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沙書院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喇沙書院

Image:Schoolbadge color.gif
校徽

校訓 克己復禮 (Fides Et Opera)
創校年份 1932年
校監 百德修士(Rev. Bro. Patrick Tierney)
校長 王仁傑先生(署理)
地址 香港九龍喇沙利道18號
學生人數 約 1750 人
老師人數 約 80 人
佔地面積 約 23,390 平方米
宗教 天主教
教學語言 英語(EMI)
喇沙修士會學校
地址 香港九龍喇沙利道18號
電話 (852) 23387171
傳真 (852) 23362586
電郵地址 info@lasalle.edu.hk
網址 http://www.lasalle.edu.hk

喇沙書院(La Salle College)為香港男子天主教中學,由喇沙會修士建立,創立於1932年,位於九龍城區。




目錄

[編輯] 歷史

[編輯] 成立與初期

1917年,喇沙會成立聖若瑟書院之後,在漆咸道設立了一所學校。當時,九龍快速發展,對學位的需求急增。聖若瑟書院的校長艾瑪·撒隆修士(Brother Aimar Sauron)認為需要建設一座新的學校。1920年代末,他在界限街購置了一塊土地,作為發展新的喇沙書院之用。

1930年11月5日,港督貝璐爵士(Sir William Peel)為新的校舍奠基。1931年12月3日,校園的設施已經能夠容納八班學生,共303人使用。學校由聖若瑟書院派來的五位修士和從漆咸道學校借調的四位輔助教師管理。

學校於1932年1月6日正式開幕,由七位修士共同管理,艾瑪修士成為首任校長。幾天後,40名學生開始在校舍西翼寄宿。當時有540名學生,共分14班。那時大概三分之一的學生有歐洲(特別是葡萄牙)血統。

其後七年,書院在艾瑪修士主理下篷勃發展。學生在大學入學試取得優秀的成績,實驗室、四個網球場和一座標準足球場也相繼落成。學校門口的聖約翰·喇沙塑像也於此時豎立。學生人數於1935年增至805人,1939年更達1060人。

[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其間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嚴重地干擾了學校的運作。港英政府徵用了校舍作為軍事監獄,後來又改作醫院。為了繼續教學,修士不得不在街道對面開辟臨時教室。到了下午,修士還到醫院提供協助。

1941年聖誕節,香港淪陷,日軍接管了書院,驅逐修士,校舍則變成倉庫。食品短缺,港日政府鼓勵市民離開香港,一些修士因此避居越南,直到香港重光。書院創辦人兼校長艾瑪修士1945年在越南去世。

1946年戰事結束後,卡西安修士(Brother Cassian OBE)開始籌劃重修書院。不久書院修復,錄取了600多位學生,英軍部隊卻再次徵用書院校舍,以成立第33綜合醫院。在柏德烈·唐納修士(Brother Patrick Toner)領導下,學校遷移到何文田巴富街的臨時校舍。雖然當時處境艱難,但學校活動卻沒有受到嚴重的影響。

為了紀念艾瑪修士和卡西安修士對書院作的傑出貢獻,校舍於2005年開幕的新翼,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編輯] 戰後發展

1956年,斐力修士(Brother Felix)接任校長。1959年8月1日,他從軍方取回書院校舍。此後,學生人數持續增長,學校開始分成中學和小學兩部分。1957年喇沙小學成立,彭亨利修士(Brother Henry Pang)任校長。

1970年代中期,校長拉斐爾修士(Brother Raphael)和其他修士教員商量後,認為舊校舍已不能滿足教學需要,維修的開支也過於龐大,因此決定拆除舊有的校舍,重建一座設施現代的新校舍。為了籌措重建資金,書院把一部分原有土地賣給了數間地產公司,發展成包括碧華花園在內的一些私人住宅,因此新的書院佔地比以往減少。重建其間,教學活動繼續進行。1982年,喇沙書院金禧紀念,同年新校舍由港督麥理浩在2月19日正式開幕。

