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審查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用行政手段審查互聯網嘅範圍、力度同埋標準唔同絕大多數國家,引起爭議。
中國政府同埋部分中國人認為,執法機關只不過係道審查緊良莠不齊嘅網路,同埋限制緊o個的違法嘅內容。但有人認為渠地太嚴,嚴過 通常互聯網審查對安全同埋社會危害嘅審查範圍,侵犯o左中國人係憲法上嘅言論自由同埋基本人權。
目錄 |
[編輯] 中國網路審查嘅背景
中國網路發展得快: 截至到2004年底,中國互聯網用戶有9400萬(第十五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係屋企上網嘅人數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中國人上網主要係閱讀資訊、玩、網路交流交往、收寄電子郵件等; 但係網上做生意嘅人數腋穩步增加。 中國嘅互聯網用戶人數每月增加5%至6%.所以中國線民人數好快會達到人口嘅四分之一,或 略超過2億5千萬人左右。 有的專家 認為「對於個人通訊和特別是來自海外的資訊,從建立互聯網的第一天起,中國大陸政府就開始了網路審查。」近年來,多部為互聯網制定嘅法律已經開始係中國實行。
新媒體,以互聯網同埋數碼技術為基礎,帶畀中國發展嘅機遇; 但係渠又挑戰當局嘅言論控制,挑戰中國政府嘅封閉式管理。
2005年4月,哈佛法學院、劍橋大學同多倫多大學共同組建嘅開放網路促進行動(OpenNet Initiative)發表一份關於中國網路封鎖嘅研究報告。報告稱:「中國嘅網路過濾系統係全世界最發達者 。比起其他有些國家嘅類似系統,中國嘅網路過濾範圍廣,手法細緻,並且效果顯著。整個制度包括多層次嘅法律限制同埋技術控制,牽扯到眾多國家機構,以及成千上萬政府職員同埋企業員工。」
[編輯] 法律依據與規定
中國對網路內容進行審查嘅原因同方式係多樣、多層次、跨部門嘅,中國嘅網路審查係從“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到“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嘅責任。中國對國內網站實行審查嘅具體法律依據詳見外部資料中法規一覽。
- 主要法律、法規、司法解釋
-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嘅決定
- 互聯網資訊服務管理辦法
-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 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 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
- 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2003年7月1日)
- 關於網路遊戲發展同管理嘅若干意見
- 互聯網IP地址備案管理辦法(2005年3月20日)
- 非經營性互聯網資訊服務備案管理辦法(2005年3月20日)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台製作、複製、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資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嘅解釋
- 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
- 互聯網站禁止傳播淫穢、色情等不良資訊自律規範(2004年6月10日)
- 中國互聯網網路版權自律公約
- 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2005年5月30日)
- 互聯網醫療衛生資訊服務管理辦法
- 互聯網藥品資訊服務管理辦法
- 電腦資訊網路國際聯網保密管理規定(2000年1月1日)
- 電腦資訊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 電腦資訊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
- 電腦資訊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 具體依據條款
