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殖民地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德意志帝國殖民地由霍亨索倫王朝嘅德意志帝國喺19世紀後期建立。德國統一之前,一啲德意志政權都曾經短暫建立過殖民地。
[編輯] 歷史
16世紀,奧格斯堡嘅銀行世家安東·韋爾瑟 (Anton Welser)同埋巴爾托洛梅斯·韋爾瑟 (Bartholomeus Welser) (韋爾瑟家族)就嘗試喺今委內瑞拉嘅地方建立殖民地。1528至56年,德意志人喺委內瑞拉領土有一啲特權 (詳見德意志開拓美洲)。1685年10月5日,布蘭登堡得到而家毛里塔尼亞海岸上嘅阿爾金島 (Arguin Island),仲喺1701年成為普魯士嘅殖民地,但係喺1721年3月7日畀法國奪去。
17世紀,一啲德意志邦國都短暫擁有過殖民地。布蘭登堡 (亦即普魯士王國)嘅布蘭登堡-非洲公司 (Branderburgisch-Africanische Kompagnie) 得到阿爾金島、普魯士黃金海岸 (後來併入荷蘭黃金海岸,喺而家迦納)同埋聖湯瑪斯島 (Saint Thomas;今屬美屬維京群島)。波羅的海德意志人領導嘅庫爾蘭 (Courland)公國亦都喺多巴哥島同聖安德魯島 (今岡比亞詹姆斯島)建立殖民地。然而,所有德意志邦國都未能同西歐嘅海洋強國競爭。同樣地,哈布斯堡王朝當時統治神聖羅馬帝國嘅奧地利省份——只有佢喺南尼德蘭經營嘅Ostender-Kompanie 喺印度短暫擁有科羅曼德爾海岸 (Coromandel Coast) 同安達曼-尼科巴群島 (1719-32年),後來因法國反對而放棄領地。
德國只係喺1871年由大陸國家普魯士王國統一,故此佢比西方的國家更遲走上帝國主義、爭奪殖民地嘅道路 (所謂「太陽下的位置」)。1870年前,德意志邦國保持獨立政治體制同目標;而德國統一前後嘅外交政策,包括奧托·馮·俾斯麥嘅政策,都集中喺解決「德國問題」,純粹追求德國喺歐洲嘅利益。另外,德意志人嘅海外貿易其實源遠流長,早喺漢薩同盟時期開始;德意志人都有移民傳統:東至俄羅斯同羅馬尼亞;西至北美洲;德意志北部嘅商人同傳教士,都有興趣到海外發展事業。
19世紀末,好多德國人都認為,爭取殖民地可以顯示國力,又夢想建立公海艦隊——呢個夢最終願望成真,並令英國感到受威脅。
由於德國太遲加入爭取殖民地嘅行列,佢面對嘅世界,大部分地區都已經畀其他歐洲強國瓜分;喺一啲地區,甚至已經開始去殖民化,例如美洲諸國。美國革命、法國大革命同拿破崙戰爭都加速美洲國家獨立。
1904年,德屬西南非洲 (今納米比亞)嘅赫雷羅人 (Herero)起義,畀德軍打敗。德軍其後發動種族滅絕,殺害咗數萬名當地嘅赫雷羅人同納馬人 (Nama;舊稱Namaqua)。
一戰期間 (1914-18年),同盟國解散德國嘅殖民帝國,並重新分配領土,依據包括戰後簽署嘅凡爾賽條約。
根據巴黎和會定下嘅條約,日本得到加羅林群島同馬里亞納群島;法國得到多哥同喀麥隆;比利時得到部分德屬東非;而英國就得到德屬紐幾內亞、奈米比亞、部分德屬東非同薩摩亞。英國得到嘅領土,好多都併入英聯邦成員嘅領地,並成為佢哋獨立後嘅領土。
[編輯] 德國殖民地
德國正式擁有過主權嘅地方包括 (德語名稱為斜體):
- 太平洋
- 西薩摩亞:1899-1914年
- 德屬新幾內亞 (Deutsch-Neuguinea),包括威廉皇帝領地 (Kaiser-Wilhelms-Land) 同鄰近海島:1884-1914年;其政區仲包括:
- 加羅林群島 (Karolinen):1889-1914年
- 馬里亞納群島 (Marianen):1889-1914年
- 德屬東非 (Deutsch-Ostafrika):
- 後來嘅坦噶尼喀 (Tanganjika),今天屬於坦尚尼亞
- 盧安達同蒲隆地 (Ruanda-Urundi):1885-1917年
- 維圖 (Witu):1885-90年,喺而家嘅肯亞
- 德屬西非 (Deutsch-Westafrika)包括:
- 喀麥隆 (Kamerun):1884-1914年
- 多哥 (Togoland):1884-1914年
- 德屬西南非洲 (Deutsch-Südwestafrika),今奈米比亞:1883-1915年
德國亦都喺中國擁有土地利益:
- 膠州灣 (Kiautschou)保護領地,包括租借地青島 (Tsingtau):1897-1914年 (原本租借99年)
- 山東勢力範圍
- 黃河 (Gelber Fluss) 流域勢力範圍
[編輯] 來源同參考
- Westermann, Großer Atlas zur Weltgeschichte
- WorldStatesm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