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職務 | 第22-23任台北市市長 中國國民黨第4任黨主席 |
---|---|
在職期間 | 1998年12月25日至今(市長) 2005年8月19日至今(黨主席) |
生日 | 1950年7月13日 |
出生地 | 香港九龍 |
配偶 | 周美青 |
職業 | 政治人物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
馬英九(1950年7月13日—)係響香港出世,1998年-2006年做台北市長。馬英九喺2005年8月19日就任中國國民黨黨主席,係繼蔣經國、李登輝、連戰之後嘅的第四任黨主席,亦係第一位由黨員直選產生嘅主席。老婆係周美青,有兩個女。家陣佢係國民黨中生代嘅代表人物,係國民黨內最有群眾魅力嘅政治明星。馬英九好有可能代表國民黨參加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
目錄 |
[編輯] 姓名
英九個名,係根據佢自己講係族譜來嘅。「英」為「上尊大人,英才繼起」,「九」就希望可以「九思立身」。但亦有其他講法,係佢嘅出生地:即「英國殖民地」與「九龍」的合稱。
另外,「九」字響台灣話有文讀「kiú」、白話「káu」兩種讀音,姓名一般情況都用文讀。但反對者有時會特登將馬英九之個「九」字用白話音「káu」發,同「狗」同音,有貶意。
[編輯] 生平
馬英九祖籍湖南省湘潭縣馬家堰(另一說祖籍湖南省衡山縣為官方說法,根據對其表兄的採訪以及馬英九官方網站資料來看可能有誤。)。佢響香港九龍廣華醫院出世。父親馬鶴凌,母親秦厚修,家中有5個子女,但馬英九是唯一的兒子。
佢一歲時嗰陣跟雙親定居台灣,高中讀建國中學。響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由於參加「保衛釣魚島」而得到中山獎學金赴美國攻讀法律,獲得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在美時期頗活躍於僑界中,是當時有名的愛國學生,但留學生群有傳聞說馬為國民黨的特務,專向國民黨檢舉海外的反動分子,並有人拿出馬英九拿著相機的照片為佐證,但此消息並未有可靠證據。馬英九曾任學生刊物《波士頓通訊》的主編。
畢業後,馬氏成為馬里蘭大學法學院研究顧問、波士頓第一銀行法律顧問,並在紐約一家律師事務所任職。
[編輯] 進入政壇
1981年馬英九回到台灣,步入政界發展,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是蔣經國的英文翻譯。1984年馬英九出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副秘書長,1988年任行政院研考會主委兼大陸委員會(陸委會)工作匯報執行秘書,1990年任國家統一委員會研究員。1991年馬英九不僅升任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還成為國民黨不分區國大代表。
1993年連戰出任行政院長,馬英九被邀出任法務部長,但由於對地方上的黑金勢力打擊過力,撼動國民黨長年來經營的人脈基礎,被人指責「你這樣做是殺雞儆猴,但不必連猴子也殺掉吧。」連戰受到的壓力一天比一天大,直至李登輝當選民選總統後,由於新黨及民進黨開始合流,故決定暫時以連戰續任行政院長。有一次與民代座談,他們說支持連續任的的條件,其中一個就是要馬英九下台。結果連戰受不住來自總統府的強大壓力,在1996年把馬英九轉任為行政院政務委員。
翌年,連內閣飽受白案等政治風雨,馬英九提出「辭官退選」聲明,不參選1998年的台北市長選舉,在程序有爭議之下,取得政治大學法律系的專任教職,並承諾以後專心教育,不涉足政事,但是沒有過多久,1998年,在經多人勸進與其父馬鶴凌道德勸說下,馬英九終於打破沉默,出選國民黨台北市長初選,他在當時被黨內認為是唯一有希望擊敗陳水扁的強棒。結果通過初選,成為台北市長候選人。
1998年的台北市長選戰,主要候選人為民進黨籍、尋求連任市長的陳水扁,國民黨籍、時為卸任政務官的馬英九,以及新黨籍的前立法委員王建煊。最後,馬英九擊敗陳水扁、王建煊等對手,獲得勝選。競選過程中,部分人士認為時任國民黨黨主席的李登輝對該黨候選人馬英九支持的態度並不明確,甚至認為李登輝暗助陳水扁,而其癥結在於馬英九「外省人」的出身。在選前最後數天,李登輝在造勢大會上高舉馬英九手臂,稱馬英九為「新台灣人」,此舉被認為對馬的選情有所助益。然亦有傳言雲,選前一周馬英九所舉辦的遊行反應熱烈,李登輝由內部民調判斷馬英九即將勝選,乃公開強調支持馬英九,接收勝利光環。