- 2000年1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七條
Template:Quote
- 《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第十條
Template:Quote
- 根據公安部33號令《電腦資訊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第五條規定
Template:Quote 從而導致喺互聯網上查閱違法資訊亦係違法[2]。
- 法律、法規禁止嘅網路內容同網路行為
- 反對憲法確定嘅基本原則嘅;
- 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同領土完整嘅;
- 煽動抗拒、破壞憲法同法律、行政法規實施嘅;
- 洩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同利益嘅;
-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嘅;
- 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迷信嘅;
- 散佈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嘅;
- 宣傳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嘅;
- 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嘅;
- 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嘅;
- 損害國家機關信譽嘅;
- 煽動非法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聚眾擾亂社會秩序嘅;
- 以非法民間組織名義活動嘅;
- 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嘅其他內容嘅。
[編輯] 中國網路審查嘅措施
1995年以來,中國大陸已經頒佈咗60幾項法規來規範Internet活動。喺2000年代初政治狀況比較敏感嘅日子,政府要求網管對法輪功同六四等題材嘅網址嚴格封鎖,對國內日益氾濫嘅色情資訊卻仲未顯示出足夠嘅關心同重視。自2004年中,呢種情況開始有所改善,有關當局開始大力打擊網上色情。
[編輯] 行政手段
[編輯] 國家工作人員對內容進行監控
由政府下轄公安部門(主要係網警)、國家安全部門、新聞管理部門、通信管理部門、文化管理部門、廣播電影電視部門、出版部門、保密等部門嘅工作人員監控著大陸嘅論壇、網志、聊天室同私人嘅即時通訊、電子郵件等互聯網資訊,通常使用功能變數名稱劫持、關鍵字過濾、網路嗅探、閘道IP封鎖、電子資料取證等技術來過濾、獲取有關情報資訊;對過濾內容進行判斷,嚴格禁止、刪除“有害”資訊;查禁、封堵和阻斷可能會“利用互聯網造謠、誹謗或者發表、傳播嘅有害資訊”。
例如:“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竊取、洩露國家秘密”等“有害”資訊;邪教、淫穢類資訊同埋其他“有害資訊”等。
同時對特定人群實行網絡監視,並後台阻斷敏感人士嘅網絡通訊。
[編輯] 實施行政處罰同司法追究
各國都對違反網絡相關法律進行處罰同追究,但中國相對更嚴厲,不單只係發表、製作政府認為不良資訊嘅人會面臨處罰,甚至閱覽相關資訊者亦可能會被行政處罰[1],並引發中國國內嘅爭議。同時,由於發表或傳播網路言論、資訊而入獄者(見下文)亦係世界最多。
[編輯] 政府及網評員引導網上輿論
除咗被動地封網之外,中國政府亦大力發展官方網站,大搞網上宣傳。香港城市大學嘅李金銓教授講,中國全部網站嘅10%係由政府直接建立同經營嘅,各級政府建立咗多個主要新聞網站。
由半公開同公開(如江蘇宿遷市)嘅消息,政府招收網路評論員,由佢哋以普通網友嘅身份,引導“正確導向”,普及“黨同政府嘅方針政策”。
[編輯] 雇請網路保安進行網路監控
比如北京網路安全保安分公司招收網路保安員,網路保安冇執法權,主要通過網路監控,為服務單位及時刪除各種不良資訊,及時叫停違法行為,向網監部門報警。 [3]
[編輯] 實名制
參見中國網路實名制