新校舍樓高七層,包括地底下的兩層。可容納學生人數升至1800人。校舍作四方城設計,分東南西北四座,中央設有籃球場和平台花園,裡面放置了一尊原來豎立在舊校舍門口的火炬型石雕。所有房間都有中央空調,並安裝了雙層玻璃窗,以隔濾低飛往鄰近啟德機場的飛機所發出的噪音。除43個課室外,新校舍提供了進行學術和課外活動所需的大量設施,包括一個語言實驗室、化學生物物理、綜合科學實驗室各兩個、三個電腦室、一大一小的演講廳、工藝坊和其他多用途室。其中最受注目的,是運動場地的擴充。新校園設有一個全天候400米田徑場,標準人造草地足球場,50米奧林匹克室外游泳池,兩個網球場,一個排球場,兩個戶外籃球場,室內有健身室,壁球場,另有一個體育館(運動場),可用作籃球場和六個羽毛球場,它的看台還可以作乒乓球室及考場之用。這些運動設施主要都是譚瑪士修士(Rev. Brother Thomas Lavin)發展起來的。

[編輯] 近年發展

Image:Lsc-sip.jpg
校舍新翼外觀

為了加強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家長教師會(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 簡稱家教會)於1995年1月成立。家教會舉行很多的活動,例如閱讀會,中一新生適應課程、春節晚會、赴外地(和內地)教育機構參觀交流、邀請舊生演講分享等,構成學校生活極重要的一部分。這些活動都很受學生歡迎,很多更是以學生作為中堅分子,協辦推動的。兼且很多家長都是喇沙書院的舊生,因著活動和學生接觸頻繁,對傳播學校的歷史,推廣書院的傳統文化,建立對學校的歸屬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1996年9月,書院的田徑場和足球場急需重新鋪設。喇沙基金會在家長教師會的協助下,共籌得五百萬港元香港賽馬會亦捐助同等金額。重鋪計劃於1998年10月完成,相關設施改名為喇沙·香港賽馬會田徑及足球場。

1998年12月,喇沙書院主辦了亞太區喇沙會教育會議。共有130個來自各個地區的與會者出席。會議決定成立香港喇沙會辦公室,由譚瑪士修士協調,以聯合喇沙會在香港成立的所有機構的成員。2004年12月,超過150名喇沙會修士和學生又舉辦了第七屆喇沙青年會議,亦由校長譚瑪士修士主持,主題是「Together in Faith-Full Service」。

2005年夏天,校方推行學校改善工程,校舍兩座新翼於2005年落成,以書院的兩位前修士校長艾瑪和卡西安命名。校園設施獲得添置和翻新,增加了32間課室,包括大型電腦室和一個多媒體學習中心。

[編輯] 校內組織

喇沙書院舊生會由世界各地的喇沙書院舊生組成。舊生來自社會各階層,是支持書院的一支重大力量。舊生會多次為書院籌集經費資金,用以改善校園環境,並以喇沙書院為中心,搭建了一個寬闊的人才網絡,透過與學生的不斷交流,提高書院的教育品質。至2005年為止,會員人數已經達到5236人。

喇沙書院學生會(LSCSA)由喇沙書院學生組成。行政委員會由二年級及以上學生投票選出。學生會由六大部門組成:

  • Class Representative Board(CRB,班代表部,負責學生會與班之間的溝通)
  • Clubs Coordinating Board(CCB,會社統籌部,負責統籌學生會舉辦的活動,監督各學會)
  • Discipline Board(DB,紀律部,負責維持紀律)
  • Publication Board(PB,印務部,負責出產刊物)
  • Secretariat(Sec,秘書部,負責出產及設計橫幅,呔夾,坐墊,防風上衣,T-shirt,文具等)
  • Financial Committee(負責學生會舉辦的活動及整年支出和收入)

