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論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本體論,譯自英文ontology,又譯存在論或係論,佢係形而上學嘅一個基本分支,英語詞ontology係來源於希臘語單詞ον(存在)和λόγος(學問)嘅組合。Ontology主要探討存在嘅本身,即一切現實事物嘅基本特徵。
有啲哲學家,如柏拉圖學派認為:任何一個名詞都對應著一個實際存在;另外一啲哲學家則主張有一啲名詞並唔代表存在嘅實體,而只代表一種集合嘅概念,包括事物或者事件,都有抽象嘅,由人類思維產生嘅事物。例如「社團」就代表一群具有同一性質嘅人組成嘅集合;「幾何」就代表一種特殊知識嘅集合等等。Ontology就係研究到底哪種名詞代表真實嘅尋在實體,哪種名詞只係代表一種概念。所以ontology成為某些哲學分支嘅基礎。
而近年來,人工智慧領域嘅學者,將本體論嘅概念,用在知識表達之上,W3C 組織定義咗好多同ontology相關嘅語言,如RDF、DAML+OIL、OWL等等。
目錄 |
[編輯] 基本問題
Ontology嘅根本問題係:「存在嘅最初分類係乜嘢?」唔同流派嘅哲學家對呢個問題有唔同嘅解釋。
呢個問題令到神學、圖書館學同人工智慧嘅研究方面都需要運用到本體論嘅知識,而且反映到宇宙學、道德和審美觀念之上。另外存在論提出嘅問題仲包括:
- 乜嘢係存在?
- 乜嘢係物質物體?
- 乜嘢係物體嘅基本屬性?
- 用乜嘢區別確定一個物體?
- 「物質物體存在」嘅基本定義係乜嘢?
- 物體嘅特性係乜嘢?
- 存在嘅特性係乜嘢?
- 乜嘢時候物體唔再存在?並唔單只係變化。
- 點解物體可以相對於虛無存在?
[編輯] 存在論歷史
存在論最早可推朔到古希臘嘅柏拉圖同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曾經定義存在論為「研究物體嘅存在嘅科學」。具體就係研究物體嘅分類,亦就係:在乜嘢情況下,一件物體可以被定義為「存在」。比論包括「普遍」嘅問題同「具體」嘅問題。
[編輯] 觀念,物體,聯繫
關於存在可以提出好多問題:「乜嘢係存在?」「乜嘢正在存在?」「我係乜嘢?」等等,對於本體論來講,最基本嘅係搵出乜嘢係物體、乜嘢係觀念,以及佢哋之間嘅聯繫。啟蒙時代笛卡兒提出嘅「我思故我在」開啟咗本體論基本問題嘅先例,但笛卡兒並冇深入研究,都認為冇深入研究嘅必要,佢認為「我思故我在」證明咗上帝嘅存在,後來嘅神學家們都認為:「究竟係邊個可以將呢句話普遍應用到一切事物之中?」當然只有上帝。
但到咗20世紀,當數理哲學,科學哲學和基本粒子物理學嘅新發現,將以前好多物質嘅所謂界限都打破咗,啲人就唔再滿足於神學嘅說法,但係佢哋(指xx學)仍未能夠完全解釋到乜嘢係「存在」、點解人對「我」、「存在」嘅觀念會咁重。
[編輯] 實體和環境
在20世紀各個唔同時期存在著形而上學嘅主觀主義學派,客觀主義學派,相對論學派唔同流派,後現代主義嘅實體哲學家們力圖通過在唔同環境下嘅哲學行動來重新定義上述嘅各個問題,主要依賴生物學、生態學同認知科學嘅最新研究成果,瞭解動物享自然同人工提供嘅環境中嘅認知情況。
命題相對於唔同環境嘅變化,令到存在更難定義。如果人們說:「A係B」,「A必定係B」或「A曾經係B」究竟有乜嘢含義?有嘅哲學家主張除去英語中嘅「係」一詞,改用以免造成容易混淆嘅抽象含義;另啲哲學家力圖瞭解辭彙中嘅深層含義同使用方式;馬丁•海德格爾想區分開「存在」同「物體」嘅意義。
[編輯] 存在
存在主義者認為「存在」係最基本嘅概念,好多事物都可以說「係」,動詞「係」有好多種用法,因此容易混淆嘅,所以好許多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