對網路接入、網吧、資訊發佈網站、電子郵件甚至遊戲等要求實名備案。特別係2005年2月份以來,資訊產業部要求境內所有網站主辦者必須通過為網站提供接入、託管、虛擬主機等服務嘅IDC、ISP來備案登記,或者登錄資訊產業部備案網站自行備案。無論係企、事業單位網站,或者係個人網站,都必須喺備案時提供有效證件號碼。
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經營性同非經營性互聯網資訊服務,必須以實名制履行備案手續。未經備案,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互聯網資訊服務。
[編輯] 要求國內外公司廣泛合作
中國政府採用思科、北方電訊、Sun、3COM和微軟等西方大公司提供嘅技術來封鎖網路,並命令網路公司幫助政府過濾“敏感”言論。
微軟喺中國嘅MSN博客空間設置咗篩檢程式,Google喺其新聞頻道嘅中國大陸版上攞走咗被中國政府封閉網站內容嘅存檔,Google喺2006年1月推出咗 Google.cn ,任何有違背中國政府嘅內容都被過濾。雅虎中國更被指幫助中國當局調查網上異見人士(見師濤“非法向境外提供國家機密”案)。
[編輯] 約束ISP、ICP
以法規嘅形式要求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互聯網內容提供商(ICP)不得製作、複製、發佈、傳播任何“有害”資訊。如發現後,應當立即停止傳輸,保存有關記錄,並向國家有關機關報告。
[編輯] 網吧管理
北京藍極速網吧嘅一次人為火災觸發大陸對網吧嘅管理加強(雖然喺呢件事同網吧管理嘅因果性有爭議),要求上網者實名登記,同時要求網吧必須安裝“網吧安全管理軟體”。
由國務院制定條例要求網吧經營者:
- 建立場內巡查制度,發現上網消費者嘅違法行制止並向文化行政部門、公安機關舉報。
- 核對、登記並保存上網消費者嘅有效身份證件同記錄有關上網資訊。
喺上海、武漢等城市,網吧嘅上網消費者仲可能會受到網路攝像設備嘅監視。
[編輯] 網路舉報
各級政府和部門都紛紛建立舉報網站及電話,用來接收對政治、色情暴力等有社會危害內容嘅網站進行舉報。如公安部舉報電話010-65283344、010-65207655,舉報網站為http://www.cyberpolice.cn ;中國互聯網協會嘅違法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http://net.china.cn/chinese/index.htm 。
然而截至2006年4月24日,公安部嘅舉報網站上面只能睇到寥寥可數嘅幾條消息,呢一方面可能由於該網站缺乏適當維護,另一方面也許係當局唔願意公開有關消息。而中國互聯網協會嘅網站則有較多關於已關閉網站嘅消息。
[編輯] 技術手段
中國嘅網路審查技術已發展咗一個非常成熟嘅地位,通過多手段、多途徑、多層次、分散式嘅處理,實現咗國家級閘道嘅IP封鎖、主幹路由嘅內容監測、功能變數名稱劫持、內容發佈過濾、訪問過濾等功能,將大多數線民能接觸到嘅資訊控制喺一個較嚴格嘅水平上。對呢啲審查技術嘅反審查技術參見突破網路審查。
各種技術手段如下:
- 國家入口閘道嘅IP封鎖
- 主幹路由器關鍵字過濾阻斷
- 功能變數名稱劫持
- (以上三類參見防火長城)
- 內容發佈過濾
- 此是一種預審行為嘅技術,即過濾詞,例如論壇、聊天室、QQ、TOM-SKYPE等嘅網站或軟體對關鍵字進行預先過濾、延後發佈、警告等。
- 用戶端訪問過濾
- “網吧安全管理軟體”之類嘅軟體能過濾50多萬帶有色情與認為含有違法嘅內容而被禁止訪問嘅網站等等。
[編輯] 中國網路審查嘅特點
同其他國家嘅互聯網審查相比,中國嘅網路審查有四個突出嘅特點:
[編輯] 預先審查
其他國家進行嘅網路審查,多數通過法律方式進行,即指控資訊提供者違反某一法律,然後依法加以關閉。咁樣,對於唔受管轄嘅其他國家嘅網站,網路審查基本上無能為力。同大多數國家不同,中國嘅網路審查意在防止違規資訊流入用戶終端,咁雖然不能強制其他國家網站關閉,但依然可以起到作用。
[編輯] 模糊嘅標準
中國網路審查所使用嘅標準係相當模糊嘅,表現喺違法(規)嘅標準難以把握。比如到何種程度就會“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同領土完整嘅”,何種程度又會“擾亂社會秩序”,何種程度又會“破壞社會穩定”,法規上均冇明文規定。
作為一名國內嘅網路使用者,好難自我審查有關嘅網路內容是否係“有害資訊”?討論嘅內容是否會被有關部門認定為“國家機密”?向唔特定嘅多數人表達自己嘅主張是否就會構成“煸動行為”。
亦好難預測某一網站會否喺某一日被列入封鎖範圍。假如被列入咗,亦難以知道確切嘅原因。除咗若干特殊嘅例子(例如Google),似乎好少有被封鎖網站解封嘅例子。當然,呢種模糊性亦係相對嘅,對於若干敏感話題(比如政治、民主類話題),幾乎可以肯定,只要網站涉及咗呢方面嘅內容並達到咗一定嘅人氣,就會好快被封。