[編輯] 市政
馬英九任內推動的主要市政項目包括發展台北市的文化建設,主要持續陳水扁任內即大力關注的台北市交通,並進一步完善台北捷運網路等,以及較著名的政策如垃圾費隨袋徵收、更新西門町徒步區、強化機車停車管理等;但在面對納莉颱風時,大水湧入捷運隧道,並讓台北捷運藍線停駛長達數個月、台北交通大亂,亦曾讓反對者評擊「毫無政績可言」。
雖然馬英九在當選市長之後不久,即宣佈將爭取連任,但在2002年台北市長選舉前,仍然有傳言認為馬英九將不參選以備角逐2004年的總統選舉。然而馬英九仍然參選台北市長,並宣佈要以「不一樣的方式」來打這場選戰,因此選舉方式著重於發表政見,舉行各種與市民的討論會等,其競選對手民主進步黨所推派的候選人李應元也著重於政見發表,從一方面看可以說是台灣近年來選舉時少見純粹用政見來爭取選民認同的高格調選舉,從另一個角度看則是馬英九利用其現任優勢,而故意冷處理選舉。馬英九最後以壓倒性優勢連任成功。
馬英九第二個市長任期,反對者仍列舉許多其失敗的政績。其中,對於傳統市場、商場、攤商的重建安置上,均不如預期。失敗的例子有龍山商場、龍山寺地下街等,其中最失敗的建成圓環,是在馬英九八年任期內從改建、沒落,到歇業,因施政規劃及設計不良,耗費金額達兩億以上,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另外,北投空中纜車案也是一具有爭議的政績。
[編輯] 個人
[編輯] 個性
馬英九的政敵,甚至同黨同志常調侃馬英九是「軟腳蝦」、「乖乖牌」,而媒體也常以「不沾鍋」、有「政治潔癖」形容他,這些觀點或多或少反映出馬英九在政壇的發展。
馬英九不論遇到市政上批評與攻擊,皆為禮貌一句「謝謝指教」希望終止口水戰。但由於使用頻繁,使對手批評過於搪塞,甚至熱門網路用語之一。但由於馬英九始終營造清新健康的形象、而普遍認為較受中間選民的期待與支持。
然而,馬英九在接任黨主席後面對陳水扁總統罷免案,2006年6月7日發言「扁不辭職會死得很難看」、「子彈已經上膛,只等扣下板機」、「你的日子不多了」等一改早期風格的言論引來喧然大波,馬英九則於6月14日出面道歉,表示願意「聞過則改」。
[編輯] 生活
馬英九在美國留學期間和周美青結婚,有兩個女兒,馬唯中(曾就讀哈佛大學,現在美國工作),馬元中(現在美國布朗大學讀書),且馬英九是個慢跑與游泳愛好者,他善於與青年人打交道,營造年輕形象,並積極籌辦與參與運動、藝術活動,以及公益活動,如2004年-2005年跨年晚會時,在倒數時刻為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受難者祈福。
[編輯] 黨主席選舉
在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就出現一些新聞報導馬英九與國民黨中央出現矛盾。馬英九做為台北市長,不贊成採取體制之外的諸如發動群眾集會遊行之類的活動來抗議選舉結果,而當時的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連戰則實際參與抗爭,兩人於此事之看法,顯有不同。馬市長鑒於選後延續數日的大規模示威,以及滋生的衝突事件有礙社會秩序,在對抗議群眾的訴求表達同情之餘,仍決定動用警力予以驅散。
同年6月,則出現了所謂「馬家軍」的傳聞,馬英九市府團隊內多人公開宣佈將參選年底的立法委員選舉,這被認為是為馬英九2008年總統大選鋪路。對此馬英九本人雖然否認,大多數人卻還是認為馬英九有意參選總統,而這在親民黨和國民黨內部都出現了不同的看法。許多泛藍的地方首長和立法委員都公開支持馬英九,但是親民黨內也有宋楚瑜將被取代的憂慮。而國民黨的本土派成員則更希望看到未來馬英九和王金平共治,而非馬英九獨攬大權。
2005年,馬英九與王金平相繼宣佈競選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2005年4月4日,在中視陳文茜主持的「文茜小妹大」節目中的訪談表示,如果他在黨主席選舉中勝利,他希望與王金平共治國民黨。2005年7月16日,在國民黨首次黨員直接投票的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以72%對王金平28%的票數,投票率達50.17%。順利當選國民黨第六任黨主席。不過因為黨主席選舉過程中,兩方陣營互控賄選,真相不明。馬競選團隊更暗批王金平是黑金,王金平除要求馬英九對此事道歉外,也遲遲不願接受副主席等職位。論者認為國民黨將因此在選後陷入長期的隱性分裂,「王(連)、馬分治」而非共治。8月19日,在中國國民黨黨主席的交接儀式大會上,馬英九與連戰做了正式的黨主席交接,從此正式履行黨主席的職責。2006年3月19日至3月29日,以國民黨主席身份第一次訪問美國。在訪美期間受到美國官方高規格的招待,並以英文在美國政府許多重要機構演說,演說其間與謝長廷良性的互動,深受台灣大多數人民的贊賞,最特別的是馬英九訪美期間,美國許多政要主動與馬英九會面,這和陳水扁訪美時積極要求見美國政要而未果,有著極大的不同,馬英九此次訪美期間其表現受國際媒體肯定,也通過了美國政府的考驗,研究中美關係的學者相信,此行讓馬英九入主2008中華民國總統的勝算大幅增加。