喇沙書院學生會每年都舉辦大小不同的活動,最大型的是聖誕舞會(Chirstmas Ball),及會邀請歌星的天才表演(Talent Quest)。

另外,一些被學生廣為使用的設施,也設有學生自治組織,比如圖書館部、資訊科技部等等,一般是負責設施的日常維護和為學生提供協助。曾經有些自治組織有很高的決策權和許可權,教師只擔任顧問角色。

學生會行政委員會、各部成員和自治組織成員都在領帶上佩有特定的徽章。

由於書院的設施多於香港其他標準中學,香港政府並不為維護這些設施提供資助。為了進行更新及維修,校方必須常常籌措大量的資金。有見及此,法蘭西斯修士(Brother Francis)和舊生於1992年成立了喇沙基金會,專門處理資助設施維護的問題。

[編輯] 首位世俗校長

一直以來喇沙書院的校長都由作為神職人員的喇沙會修士擔任。然而,在香港修改了相關的教育法例之後,規定校長必須於六十歲卸任。2004年譚瑪士修士退休後,校長一職由喇沙書院舊生劉煒堅博士出任。學生和舊生對校方安排非神職人員擔任校長反應不一。

劉煒堅博士於2006年6月27日於喇沙書院學校網站上,宣佈因私人理由辭去喇沙書院校長一職, 由2006年8月31日生效。其中一位現任副校長王仁傑先生將擔任代理校長一職,直至校方成功聘請新校長為止。

[編輯] 學校成就

喇沙書院被視為香港的傳統名校之一,在學業和課外活動上一向取得優秀的成績。

[編輯] 學業成績

2001年,四名喇沙書院學生於同一屆香港中學會考取得十優的佳績。2003年,喇沙書院學生再次於香港會考取得總共501個優(成績指標「A」)。兩者都創下自香港舉辦首屆會考以來的紀錄。(每年平均每間香港中學一般能在會考取得大概二十個優,而名校則約二百個。)

[編輯] 課外活動

喇沙書院也曾在校際文化和運動比賽中奪得無數獎項,其中勝出過聯校中文辯論比賽八次,香港電腦奧林匹克競賽學校大獎冠軍三次,都是學界保持的紀錄。喇沙學生也踴躍參加演說、戲劇、音樂等文化演出和比賽。

運動方面,喇沙書院於1993-1994、2003-2004及2004-2005年曾包辦甲、乙、丙三個年齡組別的九龍區校際羽毛球比賽冠軍。在田徑(1950-1951年)、羽毛球、籃球、長跑、跨欄、足球(1947-1948年、1972-1973年(九龍區)、1987-1989年(九龍區)獲總冠軍)、曲棍球、壁球、壘球、游泳、乒乓球、網球、排球(1985-1986年九龍區總冠軍)等體育項目的校際競賽中,喇沙書院也奪得或曾經奪得總冠軍。其中乒乓球校隊於2001年起連續多次名列前茅。

奧米加玫瑰碗及後繼的中銀香港紫荊盃是頒授予在香港九龍區參與所有特定體育競賽項目,而且整體成績最好的中學。喇沙書院曾奪得上述獎項共25次(1974-1991年,1993-1994年,1999-2006年),是學界體壇保持的最高紀錄。

在2002年2日3日, 1932位學生於喇沙書院田徑場上進行「大環抱」, 打破了最多人同一時間擁抱的紀錄, 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的其中一項叫「環抱一家親」。但該紀錄保持至2004年就被打破。

[編輯] 傳統

喇沙書院非常重視自己的傳統,這些傳統因著學校的歷史、宗教的因素、歷任校長和舊生的言行積累。學生和舊生的成就給學校帶來光榮,加上不少舊生曾經返回書院任教,也為發揚傳統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編輯] 舊生領帶