[編輯] 程式不透明同缺少救濟性
中國嘅相當多嘅網站由於受網路審查被關閉或刪除內容,其中部分網站所有者有異議,但難以尋求復議與訴訟嘅途徑。由於監管喺程式上缺少明確的界定,誰實施處罰、被處罰違反什麼法律、依據什麼進行處罰都難以明確指認。呢種情況喺一啲學術、法律、維權網站上特別突出[2]。
[編輯] 對政治言論較嚴格嘅限制
對於涉及到有關批評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嘅弊端,其他意識形態嘅宣傳,中共高層領導人犯錯誤嘅內容會受到一啲限制,呢種限制體而家推行敏感辭彙過濾系統同由中共各級黨委宣傳部具體監督及執行嘅涉及政治內容嘅審核制度。各個網站(根據影響力唔同)會採用或接受程度唔同嘅政治敏感詞過濾,過濾嘅結果係任何出現涉及敏感詞彙嘅言論唔可以喺網上發表或被替換發表,個人電子郵件或即時訊息會被阻擋或刪除——亦包括一啲同政治無關嘅內容。
[編輯] 網路審查的多方立場及觀點
[編輯] 中國政府嘅立場
中國政府認為由於網路資訊品質同真實性參差不齊,比如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被認為係帶有敵意而建立嘅,具有煽動、顛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嘅內容,喺人民嘅辨別能力唔強嘅情況下,容易受到其影響同蠱惑;被認為容易腐蝕少年兒童心智嘅色情內容;被認為傳播邪教嘅內容。所有有必要對其進行管理。中國政府處理此問題嘅主要手段係封鎖對呢啲網站嘅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話,經過外交部嘅調查,呢啲被封鎖嘅網站內容都係唔合法同唔健康嘅,所以予以封鎖。香港南華早報曾引用國安部官員嘅話說,政府認為:爭取解除網路封鎖嘅努力係“外國敵對勢力通過互聯網顛覆中國共產黨嘅陰謀。”通常咁楊嘅網站都會涉及六四事件、法輪功(被官方認為係邪教)、色情,臺灣獨立問題以及西藏獨立問題等等。
對於一啲指責,政府辯解說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喺統一管制方面有一定嘅困難,只能用一啲被指矯枉過正嘅方法來對付網路犯罪。
[編輯] 反對者嘅觀點
喺中國國內外,好多人認為呢啲措施太嚴厲,阻礙咗資訊嘅自由流動,侵犯咗公民嘅言論、通訊、知情權利,限制咗網際網路本應具有嘅言論自由同民主精神,咁樣嘅做法會影響中國嘅互聯網發展,唔利於嗰啲發表獨立見解同思想嘅網站,同時呢啲做法亦迫使一啲打“擦邊球”嘅網站只能通過外逃嘅方式來獲得生存空間。有人引用《世界人權宣言》 同《公民權利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來維護網上發表文章嘅權利。
同時反對者認為,審查手段會造成災難,比如喺SARS事件初期,政府喺網路上嚴格禁止疫情嘅發佈與討論,導致疫情嘅進一步擴大同產生更多嘅傷亡。
唔少法規招致批評與反對,公安部33號令第五條認為“通過互聯網……閱讀……不法……內容”為非法,由此導致兩名流覽黃色網站嘅人員被公安部門抓捕同處罰,呢一事件引起激烈爭論,唔少人認為其遠甚於清朝文字獄,建議對此規定進行違憲審查[4]。
針對網吧嘅嚴格管理,許多人認為阻礙咗呢一行業嘅發展同國人利用網路嘅機會,特別係對於12時之後夜間停止營業同上網吧者必須出示身份證嘅規定,受到激烈爭議,認為咁同保護未成年人冇必然因果。有言論認為一啲部門為咗增加一啲官方產品,例如軟體同防火用具嘅銷量而提高許可標準。規範化過程中數以萬計嘅網吧因此被關閉。
亦有意見認為,中國嘅網路審查由於其標準嘅模糊性同預先審查,對網路自由構成嘅威脅同其他國家實行嘅事後審查係有好大區別嘅。批評者嘅意見主要集中喺預先審查,而唔係依法進行嘅對違法網站嘅懲罰同關閉行動。
[編輯] 其他人嘅觀點
網路審查使互聯網內容喺一定程度上得到咗淨化,亦喺一定程度上避免咗未成年人沉迷於網路色情所造成嘅不良影響。雖然部分學術商業網站並冇被封鎖,但係諸如CNN/BBC同一啲被認為可能散佈對中國中央政府不利觀點嘅新聞媒體網站無法被訪問同流覽亦產生咗爭議:喺呢個問題上有啲人認為,CNN/BBC等網站嘅言論有失公允,對中國嘅一啲報導可能帶有偏見,係需要進行審查嘅;不過亦有人認為,審查嘅同時對國人從其他觀點正常觀看新聞事件以及相關評論造成咗極大嘅影響。
