約40分鐘。期間乘客需要在隧道步行20分鐘至荃灣西站

[編輯] 九鐵列車

[編輯] 機車

九廣鐵路工程車
九廣鐵路工程車
  • 克萊德工程(Clyde Engineering,澳洲)G12機車:5部柴油機車(1954-1957)
  • Clyde Engineering/GM(澳洲)G16機車:4部柴油機車(1961-1966)
  • 通用汽車(澳洲)G26 CU 柴油機車:3部柴油機車(1974-1977)
  • 西門子公司(德國)ER20 機車:5部柴油機車(2002)
  • Adtranz-SLMLok 2000 機車:2部電動機車(1997)
  • 0-4-4T(英國):2部蒸氣機車(1924)2

2這兩台蒸氣機車曾用於沙頭角支線,係九廣鐵路唯一採用蒸氣發動嘅機車,當支線在1928年停開後退役,現時陳列在大埔香港鐵路博物館。

[編輯] 客運列車

  • 東鐵
    • 英國都城嘉慕製列車(1982-1992):351節車卡(其中348節車卡(29組12卡)於1996年1999年間接受翻新工程)3
    • 日本近畿車輛製SP1900型列車:96節車卡(8組12卡)(2001)
    • 日本近畿車輛製Ktt客車(服務內往九龍同廣東嘅客運直通車):12節車卡(1998年)4
  • 西鐵 日本近畿車輛/川崎重工業製SP1900型列車:154節車卡(22組7卡)(2002-2003)
  • 馬鐵 日本近畿車輛製SP1950型列車:72節車卡(18組4卡)(2004)

3車組 E44(車箱 144-244-444)並沒有被翻新
4所有近畿車輛嘅列車都係從日本購買同製造

[編輯] 九廣輕鐵

  • 第1期車輛:澳洲Comeng製,共70卡(編號1001-1070,1988年通車時一併投入服務)5
  • 第2期車輛:日本川崎重工業製,共30卡,編號1071-1090同1201-1210。編號1201-1210為拖卡,無附設駕駛室(19921993年間投入服務)
  • 第3期車輛:澳洲A. Goninan製,共20卡(編號1091-1110,19971998年間投入服務)

5車隊編號1013因交通事故報廢

[編輯] 巴士

  • 三菱MP618NRAGDA(日本)(1994年)318 已退役
  • 都城嘉慕威曼都城巴士(英國)(1987-1989年)101-139 已全數退役
  • 利蘭奧林匹克(英國)(1990年)201-224
  • 富豪B10M(瑞典)(1995年)401-415
  • 丹尼士飛鏢(英國)(1995年)501-503
  • 丹尼士三叉戟11.3米(英國)(2000年)601-622
  • 丹尼士三叉戟10.6米(英國)(原新巴車隊,1999年首次登記,九鐵於2004-2005年購入)701-747
  • 丹尼士三叉戟11.3米(英國)(原新巴車隊,1999年首次登記,九鐵於2005年購入)748-753
  •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200 Dart(英國)(尚未投入服務)
  • 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英國)(尚未投入服務)
  • 富豪奧林匹克(英國)(1997年-1998年)225-239
  • 三菱MK117J單層巴士(日本)(1991年)301-311

[編輯] 新路線

  • 落馬洲支線:九廣鐵路公司營運嘅東鐵鐵路支線之一。從現時嘅上水站開始,向西北方向延伸,穿越塱原濕地、古洞同洲頭等地,最終連接落馬洲站,全長7.4公里。支線建成後,東鐵北行列車將會分為2個終點站,分別通往2個與中國大陸連接嘅關口-羅湖同落馬洲。屆時,每小時將有6班車由尖東站往落馬洲方向行走。工程已於2002年6月14日開始,預計2007年中通車。
  • 北環線:九廣鐵路公司營運嘅西鐵鐵路支線之一。在錦上路站,將會興建一條新支線,接駁到東鐵嘅落馬洲支線落馬洲站。
  • 九龍南線:九廣鐵路公司營運嘅西鐵鐵路延伸之一,全長4.5公里,共3個車站。從西鐵嘅南昌站開始,向南延伸,中途經過九龍西站,再連接現時東鐵嘅總站尖東站。延線建成後,西鐵將可由屯門區連接到紅磡。屆時紅磡站會成為東鐵同西鐵嘅終點站。工程於2005年第四季開始,預計2009年竣工。
  • 沙中線(即沙田至中環線):九廣鐵路公司計劃中嘅路線之一。計劃中嘅路線分為三大部份:大圍至鑽石山鐵路線、東九龍線同第四條過海鐵路。整個計劃由沙田區大圍站開始,穿過大老山到達鑽石山,再沿東九龍線前往啟德新發展區、土瓜灣到達紅磡。與東鐵交匯後,再經由第四條過海鐵路到達香港島銅鑼灣,最終以中環為終點站。全長17.1公里,將會興建10個車站。建成後,將會係九鐵第一次有載客列車駛到香港島,與地鐵作正面競爭。可係,由於兩鐵合併在即,本線嘅發展已經暫停。

[編輯] 參考書目

《百載鐵路情》九廣鐵路 2006 九廣鐵路公司出版 ISBN 988996040-0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參閱

    • 香港交通
    • 九廣鐵路車站一覽

    [編輯] 連出去

    維基同享有多媒體嘅嘢:

    Template:九廣鐵路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