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
語出維基大典,自由之大典矣
魏太祖武皇帝,諱操,字孟德,曹氏,小字阿瞞,永壽元年生。沛國譙人。父嵩本夏侯氏,因為中常侍大長秋騰養子改姓曹。
魏書云操「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訪許劭兄弟月旦評。許紹欲語,操逼之,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操大笑而去。
熹平四年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六年遷頓丘令。光和二年娶卞氏。三年晉議郎。中平元年,平黃巾而起,任騎都尉。因晉濟南相,歷任東郡守、都尉、典軍校尉等職。
昭寧元年,董卓入京,操亡走陳留起兵討之。關東諸侯以袁紹為首,紹卻不願前進虎牢關。操獨出擊之,大敗而歸。
初平三年,操擊黃巾,收之為屬,稱青州兵。同時殺呂布。因父死於徐州盜,南下徐州屠之。
興平二年聽荀彧言,兵晉洛陽,奉天子以令諸侯,遷都許,改元建安。二年討張繡。繡本已降,唯操垂涎繡叔母之色,繡復叛。長子曹昂、護衛典韋殿後而亡。
五年,官渡之戰破袁紹。十二年征烏桓,斬蹋頓,北方大定。十三年南下,降劉琮,赤壁之戰大敗,三國鼎立之局遂成。
十八年封魏公。廿年破張魯,因年漸大,不南下攻劉備。廿一年晉爵魏王,加九錫,用天子旌旗。名為漢臣,實則皇帝。廿五年薨,諡武王。葬高陵。子丕同年篡漢,追尊操為太祖武皇帝。
操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兵書,蒿里行、觀滄海、龜雖壽等詩。後人輯有曹操集。
史記操曰明略最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資治通鑒引荀彧、郭嘉評操,謂有十勝,「道、義、治、度、謀、德、仁、明、文、武」。讓縣自明本志令成於建安十五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操感曰:「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示年少之志:平天下即隱居故里,夏獵、冬讀書。然身居高位,仇家滿天下,不復可能。
Categories: 相 | 漢人 | 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