對於CNN/BBC嘅爭議固然有其合理性,不過如香港特區政府投資嘅公營電臺——香港電臺等亦喺封禁之列。對香港電臺來講,雖然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正式立法之前,唔受大陸嘅法律管轄,但係其言論亦絕唔會企喺同大陸敵對嘅立場上,儘管有啲觀點確實係對立嘅。有人據此認為,淨化言論嘅觀點靠唔住。
[編輯] 雙重標準嘅觀點
值得注意嘅係,一啲批評者一面批評中國執法機關嘅網路審查,一面又責怪中國冇對批評者反對嘅內容進行審查。例如,美國前駐華大使批評話,中國應該對網路簽名反對日本加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嘅行為進行審查,佢甚至要求封鎖嗰啲網站。佢批評話,中國允許網路簽名反日入常嘅網站運行同咁多人反日係具有諷刺嘅同可恥嘅[5]。有人據此認為,部分批評者嘅觀點係自我矛盾嘅,佢哋採用雙重標準。對嗰啲佢哋支次嘅內容,佢哋批評審查;對嗰啲佢哋反對嘅內容,佢哋則又批評唔審查。故此,批評者嘅出發點值得懷疑,究竟係真嘅為咗網路自由,定係別有目的。
不過亦有人認為,呢種雙重標準嘅指責係移的就矢,佢哋既冇證明支持同反對審查嘅係同一人或組織,亦冇證明支持同反對嘅係同一審查行為。亦有人認為,就算可以證明呢兩點,亦可提出如下辯護:假如認可咗而家唔可以好快改變嘅審查嘅現實,咁由於審查本身表達咗審查者(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嘅觀點,就可以根據審查嘅尺度對此予以批評,從而要求其進行調整(咁往往涉及到外交關係),不過咁同根本上反對審查嘅立場並冇衝突。簡而言之,呢種觀點就係:最好乜嘢網站都唔封,要封就應該對未被封而會影響外交關係嘅網站承擔起相應嘅責任,而唔係以“純粹民意唔代表政府立場”來推卸。
[編輯] 網路審查的一些例子及影響
中國政府對網路內容進行審查是基於中國社會制度的特殊性。由於中國是世界上僅存的幾個實行社會主義及一黨專政制度的國家,基於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及政治不被外國各方不同勢力影響的考慮,在執政黨觀點和部分民眾看來,中國實行這一制度是有一定必要性的,但是也產生了一定消極影響。在瞭解網路獨特性的國內外民眾看來,網路審查是有意識的政治操縱,部分民眾甚至持支援態度,但也有持相反意見的人士。
[編輯] 對言論嘅審查同影響
北京制定咗一套要求網路出版商自我審查嘅規定,違反規定嘅懲罰可能係關閉網站。與此同時,一啲跨國公司、政府部門、大學和同其他組織簽署咗由中國互聯網協會起草嘅《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簽署者同意禁止“製作、發佈或傳播危害國家安全同危害社會穩定嘅有害資訊”。好多公司嘅搜尋器已有效咁濾掉含有“人權”、“法輪功”同“1989天安門”等通常被北京認為具有違法內容嘅大部分網站。
[編輯] 對司法嘅影響
多人因在網上發表傳播反對批判政府嘅文章、資訊而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並逮捕。不過相當多人認為煽動顛覆罪範圍過大、無煽動對象亦能入罪、相關行為如顛覆批評標準模糊、缺少司法解釋、給予政府空間過大。2001年有多人發表網路言論由於呢一罪名而被逮捕,就此多位學者同律師上書人大要求限制或取消呢一罪名,喺2003年,多名學者同法律人士簽名要求人大就呢一罪名進行司法解釋。
[編輯] 對公民在網路上工作學習交流的影響
關鍵字過濾,給國內的相當多的科研人員,大學師生的正常科研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正常的關鍵字搜索可能被重置,並在隨後的幾分鐘內相關網站被封禁無法再次流覽。這些影響被認為給經常需要到國外技術網站、搜索引擎網站、資料庫網站搜索資訊的國內科技人員帶來了相當大的困擾。為了避免過濾系統的干擾,人們想出了一些對策,比如拆字法,同音異型字替代法,符號插入法等等,形成了中國網路上特有的人文景觀。曾有某網友對此的一句調侃在網絡廣爲流傳:“不 矢口 亻十 麼 日寸 候,亻奄 口斤 言兌 言侖 土-{雲}- 有 辶寸 氵慮 白勺 言兌 氵去,於 是,亻奄 學 會 了 扌斥 字。後 來 , 亻奄 米青 礻申 分 裂 了”
[編輯] 對香港地區嘅影響
因為中國大陸網路審查嘅模糊性,中央政府對網路資訊嘅管制,被懷疑好多時候所產生嘅影響都唔止對內地有效,而係不時都會影響到其他地區。例如:2005年1月22日淩晨,喺香港嘅唔同網路都唔可以存取《大紀元時報》(與法輪功相關的報紙),而其IP位址就被挾持及重定向到其他唔相關嘅網站(喺 i-cable 嘅線路被導往日本一家叫柴田嘅傢俱店,教育學院嘅線路則被引咗去新英格蘭一個曲棍球嘅網站),呢一事件被好多香港居民認為與中央政府嘅審查有著直接嘅關係。
