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丘成桐(1949年4月4日—)(英文串法 Shing-Tung Yau),微分幾何工作者, 原籍廣東省梅州蕉嶺縣,生於汕頭,長於香港,以證明 Calabi猜想同埋正質量假設,係1983年華沙國際數學人大會中獲得菲爾茲獎章。創立幾何分析一支,以 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研究流形結構。
[編輯] 生平
丘成桐1949年4月4日生於廣東汕頭,兄弟姐妹八人。後全家移居香港。14歲時係大學教授哲學嘅父親過世,由母親獨力撫養成人。中學時就讀香港培正中學,1966年入讀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大學三年級時,跟Stephen Salaff 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深造,師從陳省身。1971年獲得博士學位後, 係高等研究所做o左一年博士後研究,然後係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做o左兩年助理教授。 1974年,成為史丹福大學副教授。1979年以正教授身份翻去高等研究所。1980年成為高等研究院教授,1984年至1987年任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教授。1987年,任教於哈佛大學。 丘成桐現任哈佛大學 William Casper Graustein 講席教授、浙江大學高等數學研究所所長、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主任。渠同太太有兩個仔,其中 丘正熙曾奪美國英特爾高中天才科學獎第六十屆決賽獎。2005年國立台灣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畀渠。
[編輯] 成就
丘成桐嘅工作改變並擴展o左大家對偏微分方程係微分幾何中嘅作用同理解,並影響o左拓撲學、代數幾何、表示理論、廣義相對論等領域。
- 1976年解決o左 卡拉比猜想(Calabi Conjecture),其結果及方法被應用到超弦理論中。
- 證明 Monge-Ampère方程解存在。
- 1978年、1979年同 R.舍恩(Richard Schon)合作解決o左廣義相對論中嘅正質量猜想(Positive Mass Hypothesis)。
- 同Karen Uhlenbeck合作解決Hitchin-Kobayashi猜想嘅高維形式。
- 高維閔科夫斯基問題、塞梵利猜想(同 蕭蔭堂合作)、弗蘭克爾猜想、三維流形嘅拓撲學同埋極小曲面同 史密斯猜想等