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語出維基大典,自由之大典矣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據《曆書》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處季春時節,約公曆四月四至六日間。此日亦為節日,曰清明節。據傳始於古顯貴之「墓祭」禮,後民間相倣傚,祭祖掃墓於此日,遂成俗。

清明之俗於大江南北有所不同。北人重墓祭;南人則以郊遊為樂。另有插戴柳枝、放風箏、取薪火、畫蛋、鬥雞、盪鞦韆諸活動。白、苗、蒙古、納西諸族亦有清明之俗。

清明為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及台灣諸地惟一據節氣定之假。

文人常借清明抒情,如人杜牧之《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Contents

[]

虹始見
虹始見
  • 桐始生
  • 田鼠化為鴽
  • 虹始見

[] 前後節氣

春分清明穀雨

[] 參見

  • 清明上河圖

[]

  • 《七十二候考》·清·曹仁虎·纂


編輯 二十四節氣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