此外,中央方面以前曾多次為咗防止內地網民前往香港BBS或網站,從而獲得香港實況或海外事件非官方版本,曾經多次喺有爭議事件發生時期(主要以香港政治事件,如香港七一遊行;或國際事件中情況同中央政府所講口徑唔一致,如中美軍機相撞;或盛傳國內政治形勢有變時)。以香港著名嘅BBS香港網站為例,有多方消息確稱於多次唔同時期,由中國官方或所屬機構發出而對其伺服器及DNS Server進行攻擊,使內地、香港或海外嘅用戶都唔可以依正常途徑連上該站。並且就算站長多次改變使用嘅線路,亦唔可以改善被攻擊嘅情況。部分同中央立場有異嘅香港政黨網站或中立嘅論政、新聞網站亦有相同情況。另外,喺香港亦不時唔可以連上 www.google.com;反而 www.google.com.hk 則任何時候都可以連上。呢個亦被認為同中央政府封禁與google協議有關,幹擾咗 google.com 喺香港嘅連結。
[編輯] 被管制或限制的網站
參見防火長城相關章節
中國嚴格限制國內一些影響穩定的學術、思想、維權網站,部分國內公網BBS與學術思想維權網站被關閉或限制功能,如關閉《公民維權網》《憲政論衡》等網站、中國大陸部分高校BBS只對校內IP開放。中國也限制了一些有明顯過激行爲的網站的活動。例如曾經在1999年發動線民攻擊美國網站的中國駭客聯盟和中國紅客聯盟、部分激進反日網站被關閉。此外,北京還關閉了一些有嚴重排外傾向的網站。
國內很多色情的論壇或網站也被取締或者被封鎖,部分人士認為其審查力度不如政治原因的網站。
所有境外的民運及法輪功網站、臺灣的大多數政府網站論壇以及部分境外宗教網站被封鎖。對產生重大影響的國外內容發佈網站(比如Wiki、網志、聊天室、論壇、個人主頁等服務提供網站),也常常予以封鎖,或者限制其與中國網路審查有衝突的部份功能。例如搜索引擎Google在2002年曾經一度被封鎖長達10天,至今部分功能如網頁快照被限制。
所有網站都受到關鍵字過濾的影響,出現偶爾不可訪問(比如Gmail)。此種過濾是雙向的,也就是說,國內含有關鍵字的網站在國外不可訪問,國外含有關鍵字的網站在國內不可訪問。
被限制與關閉的國內幾個典型網站:
- 北京大學一塌糊塗BBS(永久關閉);
- 燕南網及其BBS在2005年9月30日已關閉
- 清華大學水木清華BBS(已被限制為校內訪問,校外訪問實行實名制);
- 南京大學南大小百合BBS(已被限制為校內註冊,實行實名制,校外只能流覽);
- 學而思BBS(關閉)
- 憲政論衡(關閉)
- 公民維權網(數次被關閉)
- 「觀點」論壇(數次重開關閉)
引人關注的幾個被限制國外網站:
- 維琪媒體的所有語言和所有專案網站。參見中國大陸封鎖維琪媒體事件。
- Google的部分功能:在大陸不可搜索敏感詞;Google的Blogger服務網站www.blogspot.com;Google收錄的位於Usenet上的部分新聞組;網頁快照功能;Google新聞臺灣版;
- BBC中文網[6];美國之音[7];德國之聲中文版在部分地區不能訪問;自由亞洲電臺[8];聯合新聞網(聯合報系);
- 知名blog網站:blog-city;BlogSome;WordPress.com;Weblogs.us(只限制訪問二級功能變數名稱位址);BlogSpot(不能訪問);
- 洛杉磯中華學習中心 美國中文語言教學機構
- 知名開放原始碼軟體-{A|zh-cn:開發;zh-sg:開發;zh-tw:開發;zh-hk:開發}-網站:Dev-C++;FreeBSD(2006年2月16日);SourceForge(部分項目如Freenet,另有部分時間全站不能訪問)
- MSN Spaces,中國大陸使用最多的個人網志之一,近來也最現問題。許多地區都無法正常訪問,只能需要國外的代理服務器。
- Hotmail,中國大陸五一節假日期間,許多地區都無法正常訪問此郵箱。微軟的一份官方解釋信中稱,這是是由於技術原因,但許多人都相信這和中國政府的網路審查有關係。
[編輯] 因中國網路審查被捕和判刑公民
據法國的記者無國界(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組織稱,因從事互聯網活動而被監禁的中國人目前已經從2001年時的3人躍升至了2005年的62人。下面是部分因網路言論被監禁的公民:
[編輯] 2001年及以前
- 林海因 1998年被捕,2000年3月3日以“煽動他人顛覆國家”罪名入獄兩年。
- 黃琦 2000年6月3日被捕,判處有期徒刑5年。
