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中文係指漢語同埋漢字。當提到語言方面,中文亦都被叫做「中國話」、「華語」、「漢語」;當提到文字時,中文亦都被叫做「中國字」、「漢字」。

[編輯] 漢語

主條目:漢語

漢語係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嘅語言之一,世界上大約有1/5嘅人使用漢語做母語。喺中國大陸臺灣新加坡等地,都用漢語做官方語言。漢語亦都係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

現行通用嘅漢語—普通話(國語)係用北方話做其基礎音系。但係講漢語嘅地區,除咗主要通用嘅普通話外,仲有多種漢語方言做通用語言。語言學家根據漢語方言嘅不同特點,把漢語劃分為七大方言:北方語、吳語、湘語、贛語、閩語、粵語、客語。除咗普通話,香港同埋澳門係用粵語做通用語言,境外華人則用粵語、閩語、客家話或其他漢方言做社區交際通用語言。

[編輯] 漢字

主條目:漢字

漢字係漢語書寫嘅最基本單元,最遲喺商代已經開始被人使用,歷經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諸般書體變化。秦始皇統一中國,李斯整理小篆,「書同文」嘅歷史從此開始。就算漢語方言發音差異很大,但係書寫系統嘅統一減少咗方言差異造成嘅交流障礙。

東漢許慎喺《說文解字》中將漢字構造規律概括為「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項為造字原理,係「造字法」;而轉注、假借則為用字規律,係「用字法」。

三千幾年嚟,漢字嘅書寫方式變化唔大,令到後人得用閱讀古文而不生窒礙。但係近代西方文明進入咗東亞之後,成個漢字文化圈嘅各個國家紛紛掀起咗學習西方嘅思潮,其中,放棄使用漢字係呢場運動嘅一個重要方面。呢啲運動嘅立論用為:同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漢字係繁瑣笨拙嘅。好多用漢字國家都進行咗唔同程度嘅漢字簡化,仲有啲進行完全拼音化嘅嘗試。日文假名嘅拉丁轉寫方案用同漢語多種拼音方案嘅出現都係因為呢種思想。中國大陸將漢字筆劃參考行書草書加用省簡,1956年1月28日審訂通過《簡化字總表》,喺中國同新加坡用到宜家。台灣、香港同澳門則一直使用正體中文(繁體中文)。

目前喺使用漢語嘅地區,大都使用兩種規範漢字,分別係繁體中文(繁體字、正體字)和簡體中文(簡體字、簡化漢字)。

[編輯] 相關條目

  • 普通話
  • 漢語方言
  • 繁體中文—簡體中文
  • 漢語拼音
  • 中國語文
您可以喺維基辭典搵到喱個百科條目嘅詞義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