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

語出維基大典,自由之大典矣

天命亦為清太祖之年號,請閱釋義。

天命者,天之旨意也。世事無常,人難掌之,是故古人歸之以天命。春秋起,成儒家要論。

自商始,已行於民間。《尚書·湯誓》曰:「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商頌》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以為朝代興替,乃天命之所歸也。周承商俗,意為周天子得天下,乃天命使然。如《尚書·康誥》「天乃大命文王」,「丕顯文王,受天有大命」諸句,皆持此觀。

惟周公指,天弗尊命一人,敞君王無道,將更之,故惟行仁政,方保天命。是故又導出「天命靡常」、「天命無親,惟德是輔」諸論。

孔子亦有此念,以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獲罪於天,無所禱也」。但亦以為天乃自然,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其亦論“命”,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命於此,乃一不可知之力也,人無從拒之。故其以為,先盡人事,後言天命。

孟子曰「順天命,盡人事」,以為天命與勤並在。故其曰:「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所以立命也。」立命者,即自掌命運也。

荀子猶甚,曰「制天命而用之」。以為天命乃萬物之規律,人當掌之,用之。

簡而言之,先秦儒者雖言「天命」,惟亦重勤,以為人該盡己為群,順天命而行。

[]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