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語出維基大典,自由之大典矣
《論語》,彙孔子及其門生所言之書也,乃儒家所奉經典之一。彙理自孔子門生及再傳弟子,乃研究儒家思想之要書。宋時朱熹合《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為「四書」,使之地位日高。今本《論語》計二十篇,萬二餘字。
Contents |
[修] 思想
據楊伯峻《論語譯註》,《論語》內,「仁」計及一百零九次,「禮」計及七十五次,此亦為儒家之要旨也。據孔子解,仁即「恭、寬、信、敏、惠。」其又曰「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夫孔子之圖復「禮」,乃欲使「天下有道」也。故書載其門生問何謂「仁」,其答曰:「愛人。」(《陽貨》)又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憲問》)並意為該當仁不讓,故「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
由是可知,儒家之重仁,乃始自孔子也。
[修] 另見
- 南懷瑾《論語別裁》
- 雅樂
[修] 據
- de Bary, Theodore (ed.), 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 (Vol. 1),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9
- 金谷 治 (訳注); 《論語》,岩波文庫,1999年 ISBN 4-00-332021-2
- 楊伯峻,《論語和孟子》,中國古代文化史講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ISBN 7563339388
- 楊伯峻,《論語譯註》,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修] 它典
Wikisource: 論語 – 君可於中文維基文庫內覓得相關原始文獻。 |
四書五經 | |
---|---|
四書: | 大學 | 論語 | 孟子 | 中庸 |
五經: | 詩經 | 尚書 | 禮記 | 易經 | 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