中六的學生可以打一條繡滿校徽圖案的領帶,這條領帶稱為「舊生呔」,和一般、白、黑斜線相間的校服領帶不同。

[編輯] 打氣支持

在大型的校際運動比賽中,特別是每年三月於灣仔舉行的校際田徑總決賽,某些年級的學生都不用上課,改為到灣仔組成龐大的支持團隊,學生由學生會行政委員會成員率領,叫喊口號,又大唱校歌和其它勵志歌曲,揮動校旗,以鼓舞田徑隊的-{士氣}-。傳統的口號包括「La Salle Spirit: never say die」、「Be calm and do your best; that's all La Salle requests」,很多喇沙學生和舊生都耳熟能詳。

學生會又設計各種各樣的橫幅、傳單和貼紙,到處展示和分派。因此宣傳也是學生會的一項重要工作,橫幅的設計甚至會影響學生會選舉的票數。

[編輯] 祈禱活動

學生保留祈禱的傳統。每個上課天,學生都要祈禱三次,分別於上課前、小息後和午飯後。禱告由班主任或信仰天主教的同學(通常是值日生)帶領,頌唸天主經、聖母經或使徒信經等經文,並加上喇沙會學生特有的一句:

領:Saint John Baptist de La Salle, (聖若瀚喇沙,)
答:Pray for us; (為我等祈;)
領:Live Jesus in our hearts, (耶穌活在我們心中,)
答:Forever! (直到永遠。)

這二頌二答,是差不多所有喇沙會中學學生和舊生都知道的,也出現在他們的很多聚會中。

[編輯] 歷任校長

  • Rev. Bro. Aimar Sauron, FSC (1932-1945)
  • Rev. Bro. Cassian Brigant, OBE, FSC (1945-1947)
  • Rev. Bro. Patrick Toner, FSC (1947-1956)
  • Rev. Bro. Felix Sheehan, FSC (1956-1966)
  • Rev. Bro. Casimir Husarik, FSC (1966-1971)
  • Rev. Bro. Raphael Egan, FSC (1971-1984)
  • Rev. Bro. Alphonsus Chee, FSC (1984-1990)
  • Rev. Bro. Francis O'Rourke, FSC (1990-1998)
  • Rev. Bro. Patrick Tierney, FSC (1998-2000)
  • Rev. Bro. Thomas Lavin, FSC (2000-2004)
  • Dr. Paul Lau Wai-keen (劉煒堅博士)(2004-2006)
  • Mr. Wong Yen-kit (Acting) (王仁傑先生[署理]) (2006-)

[編輯] 班別架構

  • 中一至中三:各七班
  • 中四至中五:各七班,其中四班為理科班、兩班為商科班、一班為文科班
  • 中六至中七:各四班,其中三班為理科班、一班為商科班

[編輯] 校歌

喇沙書院校歌原為英文版,後由校友黃霑譜上中文歌詞。今天,英文版校歌還是比較常用。

[編輯] 出版刊物

  • The Lasallite(喇沙校刊)
- La Salle College Editorial Board (年刊,由喇沙書院編輯部出版)
  • The Lasalllite 2005-2006 (喇沙校刊 2005 - 2006)經已出版.

[編輯] 著名校友

  • 施祖祥 - 現任香港貿易發展局總裁
  • 蘇澤光 - 現任電訊盈科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 香港電影發展委員會主席
  • 梁偉文(林夕) - 香港著名填詞人
  • 倫永亮 - 香港著名作曲家
  • 黃湛森(黃霑) - 香港樂壇泰斗
  • 白先勇 - 台灣著名中文文學作家
  • 許冠文 - 香港影星及創作人
  • 陳欣健 - 現任香港導演協會副主席
  • 吳榮奎 - 現任公務員敍用委員會主席
  • 林卓健 - 香港男歌手, 前音樂組合Sky成員
  • 梁志健(森美) - 香港著名電台節目主持人
  • 李振藩(李小龍) - 世界著名武術家及功夫影星
  • 孫耀威 - 香港男歌手
  • 藍奕邦 - 香港男歌手及創作人
  • 曾俊華 - 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
  • 王冬勝 - 現任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 許奕暉 (Jeffrey Hui) - 英皇教育英文科名師

[編輯] 連出去

其他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