- 蔣世華 2000年8月16日,以“危害國家安全罪”被拘捕。2000年12月,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
- 綦彥臣 2000年9月被判“顛覆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入獄四年。
[編輯] 2002年
- 劉荻 2002年11月9日以涉嫌參加「非法組織」被捕及超期羈押,2003年11月28日出獄、免於起訴
- 吳一然 2002年11月9日以涉嫌參加「非法組織」被捕及超期羈押,2003年11月28日出獄、免於起訴
- 李毅斌 2002年11月9日以涉嫌參加「非法組織」被捕及超期羈押,2003年11月28日出獄、免於起訴
- 歐陽懿自2002年12月拘留
[編輯] 2003年
- 陶海東2003年1月"煽動顛覆國家政權"七年有期徒刑
- 蔡陸軍 2003年3月3日被批捕,後被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起訴,判刑三年。
- 羅永忠 2003年10月因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 杜導斌 2003年10月29日被拘留,煽動顛覆罪被判四年,緩期執行
- 顏均2003年12月8日煽動顛覆判處兩年徒刑
- 李志2003年12月10日顛覆罪判處八年徒刑
[編輯] 2004年
- 馬亞蓮 2004年3月16日被上海員警處以勞動教養一年半。
- 趙岩 2004年9月17號被中國國安局以洩露國家機密罪逮捕,至2005年12月未判決,仍在關押中。
- 鄭貽春 2004年12月3日被捕。2005年9月22日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有期徒刑7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
- 師濤 2004年11月24日被捕,最後以"非法向境外提供國家機密"罪判處10年有期徒刑。
[編輯] 2005年
- 張林 2005年7月28日判決有期徒刑5年。
- 李建平 2005年5月26日被拘留,6月30日以“涉嫌誹謗”為由被批捕,目前由“涉嫌誹謗罪” 改為 “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 許萬平於2005年4月30日被刑事拘留,於2005年12月21日因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剝奪政治權利四年。
- 任自元2005年5月10日在江蘇省南通市被拘留,2005年6月17日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逮捕。2006年3月17日以顛覆國家政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
- 李元龍(筆名:夜狼)因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於2005年9月9日被貴州省國家安全廳刑事拘留,2005年9月23日被貴州省國家安全廳監視居住,2005年9月28日經貴州省人民檢察院決定批捕。
[編輯] 註釋
- ↑ 四川某市警方通過於2004年8月9日從省公安廳網監處同浙江省杭州市網監支隊獲得嘅線索,喺8月10日查清該兩個分別於2004年3月21日同2004年7月11日登錄浙江一色情淫穢網站,查閱、流覽色情淫穢圖片並喺該網站上留言嘅上網帳號嘅用戶資料,並掌握咗大量相關證據,抓獲咗韓某、鐘某兩名違法嫌疑人。[1]。
- ↑ 北京大學嘅一塌糊塗BBS被關閉,賀衛方教授反對呢一做法時,竟搵唔出下令關閉嘅“上級”係邊個(後來知道係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至今亦冇公示關閉原因;2004年1月15日,北京市宣武區人民法院法院以“行政訴訟案唔符合起訴條件”為理由,駁回《公民維權網》設立者李健對下令強行關閉《公民維權網》者--北京市電信管理局--嘅起訴。
[編輯] 參看
- 互聯網審查 言論自由 新聞自由
- 中國網路實名制 突破網路審查 防火長城 公共資訊網路安全監察
- 網路員警 網路評論員 網路特務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權
[編輯] 外部鏈結
Template:Wiki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