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輸入法
語出維基大典,自由之大典矣
倉頡輸入法,電腦處理中文之法也。所用之編碼,名倉頡碼。
其乃朱邦復創於公元一九七六年,以利電訊者。原名「形意檢字法」,只限古字;一九七八年蔣緯國賜名「倉頡輸入法」,表其功齊倉頡。朱不收分文、辟門戶之見;現凡電腦皆有其輸入法,成一紙風行之因。其旨不獨輸入,亦為輸出、儲存、排序等用,並以集古今漢字,不使闕漏,俾中文系統得成大業也。嬗遞凡六代,改以朱輔沈紅蓮思策,更名蒼頡檢字法,以諮識別,亦適其實。六代善於疏理拾萬字而覆者少,世代獻言用字皆可通行,惜因故而未公。現通行三代,五代次之。
Contents |
[修] 紀年
- 公元一九七七年︰台灣發表始祖倉頡,以《國語辭典》之一萬二仟字所策劃。
- 公元一九八零年︰發表二代倉頡,略修始祖倉頡而已。
- 公元一九八二年︰發表三代倉頡,改以《康熙字典》為藍,取乎其四萬字,修編二代並改良之。
- 公元一九八五年︰在美發表五代輸入法及其字形產生器,收集約六萬字,並增輔助字形及修正少許取碼之法。在朱邦復工作室網站上之《第五代倉頡輸入法手冊》一書中提供三代、五代改碼字字碼對照表,以示下代之本皆不全承上也。
- 公元二零零二年︰朱在其論壇曰倉頡輸入法之終版-六代已圓,並據此思量中文處理器。朱亦不理輸入法之事,另托其輔沈紅蓮完工,故至六代改名為「蒼頡輸入法」。至二零零六年止倉頡法六代未曾為公,僅供「朱邦復工作室」之專家學者用也。
[修] 展望
現通行三代倉頡,而非五代,實有其委。當今之世,以Microsoft Windows 95/98/Me/2000/XP等作業系統為首。惜Microsoft Windows中內建倉頡輸入法皆為三代倉頡之改良(只略修異體字兮加些香港字,但生錯碼乎)。下代之本亦不全承上也,後代難以為繼。觀乎下例,便知一斑。
倉頡之友私製之倉頡五代通用版、國際版與香港版則採五代倉頡輸入法也。由「面」、「非」兩字即可分辨孰三代或孰五代乎:
- 三代:「面」字取碼 MWYL;「非」字取碼 LMYYY
- 五代:「面」字取碼 MWSL;「非」字取碼 LMSY
蒼頡輸入法,據沈女士在朱邦復之論壇曰,則改如下之:
- 收字達八萬字,加若干「複合字首」,重字減至5%;
- 蒼六減難字規則,各字形歸新「止(X)部」也。
- 六代採用數字辨識重字,重字碼則為????1,????2……????5,多者亦只有5個重碼字。乘七萬字編碼圓,卻無一編碼有超過十個疊之。蒼六更擴“Z”部,又修正反字身取碼,重複率才更低也。
每代之碼皆有不同,然處以同名者。世間愚昧不知,曾以同名者皆相同也,豈礙通訊之便利乎?眾皆以此為鑑,定三代作準。MacOS亦將之改以三代為本,五代為輔,以兩者之間取均衡。
[修] 字母
日月金木水火土竹戈十大中一弓人心手口尸廿山女田難卜Z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其法:以廿四拉丁字母(z、x 另有他用)配廿四中文字母,每字母更配以若干字根;每字不過五碼;每字分半,前半曰「字首」,取首尾二碼、後半曰「字身」,取首次尾三碼;若後半可分則復之,前半曰「次字首」,後半曰「次字身」,前取首尾,後取尾碼。
[修] 例
此乃三代之例
語 出 維 基 大 典, 自 由 之 大 典 矣 卜口一一口 山山 女火人土 廿金土 大 廿月金, 竹月山 中田 戈弓人 大 廿月金 戈人大。 YRMMR UU VFOG TCG K TBC, HBU LW INO K TBC IOK。
[修] 另見
- 倉頡
[修] 外
Categories: 殘章 | 中文 | 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