許多人認為馬英九是國民黨的希望,甚至猜測倘由馬英九而非連戰、宋楚瑜參與2004年總統選舉,國民黨可能取回執政權。但是也有一些看法認為省籍情結是馬英九參選總統的罩門,例如陳水扁即曾揶揄馬英九是「香港腳,走香港路」,馬英九對此加以反駁,指出自己是「台灣製造﹑香港交貨」,並多次強調省籍情結對他個人非常不公平。在2005年國民黨主席選舉前,他被認為僅在台灣北部具有影響力,且到南部就相當艱困,但在黨主席選舉中他卻在全國得票均贏過對手,已進一步打破傳言。但黨主席選舉畢竟為國民黨之家務事,其對於全國、各政黨傾向的民眾之影響力仍有待觀察及考驗。
2005年三合一選舉選前,馬英九表示國民黨倘若不能在台灣本島奪得過半縣市,他將辭去黨主席的職位,而促使泛藍團結在選舉中獲得勝利,取得總數23席中的14席。部分評論家表示:這是馬彰顯個人魅力之決定戰役,也奠定其在藍營內無法撼動的共主地位,而同時亦宣告宋楚瑜及連戰時代已然謝幕。此次選舉過後,外界一般認為馬英九成為泛藍陣營的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的總統候選人的機會已相當大且成熟。
[編輯] 基本政治主張
- 以「三民主義現代化」為黨的中心思想,重振黨德、黨魂,據以號召人心,喚起民眾,共同奮鬥,爭取2008年重新執政。
- 捍衛中華民國,反對台獨與中共的「一國兩制」。以中華民國憲法與「九二共識」為基礎,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促進兩岸和平與交流。以「連胡會五項共同願景」做為兩岸關係發展方向,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建立共同市場。
- 依法處理黨產,處理後之所得,優先作為安置離退黨工之用。推動政黨法,維護政黨公平競爭。
- 黨必須是選舉機器,但不能只是選舉機器,還應凸顯本黨的理想性與使命感。
- 積極推動泛藍整合,爭取各項選舉勝選。
- 成立國民黨青年團,讓青年團總團長兼任黨副主席;推動「民主行動團」,參與地方造勢活動和組織動員;成立「土豆志工團」,招募大量志工。
- 在監督執政黨方面,議會與街頭路線交互運用,做到「謀定而後動,能發也能收」。
[編輯] 政商關係
台灣政制原則上採用競選制,無論是宣傳、動員、合法與非法的競選方式再再均需要金錢來推磨,又,自李登輝總統以後,島內貧富差距惡化,且台灣警察與司法官員怕被黑道人身攻擊乃人權保障為藉口放任黑道橫行,是故治安敗壞已為陳疾。所以財團豪族無不競相栽養政客,除保障自己與家人的人身安全外,也保障自己口袋的未來。也因此,政客與財團豪族間魚水之歡雖低調到不行但也高潮迭起。
觀察台灣政商關係其中之一的方式就是觀察政客所設立的「基金會」的董監事以及幹事或者執行長的名單,在該清單上可以觀察到政客的帳房以及經援該政客的豪族財團。依照《財訊雜誌》287期(2006年二月)黃琴雅的報導,馬英九市長所成立的兩大基金會<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及 <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有前後任董事,包括太電孫道存、華新焦佑鈞、鴻海郭台銘、前中華開發工銀董事長胡定吾,及裕隆集團副董事長嚴凱泰的太太陳莉蓮等人。
[編輯] 主要著作
- 《從新海洋法論釣魚臺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台北市:正中書局,1986年(民國75年)。
- 《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2年(民國81年)。
- 《法務部新加坡考察報告》,台北市:行政院法務部,1995年(民國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